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巴音郭楞---家乡焉耆回族的“满汉全席”---九碗三行子

(2011-10-29 10:14:41)
标签:

转载

分类: 巴州克州阿克苏
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

    [转载]巴音郭楞---家乡焉耆回族的“满汉全席”---九碗三行子

    焉耆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焉耆盆地的腹心,总面积2570.88平方公里,人口12.7万。焉耆是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境内主要有回、维吾尔、蒙古、汉等世居民族,回族占22.9% ,1955年命为焉耆回族自治县。焉耆县回族人民的小吃远近闻名,尤其是回族人民在婚、丧、嫁、娶等活动中招待客人的 “九碗三行子”很受老百姓的喜爱,九碗三行子主要分布在焉耆县的焉耆镇、永宁镇、北大渠乡、五号渠乡等地。

    九碗三行子,是回族人的正宗宴席,赴这种宴席叫“吃席”。回族人在举办婚嫁活动中,大都要做“九碗三行子”这种饭来招待客人和亲朋好友。“九碗三行子”是华夏烹饪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教饮食文化相结合的典型范例。也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互动与融合、各民族紧密团结相互依存的例证之一。它是回族饮食文化中的代表之作。

    它有以下特征:

    1、从审美角度来看:九碗三行子的制作过程、摆法、上菜都有讲究。盛放器具精致、色泽诱人、令人赏心悦目。“九碗三行子”是指宴席上的菜全部用九只大小一样的碗来盛,并要把九只碗摆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这样无论从南北或东西方向看,都成三行,故名“九碗三行”。这种宴席不仅摆法有讲究,而且上菜时也有名堂。一般先上四个角的肉菜,称之为“角肉”,然后再上四个边的菜,其中对面的两碗菜,名称要对称,谓“门子”。“门子”菜就是菜名要一样,但花样和原料可以有区别。它讲究荤素、色彩、口味搭配、比如东面是丸子,那么西边的菜也必须是丸子,但一边的丸子可以用牛肉,另一边的丸子可以用羊肉,另外也可分别放些鸡蛋、木耳之类的东西,以示区别。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增加菜的花色和品种,以显丰盛。最后上中间的那碗菜,一般放凉莱或是别的菜,讲究的中间放杂碎汤。

    2、从制作工艺来看: “九碗三行”的菜都不用过油炸或炒。其烹饪全部用蒸、煮、拌。菜的原料主要是牛、羊、鸡肉以及白菜、豆腐、粉条、辣子、木耳、黄花、鸡蛋、葱花和其他蔬菜。有时根据四季上市蔬菜的不同,所做的菜的内容有所变化。在九碗整个制作过程中,厨具有:锅铲、叉子、勾肉叉、笼屉、九个精致考究的碗、63公分的木制托盘(方言叫掌盘)等等,制品的原料有:牛肉或羊肉、鸡肉、鱼肉、新鲜辣子、蘑菇、粉条等蔬菜,佐料有胡椒、大豆粉面子、味精、食盐、葱、姜、蒜等。集中了煎、炸、炒、烹、调等各种手艺,显示了回族最高的、最古老的烹饪技艺,这些技艺属于回族的文化精品,九碗菜是同时在大蒸笼里蒸的,所以上莱速度很快,一两分钟内即可上齐,客人对每道菜都能吃上热的。由于九碗菜都不过油,选料精细,所以吃起来不腻人,且爽口。做“九碗三行”的宴席,事先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根据客人的多少,准备足够的肉和菜,并在大笼里蒸,来了200—300位客人可在十几分钟同时就餐,这就大大减轻了主人的劳作,同时,客人也十分满意。   

    3、从营养方面来看:九碗三行子营养丰富、主要以牛羊肉入食、又羊肉最常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字说》中解释“美”字的含义:从羊从大,大羊为美。民间也流传着“要想长寿,多吃羊肉”的说法,更有长久流传的“人参养气,羊肉补形”之说。羊肉的滋补身体的作用,更是被南北美食家所共同认可的。4.从搭配角度来看:九碗三行子讲究荤素的搭配、冷热的搭配、色彩的搭配、主副搭配(主食有花卷、馍馍、米饭和油香(办喜事时不可用油香))。
  受伊斯兰教规的约束、回族人在宴客时禁止饮酒。所以、大家吃完后就会起身走人把餐桌让给下一拨客人、如果哪位客人没有吃饱、在起身后还可以跟着下一拨客人接着吃。这点体现了回民多礼重情、善于变通的民族性格。

    回族菜肴“九碗三行子”追溯其历史,约有600年,据史料反映唐中叶,伴随着“茶马互市”中穆斯林的频繁往来,中国回族族群初步形成,中国回族清真饮食业也在唐代初见端倪。据《旧唐书•服志》记载:“贵人御馔,尽供胡食。”除此史书记载之外在民间回族老人祖辈相传的传说可以作为参考依据。老人们说新疆回族穆斯林这种“九碗三行子”的待客习俗,最初起源于回族先民征战的岁月。原因是“九碗三行子”这种待客方式较为简捷,征战的将士只要下马之后,洗净双手就可在草地上铺一片毡子或御寒的衣物,互道“色俩目”之后围席落坐,短短的几分钟内即可品尝到热乎乎的美味。时至今日,这种传统的回族饮食在市面上已不多见,据《乌鲁木齐掌故》中记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可以在大街上看到“九碗三行子”的招牌。随着这些年回族清真饮食业的蓬勃发展,清真菜品的种类不断增多,回族穆斯林的待客方式也趋于多样化,传统的“九碗三行子”渐已退居二线,想要吃上真正意义上“九碗三行子”,还真得颇费些周折。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九碗三行子”的内容融入了各民族饮食的特点,以前生活困难的时候,制作“九碗三行子”因一般人家买不起这大量的牛羊肉,遂以廉价的淀粉等做成这套菜的底子来衬面子,以显示主家的“面子”,故而又称“面子席,或者以油炸馍馍、油炸丸子、油炸豆腐、油炸土豆、油炸茄子等素食制成九碗,口感与视觉效应都很不错。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羊肉是九碗三行子的主打菜品,纵观历史,“九碗三行子”与回民生活密不可分、凡婚丧嫁娶、大小庆典回族人家大都要做“九碗三行子”来招待尊贵的客人,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什么食材入席、这“九碗”“三行”的摆法是永远不得改变的。九碗三行子是研究回民饮食文化的重要历史依据,是回族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作,是民族文化心理中典型外化方式的体现,是反映回民饮食文化的百科全书,在继承传统文化、创造经济价值方面有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和作用,在回民历史的研究中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转载]巴音郭楞---家乡焉耆回族的“满汉全席”---九碗三行子

   九碗三行子,很有讲究,不是在随意的场合下才能吃到的。

   仔细看看,怎么看,这9碗菜都是3行一排。

[转载]巴音郭楞---家乡焉耆回族的“满汉全席”---九碗三行子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