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

标签:
阿瓦提宋体维吾尔语雪莉“八一”建军节情感 |
分类: 郭八一诗歌散文 |
传说
李雪莉
和郭八一老师相熟是我调到文联以后的事,在这之前他像一个传说。
第一次看到“郭八一”这个名字时就记住了。那时我还在报社工作,经常能在报纸上看见他写的新闻稿。当时就想,这个人一定是“八一”建军节出生的,所以叫 “郭八一”。咳,这父母给孩子起名字还真省事……。不过“八一”同“巴依”的音,在我们新疆居住的人都知道,“巴依”是维吾尔语“地主、富农”的意思。咳,这父母起名字的时候不担心别人给他孩子起外号叫“地主”吗……想着这些我不自觉地暗自偷笑起来。这名字,是好呢?还是坏?不过还真好记,由此让我产出诸多联想,并深深地记住了此人,虽然未曾谋面。
第二次听到 “郭八一”时,是别人在讲他的故事,一个励志的故事。那会儿,他刚参加完地区县处级领导公选并顺利通过考试、面试等一系列的考核,从地区土地局办公室主任成功晋升为地区纪检委办公室主任一职(副处级)。讲故事者说,郭八一其实没上过几年学,他现在的学识和成就都是后来自己走上社会后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努力奋斗得来的。刚工作那会儿郭八一远在在拜城化肥厂工作,年龄尚小的他,把任何人都当成他的老师。他自己很喜欢看书,经常把一些名言警句抄写在宿舍床头的墙纸上。当时拜化学校有个姓刘的老师是当时地区颇有点名气的青年诗人。郭八一经常到他那里求教,我想后来郭八一开始创作诗歌也许是受这位刘姓老师的启蒙吧。和八一老师相熟后,曾求证过这些事,的确也是这样的。据八一老师自己说,他读完小学六年级后,就随父亲来到拜城的矿山。虽然自己没读多少书,但是工作后遇到的人他说都是他的老师,让他一生受益匪浅。这是他谦虚的说法。如果没有一个渴望知识的心,也许遇再多的人也许只是过眼云烟。
真正见到郭八一本人并和他熟稔起来,是2006年我刚调到文联不久。那年,单位组织一次采风活动,作为地区一名颇有知名度的作者,他在被邀请之列。但是因为身居纪检委办公室主任一职,他一时分不开身,只有利用双休日那两天,匆匆参加了我们在阿瓦提县的采风活动。
初见 “郭八一”老师时,没有一点陌生感。他那个样子就是我想象中的:清瘦、黧黑,少分官气、多分谦逊。我忍不走走上前去主动握手,并说道:“终于见到传说中的郭老师了”。他却谦虚的说道:“雪莉,以后要多向你学习哦”。吓得我慌忙摆手,嘴里连忙说着,岂敢岂敢,心里暗忖:“您可是前辈,在这文学的长河里,我还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跋涉者,深浅不知呵”
在阿瓦提采风那些天,我们参观了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等工农业发展情况。参观山东鲁泰公司在阿瓦提投资建设的纺纱厂时,在分拣车间,为了保证纱的纯净度,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带着白帽和口罩。其中一个年轻女工人,在她的白帽和头发接触处别了一枚别致的发卡。他对着我说,“雪莉,你看那个小姑娘多爱美呵。”没想到回来后,就在阿克苏日报上看见他发表的小诗《蝴蝶发卡》:
……
一只多情的蝴蝶,
落在了纺纱女工的头顶,
凝固成一枚小小的发卡,
给车间送来了一缕春风。
姑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眼睛里珍藏着穆塞莱斯一样的爱情,
可惜我不敢摘下她洁白的口罩,
无法偷看一眼她桃花一样的笑容。
幸福的路程上、和谐的大花园里,
我们是勤劳的蜜蜂。
写的就是这位热爱生活的年轻纺纱女工。
这是我第一次见识他的文学作品。我发现八一老师很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生活气息浓郁,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不知觉地我开始关注八一老师的文学作品,并不断向他约稿。从他众多的作品中能看出八一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他的作品里有讴歌美好生活的、有颂扬先进人物的、有表达内心坚强的……不一而足。但都传递着一个信息——积极、美好、坚强。
所谓文如其人。八一老师在生活中就像他的作品表达那样是一个乐观向上、豁达谦逊、坚强勇敢之人。
更深入地体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的离去。今年6月14日,当得知八一老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的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不久前我还和他通过电话,他的声音依然洪亮、语气依然轻松,始终是那句“有什么指示”的调侃。谁能想到当时的他依然是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
这就是他。给大家展现的永远是积极、健康的一面。因此,他的离去让很多人感觉很突然。
后来从八一老师的亲属那里得知,其实八一老师发现病症已经有三年了。这三年里,他一直与病魔顽强地做着斗争,却并没有给家人、朋友、单位造成任何困扰。
这三年里,在家人的记忆中,他仍然像棵大树,坚定地矗立在哪里,让家人依靠、纳凉。这三年里,在同事的记忆里,他依然像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有。这三年里,在文友的记忆里,他依然还是那么亲切、健谈,毫无官架子。这三年里,癌细胞正在一点点吞噬这身材高大的山东汉子,没有放慢一丝他的恶毒想法,他要和八一老师坚强的意志决一高低。
见分晓的时候居然来的那么突然。那天,八一老师的兴致很高,远在喀什的弟弟过来探望他。一家人其乐融融,回忆着儿时的那些糗事。那个季节,桑葚快要下市了,杏儿甜香已满街飘洒。八一老师忍不住吃了些桑葚和杏子,尽管医生交待能不吃就不要吃这些……那天,八一老师的齿间还弥留着杏儿的甜香,五脏六腑却已全面罢工,如注的鲜血毫无留情的喷射而出,曾经黧黑的面庞瞬间变得煞白。尽管家人已有心理准备,但是仍然被这样的状况吓坏了。
当妻子哽咽地问即将推进ICU病房的八一老师时,“感觉怎么样?”看着妻子焦急不安、日渐憔悴的面容,八一老师留给大家最后的一句话,仍然是“没事,我感觉好多了……”
李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