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那时候,打工者们的《走西口》

(2012-11-22 05:16:00)
标签:

转载

分类: 新疆的文化艺术

[转载]那时候,打工者们的《走西口》

 

那时候,打工者们的《走西口》


  《走西口》
哥哥我走西口
小妹妹你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我出村口
小妹妹你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口
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只恨哥哥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哥哥我早回到家门口.
哥哥我走西口
小妹妹你苦在心头,
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
盼我也要白了头.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总有千言万语难叫我回头
只盼哥哥我早回到家门口.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总有千言万语难叫我回头
只盼哥哥我早回到家门口,
只盼哥哥我早回到家门口.

 

[转载]那时候,打工者们的《走西口》

  

     《走西口》是一首古老的山西民歌,苍凉而忧伤的调子,从远古传来,穿过逶迤起伏的高原,穿过沟沟峁峁的黄土地,合着黄河水的呜咽,传唱了百年。 
    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新疆、内蒙、陕
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
    一种淳朴的思念和牵挂,用最原始的歌谣,从毛眼眼
的妹子口唇里唱了出来,那份痴情,那份期盼,那从心底发出的,真真切切的无奈与失落,扯得人的心,生生的痛。《走西口》是那时候打工者们离乡别井,出外谋生计,那份思念、那份牵挂、那份期盼、那份痴情的写照。
 西北地区闭塞的环境、贫困的生活又加深了人们内心情
感的强烈冲动和渴求。人们只有一展歌喉,通过歌声来表达内心深处的凄楚、深情、祈盼、牵挂。

   所谓走西口呢?应该前后持续了将近三百年左右,而且应该说走西口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所以生活比较困难。于是呢?人口外迁,这是一部分人。

 

[转载]那时候,打工者们的《走西口》
   那么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到口外去发展商业,发展贸易,以至于到后来的票号。所以走西口这个现象,实际上就是中国移民的一个部分。”

    一首民歌竟扯出一段厚重的历史,这段历史包含着成千上万人的命运。而他们的命运又或多或少地和那个叫西口的地方有关系。那么西口到底在哪里呢?

   最初的西口,它位于山西、内蒙交界处的右玉县,它实际上是长城上的一道关隘,真正的名字叫杀虎口。

 妹妹在窑洞里默默地守候    如果略微探究一下这些大院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院落的第一代主人,在走西口之前,几乎全是一些在家乡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

   《走西口》的民歌,开始在山西的村头、路边响起来。它的歌词其实是妻子送别丈夫,少女告别情郎时说的一些家常话。因为分别之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见面,所以叮嘱的就多一些,琐碎一些,生怕有什么自己想不到的地方。

     再舍不得走也还是走了,咬住牙,想着有一天一定要再走回来,后来他们真的回来了。就在这片逼着他们不得不走出去的贫瘠土地上,给妻子、儿女盖起了一座座结结实实、富丽堂皇的院落。

      《走西口》走过黄土高原荒凉的土地,走过一代代黄河人苦难而遥远的记忆......

走西口”到内蒙打工谋生,抛妻别子,春去冬回。“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西口,女人挖苦菜”是那一段生活的真实写照,在那不堪回首的年月里,“挖苦菜”成为饥民们重要的生活手段。

 

[转载]那时候,打工者们的《走西口》

 

     《走西口》原剧情:咸丰五年(1855),山西遭灾,太原佃农太春新婚,为饥寒所迫,只得远走口外。临行,其妻玉莲谆谆嘱咐,依依送别。

《走西口》这类民歌深刻地唱出了那时候打工者们的苦难和辛酸,因而这些民歌,不但为河曲人民所喜爱,而且也广泛流行全省,并在全国亦有影响。情歌和有关婚

姻题材的歌,在各地的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在封建社会之中,由于妇女受着“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束缚和压迫,她们所遭受的痛苦尤为深重,因而她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也更为强烈。所以这类民歌大部分是从妇女角度唱出的,所涉及的方面很广,凡有关爱情生活以及有关婚姻问题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涉及到了。 

《走西口》走过黄土高原荒凉的土地,走过一代代黄河人苦难而遥远的记忆......

[转载]那时候,打工者们的《走西口》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