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什的树上长满了糖包子
无花果
王蒙
小时候院子里有一株无花果,只记得叶片挺大,别的没有印象。倒是它的名称--无花而有果,叫人一下记住了。新疆阿图什一带,以盛产无花果而著名。那里的无花果,成熟到金黄色,由一位姑娘来摘下,吃以前放在手心里啪地一拍,然后再敬给你。这种吃法好诱人。新疆还出产无花果酱,甜得很。
新疆已经阔别,无花果也只保存在回忆里。大前年在门口买了一盆无花果,已经结了许多果,煞是玲珑可爱。大叶历历,显得高贵。果不甜,孩子们也不爱吃,给他们讲新疆的吃法他们也不感兴趣,他们又没去过南疆。北京的无花果不甜,可能是由于北京没新疆那么强烈的日照与温差。无花果在花盆里养着,但结的果愈来愈少,叶子也颜色惨淡起来。"花盆太小了,该换盆了。""该施肥了,不然它拿哪儿的养料坐果呢?"想的说的都清楚,就是没有行动。延宕着。今年春天,无花果又发芽了,一切充满希望。几天过去,突然发现已发出的芽又枯死了。是不是忘了浇水?于是连忙浇水,还有些土法施肥,把打过的鸡蛋壳里的残余的鸡蛋清、淘米的水加在无花果盆里。枯萎了的芽愈发枯萎下去,便决心给它换花盆。这才发现了它枯萎的原因:它的一株主根,竟然不堪小小花盆的桎梏,从盆底的洞中钻了出来,沿着盆底与水泥地生长。五月的阳光已经很强烈,水泥地被照得灼热炽人,把它的根给烫死了。精心地给它换了大花盆。终于没有挽救过来。看着它挣脱出来却又成为它的死因的那一截根,我有一种失落感。后来朋友告诉我说:"你何必换花盆?你就把它栽到院里的土地上就可以了。其实无花果很老实,很好活,很容易过冬。"我后悔不及。

高原上的无花果
插画
龟兹胡人
你是一种谦虚的水果
更是一朵含而不露的花
你没有牡丹的雍容
你缺少菊花的典雅
更无玫瑰的浪漫与潇洒
可有谁能清楚地知道
你是那谦谦无为的君子
还是那金屋藏娇的淑女
抑或,这种含蓄的开花
不过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一种引人注目的方法
高原城市——阿图什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柯尔克孜族的主要聚居地,“柯尔克孜”有“山里放牧人”和“草原人”之意。柯尔克孜人淳朴好客,性格豪爽,游阿图什时,不要忘了安排去柯尔克孜族的牧场看看,在那里才能体味到真正的民俗风情。
沿喀拉铁克山的越山公路一直往前,经4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抵达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府(简称克州)州府阿图什。阿图什市北靠天山,南临塔里木盆地西北角的大片绿洲,地域高敞,是一个新兴的高原城市。在阿孜汗路乘4路车可直达萨吐克·波格拉汗麻扎(也叫苏里塘陵墓)。萨吐克·波格拉汗麻扎
萨吐克·波格拉汗是回鹘人中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也是喀喇汗王朝实际的创始人。
喀喇汗王朝是指9世纪末到13世纪初,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帕米尔以北以西地区存在的、由葱岭西回鹘联合当地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
10世纪以前,萨吐克的祖父毗伽阙·卡迪尔汗,在八拉沙衮(今吉尔吉斯坦的托克玛克)奠定了后来称之为喀喇汗朝政权的雏形。 毗伽阙亡故后,长子巴泽尔号称“狮子汗”,驻八拉沙衮,次子奥古尔恰克称“公驼汗”,驻恒逻斯(今吉尔吉斯斯坦的塔拉斯),形成了两位汗王并立的格局。893年,恒逻斯被波斯人建立的萨曼王朝攻占,奥古尔恰克将都城迁往喀什噶尔(今喀什)。萨吐克是巴泽尔的次子,他对执掌八拉沙衮政权的长兄伊斯迈尔并不满意,930年,他率众攻入八拉沙衮,夺取了政权,从而在喀喇汗全境推行伊斯兰教并发动圣战,统一了喀喇汗朝内部实际上不相统属的两个地区,又从邻近的萨曼王朝夺取了一片地盘。
960年,他的继承人终于宣布以伊斯兰教为喀喇汗朝的国教。萨吐克·波格拉汗麻扎在新疆伊斯兰教中历来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圣地”,也是伊斯兰教众逢节日时必定朝拜之处。穹庐式的高大陵墓经过三十多次修缮、其建筑风格与装饰图案富有艺术价值。
松他克乡的无花果园
早就听说新疆阿图什的无花果居全国之首,特别糯软香甜,这种在江南地区常见的果树在阿图什显得有些特别。
无花果,维吾尔语称“安吉尔”,原产中亚波斯,10世纪前后传人阿图什。无花果树雌雄异花,花隐于囊状花托内,平常人只见其果,不见其花,故而得名。其味甘甜可口,营养丰富,当地维吾尔族群众称其为“树上结的糖包子”。
徜徉于松他克乡的无花果园内,浓郁墨绿的大叶子下那汁浓欲滴的、金灿灿的无花果令人清爽温馨。坐在主人的花毡子上,吃着香甜的无花果,听果农讲述关于无花果的一个个动人传说,为旅途增添了无限乐趣。
游览提示:
从阿克苏到阿图什在阿克苏南站乘长途车,一般只有周一、周五有班车。l
无花果一年两熟,7月为夏果盛季,10月为秋果旺季。在此期间果园内皆有鲜果成熟,为来阿图什旅游观光的黄金时节。
松他克乡几乎家家都有几亩大的果园,游客在这里花15元就可以品尝无花果、石榴、无核奶葡萄,以及带羊油的囊、加药草防肚胀的茶,其乐无穷。
烈日正当头上,借着无花果给我的精神,坐车来到三仙洞。三仙洞位于阿图什市西20多公里的阿图什乡塔库提村恰克玛克河岸边的悬崖峭壁上,三洞并排,离地面大约有20多米高。每个洞高2米多,宽l米多,洞内分前、后两室,前室长宽约4米,高约2.5米,后室约为前室的一半。只有东侧的石窟还保存有一些珍贵壁画和藻井。
据专家们的初步考证,三仙洞很可能是自佛教传人我国后,我国西部保留下来的最早的一个佛教洞窟艺术遗迹,开窟时间距今巳逾一千八百年,它对于研究佛教东传的历史和我国早期石窟艺术具有一定价值。
阔科塔牧场
到了阿图什,一定要到阔科塔牧场去看看,因为柯尔克孜族人的民俗风情全都在这里。湛蓝的天空下,碧绿的阔科塔牧场出现在我的视野,草场上的羊儿欢快地奔跑着,追逐觅食,牧场上传来牧民嘹亮的歌声。
我到达时,正逢午饭时间,好客的柯尔克孜族孩子牵着我的衣襟走进他们的“索孜吾”(牧民的帐篷)做客。主人端上清炖羊肉、抓饭、奶油甜米饭、奶茶、马奶油,一道道、一盘盘,在这里,你大可不必客气,尽管敞开胃口吧!只是一定要注意,尊重主人的习俗。
我静静地坐在地毯上,不敢随便乱说乱动,惟恐触到主人的忌讳。尽管有些紧张,但淳朴的民风、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却让我如饮甘泉。其实,人们的心都是相通的。在新疆,只要主动表示对少数民族习俗的尊重,再稍微会几句他们的语言,总是能得到最热情的帮助和接待。临别时,我倒退着退出门外,看到主人脸上开心的笑容一如阔科塔牧场清新的空气,令我心情舒畅。
游览提示
阔科塔牧场位于距阿图什市区25公里的吐古买提乡内,极富高原景色。在阿图什汽车站发往吐古买提乡的班车可直达。
习俗提示
在柯尔克孜族人家里就餐,餐前净手时不能随便乱甩,否则主人会认为是甩掉了他家的福气。吃饭时,先是羊尾油敬上来,之后是羊胛骨肉、羊头肉,按规矩,客人应分出一些回敬主人家的妇女儿童,以表达对主人的敬意。
帕米尔高原的夜晚 文 /
三陪女
从喀什机场出来,已是深夜1点多了。
早已等候在候机大厅门外的克州政府以及教育局领导簇拥着我们坐上车,便直奔阿图什而去。公路两旁黑蒙蒙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路灯发出昏黄的光来,照着两旁的树木和沉默的路面,乏乏的,似要睡着的样子。
很快,车子在一片灯火通明处停了下来,开阔处,摆了很多桌子,中间有一个高台,上面还铺了地毯。接待的同志热情地邀我们坐下,说,请我们品尝新疆的烤羊肉。
一个眼睛大大的当地小男孩走过来,问我们需要什么,男孩的汉语很生硬`,却有另一番味道,逗得我们都乐了。
我们问那男孩的名字,他很羞涩,说叫木日扎别克,柯尔克孜人。
这还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柯尔克孜人,柯尔克孜族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茫茫大漠戈壁,苍苍荒原草场,那些彪悍勇猛的身影,那些妩媚婀娜的舞姿,是他们的魂灵所在,是他们的血脉所系。
我国汉代史籍之中,称柯尔克孜族为坚昆,隶属于匈奴的统治,原居叶尼塞河上游一带。据说,汉朝远嫁匈奴的王昭君,曾留居坚昆,其后代也都融入了坚昆人之中,只是今天,我该如何找寻那些美丽的容颜和温软的气息?
桌子上摆满了许多的水果,桃子、沙枣、“喀拉库赛”甜瓜、还有无花果,阿图什被称作“无花果之乡”,无花果成为款待朋友不可或缺的水果了,这次可要真真大饱口福了。
上过水果之后,便是烤羊肉,那大块的羊肉,诱惑着我们的食欲,也让那惴惴的心,有了些许的平稳。
|

帕米尔高原的夜晚,宁静与喧嚣似乎都是遥远的旁白,而真正的背景,都躲藏在暗处,就像那男孩黑黑的眼睛里我们看不透的神秘,或许,那羞涩的微笑,便是一个诱惑,或者暗示,可我们的走入与靠近,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达?脚步的丈量,目光的探寻,真的就是一种真实的感悟?那些生命的线条,会不会因此而变得丰富?
场子的一面,生长着一种圆形的树,极繁茂的样子,我问木日扎别克那是什么树,会在这戈壁滩上生长得如此茂盛。男孩说,这是馒头柳。
馒头柳,和家乡的柳树应该是同宗同族的吧,异域的土壤上,那些伸展和深入,会有怎样的不同?那些空旷与神秘,与你有着什么样的契约?让你融入帕米尔高原的夜晚,用另一种姿态,接纳我的疑惑和盘问。
我相信,帕米尔高原以夜晚的方式迎接我与我的心境是一种暗合,在黑暗里,一些生长会变得更加从容和安静。
帕米尔高原的夜晚,那些树知道,只是,它不说。
编辑插画
龟兹胡人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