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坎儿井 条条井水连起来

(2012-09-08 22:58:31)
标签:

转载

分类: 昌吉哈密吐鲁番

[转载]坎儿井 <wbr>条条井水连起来

坎儿井 条条井水连起来


  在距离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新坎儿井)约1公里处
,还有一座名为坎儿井乐园(老/旧坎儿井)的坎儿井保护旅游区,也是新疆吐鲁番坎儿井的代表之一。最佳

旅游时间:8月至9月是吐鲁番收获的季节,不但能一睹坎儿井的神奇,还能品尝到吐鲁番的瓜果。“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罗洞口烟。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

过潺湲。”可以借来形容吐鲁番坎儿井。坎儿井,是新疆地区特有的灌溉系统,至今吐鲁番的坎儿井仍旧发挥着作用。可以说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

  新疆的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它起造的工程巨大,施工非常艰难。坎儿井有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分,组成了完整的

蓄水、浇灌、维修体系。

  名气最大的坎儿井是米衣木·阿吉坎儿井,它全长5

公里,最深处为80米,日水量可浇地70亩,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维吾尔人米衣木·阿吉开掘而成的,故以此命名。 你可以就近到西郊的坎儿井民俗园去参观这种古代遗留下来的地下工程

 

 

[转载]坎儿井 <wbr>条条井水连起来

  

     吐鲁番干旱,酷热。按理说就像戈壁沙漠,难生寸草。然而,吐鲁番却盛产世界上最好的葡萄。

  这有什么奥秘呢?凡来过吐鲁番的人,几乎都发出这样的疑问。高踞四周山系的雨雪水汇成条条河流,冲下山谷。流经戈壁砂砾地带,蒸发掉一些,而更多的却

渗入沙土地下,只有少数流入绿洲。

  由于大量雪雨水渗入地下,成为潜流。经过人工挖成地下相通的暗渠,四季长流不息,汇成了“地下长渠”,这就是古老的坎儿井。

 

[转载]坎儿井 <wbr>条条井水连起来

  

   其实,坎儿井就是把这些地下水引向地面的一种独特自流灌溉形式。据《史记》之《河渠者》记载,井渠在西汉时产生于陕西大荔县,问世不久,便被引进新疆,并得到改进,由原来利用地下渠输送地表水,改为引取“下泉流涌水”的地下水,才形成了今天这种总长度比我国大运河还长的地下大渠系。

  坎儿井的构造和设计极为巧妙。它无须任何提水工具和动力就能让地下水顺地势,由高向低,自动流入田园。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融化的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转载]坎儿井 <wbr>条条井水连起来

  

     坎尔井水四季常流,不但解决了当地居民的饮水问题,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水源,并且保证了吐鲁番盆地最低处的艾丁湖不会干涸而变成荒漠,坎儿井平衡了当

地生态,体现了它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

  坎儿井还有一项不可忽略的人文价值,在坎儿井存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是坎儿井灌溉了吐鲁番的绿洲,传承了这里的文化。现在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仍

旧清楚地记得在他们孩提之时坎儿井带给他们的方便与乐趣,没有坎儿井,也就没有吐鲁番,没有了这里飘香的瓜果,碧绿如珍珠般的葡萄。

 

[转载]坎儿井 <wbr>条条井水连起来

  

   现在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坎儿井总长度为3000公里,比京杭大运河长1000多公里,总储水量达6亿立方米,灌溉着吐鲁番等地80%的大地。坎儿井是吐鲁番的

生命之泉,它哺育万物,让火洲的春天鸟语花香,秋天硕果满园。

 

  坎儿井旅游

 

  为保护和宣传坎儿井,吐鲁番建有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新坎儿井),园内景观包括坎儿井暗渠和竖井、坎儿井博物馆、坎儿井暗渠地下参观通道、坎儿井地面

施工展示区、葡萄长廊、坎儿井地下茶吧等。人们在这里可以一睹坎儿井施工过程,领略坎儿井原貌,了解坎儿井发展历史,同是可以品尝到坎儿井水种出的葡萄,分享这一巨大历史工程造福于当地人民的快乐。

 

[转载]坎儿井 <wbr>条条井水连起来

  

   另外,在距离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新坎儿井)约1公里处,还有一座名为坎儿井乐园(老/旧坎儿井)的坎儿井保护旅游区,也是新疆吐鲁番坎儿井的代表之一

  景点旅游提示门票:坎儿井民俗乐园(新坎儿井)20元/人;坎儿井乐园(老/旧坎儿井)20元/人。到达方式:吐鲁番市有公交车可直达坎儿井民俗园。

  最佳旅游时间:8月至9月是吐鲁番收获的季节,不但能一睹坎儿井的神奇,还能品尝到吐鲁番的瓜果。

  周边景点:沙疗所


坎儿井的前世今生

 

    没有坎儿井就没有现在的绿洲文明,这是毫无疑问的。关于吐鲁番坎儿井的起源历来有三种说法。

    一种是汉代关中井渠说。这种观点认为汉代时人们发明的“井渠法”传入新疆,发展成为现在的坎儿井

 

[转载]坎儿井 <wbr>条条井水连起来

  

    第二种说法是跟林则徐有关。清末林则徐被充军新疆后,1845年经过吐鲁番,察觉当地炎热少雨,于是就细查地势水源,引导新疆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地理

特点,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很显然,林则徐之说出于当地老百姓对林公的爱戴。是当年林公被发配,在吐鲁番驻留时候,组织老百姓开挖了大量的坎儿井,

至今老百姓把一些坎儿井叫做林公井。坎儿井起源林公说,是一种感情的寄托。

    第三种观点认为坎儿井是2500年前由西亚波斯人首创而后传人新疆的。

    坎儿井起源哪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与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的。巴基斯坦、伊朗及里海沿岸,人们都发现了坎儿井。中亚一些国家对坎儿井进行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所以我们说坎儿井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是毫不过分的。直到今天,坎儿井还在为新疆吐鲁番的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坎儿井的开挖和保护维修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

    为造福人民,政府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青年帮助农民开挖或修缮坎儿井。当地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知识青年在初次与对象见面时,女方问他:“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他说:“我是做地下工作的。”一时间竟把对方说得莫名其妙。其实他所说的“地下工作”就是指挖坎儿井,而许多内地姑娘却并不知道什么是坎儿井,因此很难理解他说的“地下工作”到底是什么工作。

 

[转载]坎儿井 <wbr>条条井水连起来

   

    如今,坎儿井不再仅仅是盆地灌溉农田的重要水利工程,它还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的有力保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6年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坎儿井保护条例》,为坎儿井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央安排有专项资金用于维修和保护坎儿井。

    吐鲁番坎儿井同时也成为了中外游客感受人类文明、获知历史文化、体验民俗民风的一大人文景观。

    凡来吐鲁番旅游的朋友,都会对坎儿井——这条中国的“地下万里长城”赞叹不止,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吐鲁番绿洲的母亲河、火洲的生命之源,也是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