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第一章:雀勒塔格山的眼泪 (长篇纪实村支书)
(2012-07-06 08:07:50)
标签:
转载 |
分类: 魅力龟兹是我家 |
雀勒塔格山的眼泪
雀勒塔格山,你的名字像雪莲花一样动听
像松柏一样苍翠
我的泪水啊!是永不停息的库车河
尼亚孜.木沙……
你是“阿帕”的好儿子
雀勒塔格山下
永不熄灭的明灯
烈日下的兰干村,还没有从五月的悲痛中醒来。只有肃穆、苍茫的雀勒塔格山注视着它还没有愈合的伤口。忧伤的库车河仿佛一遍遍地吟诵着远行的英雄。
这一天是2012年5月1日,村支书尼亚孜.莫沙像往年一样,帮其他村民栽完了洋葱苗,才想起自家北山老渠的洋葱地还没有栽一棵苗。
想到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尼亚孜.莫沙在商店买了一包五颜六色的糖果和儿子亚森来到了自家的地里。这些天,村里的男人都到附近的工地打工去了。穿的花花绿绿的妇女带着孩子像往常一样忙绿在田间。尼亚孜.莫沙把糖果分发给田间劳动的妇女和嬉闹的孩子,一边劳动一边闲聊着:
“尼亚孜书记,亚森快要中考了,你看他多懂事,将来也会是个好干部。”
“是啊,我一定要把亚森培养成一个好干部。”尼亚孜慈爱地看着低头栽洋葱的亚森,微笑地说。
“尼亚孜书记,等今年的洋葱丰收了,我们的日子就更好了”
“到时候我就能把家里的贷款还了。”尼亚孜看着一排排刚刚栽好的洋葱苗,脸上荡开了幸福的笑容。想到村里200亩洋葱将为大家伙争取到6万元的补贴,他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欢笑声不时传向远方。在这个忙绿的春播季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节日。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灾难正向这个祥和的小村庄一步步靠近。
邻居家四岁的居玛和伊木然趁大人们忙的热火朝天,悄悄爬上一辆忘记拔钥匙的三轮电瓶车,电瓶车竟然被发动着了,顿时像脱缰的野马,带着受惊的孩子冲进水渠。呼救声瞬间四起,尼亚孜.莫沙听到呼救声,扔下手里的农具,穿过田地奔向堤坝,14岁的儿子亚森紧紧跟随着父亲向河边扑去。尼亚孜.莫沙来不及脱掉鞋子和衣服,纵身从三米多高的堤坝上跳进冰冷湍急的水流中。5分钟后,在离孩子落水200米处,气喘吁吁的尼亚孜.莫沙将居玛交到了接应的乡亲们手里。
而另一个四岁的孩子伊木然连同三轮电瓶车在急速的水流中翻滚着,被冲出了500米以外,尼亚孜.莫沙来不及多想,一头又扎进了一米七深的水渠中,借着水速奋力向伊木然追去。岸上一片混乱,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的六神无主的妇女和孩子们在岸上哭喊着、奔跑着。
亚森也在岸上紧追着水流中的“阿达”,他看见浑浊的河水不时把“阿大”冲向倾斜的防渗浇筑渠道上,“阿达”一纵身,又回到了水渠中央,奋力向前追去。
河里翻滚的石头把“阿达”砸倒了,“阿达”的头向渠道的石壁上撞去,一下......,又一下......,可“阿达”还是紧追着被急速的水流越冲越远的伊木然。在浑浊的河水中,“阿达”头部流出的鲜血就像一朵朵苦难的太阳花,在水里扩散,很快又被无情的河水吞噬了。
“阿达”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有几次三轮车被抓住了,可又被水冲跑了,亚森的心疼极了,他知道“阿达”已经没有力气了,就不停地喊着“阿达......,阿达......”往河里扔绳子,可是“阿达”看也不看,只顾往前冲。
尼亚孜.莫沙终于在一个河道的拐弯处截住了三轮车,他奋起全身最后一点力气,将已经撞的变形的三轮车座位拉开,把伊木然抱了出来,举到头顶,用颈部的力量,托给站在陡峭斜壁上接应的亚森。此刻的亚森,右脚站在冰凉的河水中,一手死命抓住防渗浇筑石壁上光滑的鹅卵石,一手紧紧抱住失去知觉的伊木然。
“孩子,我不行了。”他听到“阿达”疲惫、微弱的声音。两只手却腾不出来拉“阿达”一把。
“阿达_____,阿达_____”亚森哭喊着,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阿达”被水卷走了。
“孩子,我不行了。”这竟然是尼亚孜.莫沙留给儿子和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当赶来的妇女把伊木然从手里接走,亚森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爬上岸。他只是跟着水里的“阿达”,奔跑着,他的一只手不停着向前挥舞着,似乎要把“阿达”拽回来,可又是那么无能为力。“阿达”……“阿达”……”亚森撕心裂肺地哭喊声响彻在阿格乡的上空。他看到
“尼亚孜书记……尼亚孜书记……”乡亲们哭喊着。可他们的尼亚孜书记,被雀勒塔格山冰冷无情的雪水冲到了两公里以外的苏巴什佛寺附近。当村民们将尼亚孜.莫沙从水里救出,尼亚孜.莫沙头部的血淙淙地流着,腹部灌满了水。
遗像上的尼亚孜.木沙,凝视着远方,目光是那样的深情;他身后是巍峨的却勒塔格山,脚下是湍流不息的库车河。
一直受到尼亚孜.木沙照顾和帮助的贫困户热合曼.哈布都艾力见到遗像后,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在父亲的遗像前,女儿孜莱汗.尼亚孜刚喊了一句:“爸——”除了哭泣无法言语。妻子布尼亚孜.巴依孜嘴唇不停地颤抖,流着泪搂着三个儿女半天说出一句话:“不要哭......不哭......”
艾则孜.司马义老人抚摸着支书的遗像老泪纵横,哭着说:“好支书,你救活了我的孙子,你却走了。
鲜花围绕着尼亚孜.莫沙,他身上覆盖的党旗,在朝阳下更加醒目如燃。起灵时,从古稀老人到系红领巾的学生,无不号啕大哭。
这如潮的哭声分明是乡亲们寄托哀思的心声:尼亚孜书记呀,你为了全村人走向富裕苦了自己,呕尽了心血。如今,村里人一天天富起来了,你却匆匆走了,叫我们怎么不痛心?
乡亲们把尼亚孜.莫沙葬在他为之献身的家乡——却勒塔格山脚下、库车河畔兰干村的村头。
兰干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伊米提.拉合尔深情地说:“尼亚孜书记生前对兰干村恩重如山,死后将永远受到村民的呵护和爱戴......
全国双拥模范78岁高龄的卡德尔·巴克老人难以抑制住内心的悲痛,他抬起头,看着远方说:“尼亚孜责任心很强,在村里威信很高,他走的太急了,我们没有一点准备。”
村民们无法相信,他们的好支书已经永远离开了。此刻,巍峨肃穆的雀勒塔格山恸哭着、脚下流淌的库车河恸哭着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