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一)

标签:
海都交河故城车师安西都护府生土建筑杂谈 |
分类: 昌吉哈密吐鲁番 |
交河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 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9至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元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终于被弃。
14世纪蒙古贵族海都等叛军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同时蒙古统治者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终于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
|
故城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分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该城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 。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
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古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都还可以找到。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从空中俯视,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叶。 另外令人骓以置信的是,建筑形式除了没有城墙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特别是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可以说,这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筑工之独特,不仅国内仅此一家,国外也罕见其例,体现出古代劳动者的聪敏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 |
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作为车师前王国都城的交河故城,起码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世纪的车师前国,有“户七百,人口六千五十,胜兵八百六十五人”,车师前王已居于交河城,足可见当时的交河已是人丁兴旺、繁华一片了。 走进垣断壁缺的交河城,细心观察仍能品读到它繁盛时的辉煌。这里有横贯城中的东西、南北两条大道,有完善的建筑群落,有深处地表之下的王宫,有宽阔的官署区,有沿街而建的民居区,有代表盛唐建筑风格、反映佛教在当地信仰崇拜占统治地位标志的大佛寺。可以想象到,当年车师人建造的交河城应该是城宇高耸、商贾云集、秩序井然、百姓安居的世外祥和之都。 最大的一座佛塔在古城的终端,现在还能清晰地看到残缺的佛塔和佛殿,塔基安稳而厚实,佛殿中柱廊上的佛龛隐约可见。这里的佛塔遗址与柏孜克里克等众多佛教石窟共同印证了当时吐鲁番文化的走向和佛教在当地的盛行。 走在交河城的土地上,品读历史的书页,可以十分真切地感悟到吐鲁番文化的多样性和沧桑感。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敦煌和新疆地区。”交河城的一土一墙,一柱一廊,都反映出当地历史悠久、艺术完美、建筑独特、宗教盛行、风情万种、生活丰富。交河城是车师先人们用智慧与勤劳在大地上直接雕刻出来的一座城。整个城市的建筑,都是利用自然的地势,从原生土中,或掏挖窑洞、或减地为墙,按照规划建筑而成。可以说,交河故城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筑城市,是先辈以大地作为原材料的巨幅雕塑。 古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的建筑规划是考虑到军事需求的。城两面临河,四周为崖,易守难攻。城门有瞭望台,城内有完整的主街相接、巷巷相连的交通网络,甚至在我们参观过的一个官衙办公处,还有一个通向外面的地道,处处体现出把军事防御作为建筑的基本指导思想。遗憾的是,战争的腥风血雨、历史的兴衰更替总是与古城紧密相伴。 交河城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连接秦陇、中原的纽带,这里是北国难得的小绿洲,土地肥沃,易于耕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元封三年,汉武帝为了削弱北方劲敌匈奴在西域的势力,打开通向西方的通道,命从票侯赵破奴领诸国兵往击楼兰、车师,擒楼兰王,汉使王恢俘车师王,车师由此分裂为八国。汉元帝初元元年,汉使郑吉派吏卒三百人“别田车师”,并建立戊巳校尉,戊巳校尉由交河移治高昌郡。魏晋时,在前凉建兴十五年,改戊巳校尉为高昌郡,戊巳校尉只以军营名而存在,同时监护交河城的车师国事务。北魏攻灭北凉后,北凉余部沮渠无讳、安周兄弟率军攻占高昌郡。不久,沮渠安周执政,毁灭了交河城的车师国。随后,交河城在盛唐时,得到重修,又经历宋、元诸朝风烟和战火的洗礼,在14世纪中叶,海都等西北蒙古游牧贵族结成联盟,背叛元朝政府,建立了西北割据的独立王朝,尔后,派出金戈铁马的骑士,对盛行佛教的交河城发动了一场灭绝性的战争,居民全被赶走或杀戮,屋宇寺庙尽数焚毁,金碧辉煌不再。 两千多年来,交河故城就像一位饱经风雨、悟透人生的老人,亲历战争的雨雪风霜;体验着岁月的坎坷曲折,淡定超脱,大彻大悟。 人类应该有比战争更好的生存状态,更高的生存方式,应该有更理想的人际关系和更和谐的生活。真诚宁静地劳动、生活、追求、创造,我们的先人们在几千年前描绘过的“大同世界”就会成为一种存在和现实。 置身于交河故城,秋日的夕阳带着依恋告别今天,为下一个新日子的喷薄而出去提早准备。满身沧桑的古城似乎告诉了我们许多,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继续去品读。(刘世树) |
继1989年以187万港币创在中国画家作品成交记录的《高昌遗址》拍卖之后的短短两年,正是这件《交河故城》又以255万港币创造了中国在世画家全球最高成交记录,引起了国际艺术品市场对中国画家的关注。此记录一直保持至2004年。
|
|
交河故城泥土的忧伤击穿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