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河故城(一)

(2011-03-09 03:58:54)
标签:

海都

交河故城

车师

安西都护府

生土建筑

杂谈

分类: 昌吉哈密吐鲁番

交河故城(一)
      “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吐鲁番交河故城

 

     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代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 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9至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元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终于被弃。

 

  14世纪蒙古贵族海都等叛军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同时蒙古统治者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终于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

  

 

交河故城(一)

 

 

交河故城(一)

交河故城(一)

交河故城(一)

交河故城(一)

故城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分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该城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 。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

 

      交河故城的布局大体分为三部份,一条长约350米,宽约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为中心构成北部寺院区。城北上还建有一组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的塔林。

 

      东南方,有一座宏伟的地下宅院,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南道,没有四重门栅,天井地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60米,与南北大道相通。是安西都护府的住所,后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

 

      西部有许多手工作坊。大道两侧是高厚的土垣,垣后是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的“坊”,临街不开门。“坊”内有居住遗址和纺织、酿酒、制鞋等手工作坊。

 

      东侧有军营、余为民居。交河城仅有东门和南门两座城门。由于城建在30米高的悬崖上,不用筑城垣,城门亦非正式建筑。南门,是古代运送军需粮草、大军出入的主要通道。南门地势险要,有“一人守隘,万夫莫向”的山崖,东门,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峭壁上,主要是为城内居民汲引河水的门户。

 

  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古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都还可以找到。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从空中俯视,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叶。

 

  另外令人骓以置信的是,建筑形式除了没有城墙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特别是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可以说,这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筑工之独特,不仅国内仅此一家,国外也罕见其例,体现出古代劳动者的聪敏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

 

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伴随秋日的淡淡阳光,踏上交河故城。眼前的交河城,在秋日阳光的照射和大漠风的吹拂下,静静地矗立着。断壁残垣,黄土萧瑟,废墟隐隐连成一片,生土建筑遗址高低不齐,凹凸分明,古老的城堡,传递给我们的,是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永恒。

《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作为车师前王国都城的交河故城,起码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世纪的车师前国,有“户七百,人口六千五十,胜兵八百六十五人”,车师前王已居于交河城,足可见当时的交河已是人丁兴旺、繁华一片了。

走进垣断壁缺的交河城,细心观察仍能品读到它繁盛时的辉煌。这里有横贯城中的东西、南北两条大道,有完善的建筑群落,有深处地表之下的王宫,有宽阔的官署区,有沿街而建的民居区,有代表盛唐建筑风格、反映佛教在当地信仰崇拜占统治地位标志的大佛寺。可以想象到,当年车师人建造的交河城应该是城宇高耸、商贾云集、秩序井然、百姓安居的世外祥和之都。

最大的一座佛塔在古城的终端,现在还能清晰地看到残缺的佛塔和佛殿,塔基安稳而厚实,佛殿中柱廊上的佛龛隐约可见。这里的佛塔遗址与柏孜克里克等众多佛教石窟共同印证了当时吐鲁番文化的走向和佛教在当地的盛行。

走在交河城的土地上,品读历史的书页,可以十分真切地感悟到吐鲁番文化的多样性和沧桑感。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敦煌和新疆地区。”交河城的一土一墙,一柱一廊,都反映出当地历史悠久、艺术完美、建筑独特、宗教盛行、风情万种、生活丰富。交河城是车师先人们用智慧与勤劳在大地上直接雕刻出来的一座城。整个城市的建筑,都是利用自然的地势,从原生土中,或掏挖窑洞、或减地为墙,按照规划建筑而成。可以说,交河故城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筑城市,是先辈以大地作为原材料的巨幅雕塑。

古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的建筑规划是考虑到军事需求的。城两面临河,四周为崖,易守难攻。城门有瞭望台,城内有完整的主街相接、巷巷相连的交通网络,甚至在我们参观过的一个官衙办公处,还有一个通向外面的地道,处处体现出把军事防御作为建筑的基本指导思想。遗憾的是,战争的腥风血雨、历史的兴衰更替总是与古城紧密相伴。

交河城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连接秦陇、中原的纽带,这里是北国难得的小绿洲,土地肥沃,易于耕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元封三年,汉武帝为了削弱北方劲敌匈奴在西域的势力,打开通向西方的通道,命从票侯赵破奴领诸国兵往击楼兰、车师,擒楼兰王,汉使王恢俘车师王,车师由此分裂为八国。汉元帝初元元年,汉使郑吉派吏卒三百人“别田车师”,并建立戊巳校尉,戊巳校尉由交河移治高昌郡。魏晋时,在前凉建兴十五年,改戊巳校尉为高昌郡,戊巳校尉只以军营名而存在,同时监护交河城的车师国事务。北魏攻灭北凉后,北凉余部沮渠无讳、安周兄弟率军攻占高昌郡。不久,沮渠安周执政,毁灭了交河城的车师国。随后,交河城在盛唐时,得到重修,又经历宋、元诸朝风烟和战火的洗礼,在14世纪中叶,海都等西北蒙古游牧贵族结成联盟,背叛元朝政府,建立了西北割据的独立王朝,尔后,派出金戈铁马的骑士,对盛行佛教的交河城发动了一场灭绝性的战争,居民全被赶走或杀戮,屋宇寺庙尽数焚毁,金碧辉煌不再。

两千多年来,交河故城就像一位饱经风雨、悟透人生的老人,亲历战争的雨雪风霜;体验着岁月的坎坷曲折,淡定超脱,大彻大悟。

人类应该有比战争更好的生存状态,更高的生存方式,应该有更理想的人际关系和更和谐的生活。真诚宁静地劳动、生活、追求、创造,我们的先人们在几千年前描绘过的“大同世界”就会成为一种存在和现实。

置身于交河故城,秋日的夕阳带着依恋告别今天,为下一个新日子的喷薄而出去提早准备。满身沧桑的古城似乎告诉了我们许多,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继续去品读。(刘世树)

 

交河故城(一)


交河故城(一)

交河故城(一)

 

 

交河故城(一)

 


交河故城(一)

 

 

交河故城(一)

 

交河故城(一)

 

      吴冠中的《交河故城》以4070万的高价成交。这幅作品被学术界认定为吴冠中一生艺术造诣的里程碑,此作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闪闪发光,影响深远。当人们面对这幅作品,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另一幅堪称姊妹篇的《高昌遗址》。

1989年以187万港币创在中国画家作品成交记录的《高昌遗址》拍卖之后的短短两年,正是这件《交河故城》又以255万港币创造了中国在世画家全球最高成交记录,引起了国际艺术品市场对中国画家的关注。此记录一直保持至2004年。


 

 


交河故城(一)


交河故城(一)

 

交河故城(一)

 


交河故城(一)

 


交河故城(一)
              编辑   龟兹胡人

交河故城泥土的忧伤击穿灵魂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以西10公里处,南北长1650米,东西宽300米,因两条河绕城在城南交汇,故称交河。故城为车师人所建,距今约2000年至2300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1961年交河故城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个王朝的都城,二三万人口聚集在这里,繁茂的集市,纵横的街巷,雄伟的佛殿,森严的瞭望台,手持兵器的士兵和熙来攘往的市民———可以想像当时戈壁滩上交河故城的热闹景象。突然,一夜之间贵族叛乱,尸横遍地,火光冲天,安居乐业的人间天堂顿时变成恐怖惨烈的黑暗地狱。当太阳的光芒再次照耀故城的时候,焦灼的空气里只有浓浓的血腥味和缕缕飘散的清烟。故城的历史在这里定格。
               
    我看见的交河故城像是一个被遗落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典雅女子———她美丽的轮廓依然,她忧伤的眼睛还在。只一眼就会被她的美丽打动,只一眼就会被她的忧伤击穿灵魂。我觉得在交河故城,在一片沙土的废墟中,它以雕像的姿态留给后人沧桑的诗行。

    交河故城建在一座天然的小山上,山高出地面二三十米。小山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被两条小河环绕合抱,形成天然的护城河。在古代如此险要美丽的城址真是天赐。秦汉时期,车师国国王慧眼识珠选中此地作都城。可以想见,2000多年前,车师先人们在一座山上雕刻城堡的情形。一般的城是在平地上建筑,车师国人却摈弃陈规,在山峦上挖出一座城池。高处的修成宫殿、庙宇,略低的修成行政、商业区及民居,多余的土填了沟壑、平了道路。于是,没用一砖、一瓦,城市就建成了。透过残垣,可以看出昔日都市的繁华。高山之上,清河之上,这座城被火焰山的光明照着,多么吉祥和威严。行走在当年的街道上,看着眼前重重叠叠的残墙断垣,不禁想起古罗马的庞贝城———那是一座被地震和火山喷发瞬间毁灭的城市,在地下静静地封存着,当人们重新窥见它遭逢灭顶之灾的那一时刻,历史的脚步已经走过了千余年。交河故城毁于战火,虽然距今只有千余年,却是不屈不挠地在风侵雨蚀中挺立了千余个春秋。
               
    千余年的历史不算太长,千余年的古遗址也并非只有交河故城,但我还是被眼前的情景深深震撼了。故城里找不到一块青石、一根木梁,现存的一切都是黄土砾石堆就的,无论是中心的宏伟广场,还是沟壑边狭窄的黄泥小屋。残存的遗迹经过千余年的风蚀,看起来有的像怪石,有的像岩层,还有的恍然如石笋石柱,置身其间以为来到石林之中。
               
    吐鲁番地区处于海平面100米以下,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发量却有5000多毫米,天山雪峰融化的雪水可以浇灌甜美的葡萄和高矗的白杨,能够在故城脚下的河道里轻漫流过,却不能冲刷高地之上泥土垒成的故城。上苍垂青,干旱少雨使交河故城依稀保留了历史的容貌。
               
    交河故城没有风景,有的是历史沧桑。当太阳西斜变成一抹如血的残阳时,氤氲的红霞流光溢彩,故城呈现出金碧辉煌的另一番景象。一堵堵断墙,一根根泥柱,沐浴着晚霞挺立着,透射着让人肃然起敬的倔强和庄严;金碧辉煌的背后是长长的暗影,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暗影遁入夜色之中,偌大的故城只剩下幢幢黑影,如鬼魅般地静默无语。戈壁滩上干燥的热风掠过故城,千年如一日,抚慰着故城的孤独、寂寞和苍凉。(张关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