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高更的一幅画
作者:龟兹胡人
高更说: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谁?
我们往哪里去?
我回复说:
我们从网上来
我们是都市人
我们正去往纯美的春天!

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年)保罗.高更生于巴黎,逝于马克萨斯群岛的法都――伊瓦。高更早年在海轮上工作,后又到法国海军中服务,23岁当上了股票经纪人,收入丰厚还娶了一位漂亮的丹麦姑娘梅特.索菲亚.加德为妻。

可是高更在自己的绘画天赋召唤之下,35岁时辞去了银行的职务致力于绘画,38岁时与家庭断绝了关系,过着孤独的生活,并通过毕沙罗卷入了印象主义的天地。

高更受到印象派朋友的影响开始作画,还受到象征主义,日本版画以及而听文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更总是向往着远方,留恋那些具有异国情调的地方,他要求抛弃现代文明以及古典文化的阻碍,回到更简单、更基本的原始生活方式中去,

他很愿意过野人的生活,这使他在39岁时踏上了去巴拿马和马提尼岛的旅行,在那里找到了自己期望的东西:茂密的植物、永远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简朴的生活。后来因事不得不离开这个热带的天堂返回法国,这时正好40岁,精力充沛而有主见,保留着尊贵高傲之气。

他是位具有强烈个性、惹人讨厌又招人喜欢的人,粗鲁和高雅并存,他总是强烈要求自我表达,要证明自己的价值。高更为什么要到布列塔尼、巴拿马和马提尼克去呢?因为他要到自己认为具有古风的地方去寻找一种不同于我们极端文明的环境和气氛,他在那里找到了天堂一般的环境。

这一切都呈现在热带的大溪地的乐园里。这里有阳光,有自由,有小溪,有蔚蓝色的海和远处离岛的山。这些都是高更离开文明社会所要追寻的。但是至终,这一切并没有带给他希望,还是让他想去自杀,有的只是悲伤和绝望。

这就是高更,他热爱人生,厌恶现代文明的虚假和累赘。像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巨人,他嫉妒着造物主的权威,希望也创造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他拒绝也反抗他人给他安排的次序,定意要走出自己的路子来。他是热情的、勇敢的、可佩的,但也是可悲的,孤独的。

高更特别钟爱大溪地,他拒绝文明社会的虚假,追求那种简单、原始的生活。1897年,他开始了一幅他认为是此生最重要的画,以表达他心灵最深的感触。这幅画在1898年完成,完工后他特别起了一个标题,并把标题写在画的左上角:“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麽?我们往哪里去?”,并在右上角签上名,注明日期。他要所有的人都明白这幅的画象征性的意义。这种做法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见他对这幅画重视的一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