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2011-02-26 04:20:48)
标签:

喀纳斯

图瓦人

贾登

达瓦达

苏尔

杂谈

分类: 伊犁塔城阿勒泰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在新疆,有一个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人口只剩1000多人;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却听不懂蒙古话;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至今仍不与外界通婚;音乐苏尔,胡茄的一种形式,今只剩唯一的69岁的老人会演奏,后继无人……这,就是住在喀纳斯里的图瓦人。
  从布尔津县前往喀纳斯湖,位于喀纳斯湖南岸二三公里的喀纳斯河谷地带,五花草甸满目葱绿,其上点缀着数十间木屋,阳光下炊烟袅袅,大人们在院子里或赶毡或制作奶酪,间或几个孩童追打嬉闹,一片田园牧歌景象。
  这就是喀纳斯内白哈巴和禾木的图瓦村落。这里的居民都习惯自称是蒙古族的图瓦人,家里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据有些学者认为,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士兵的后裔,逐渐繁衍至今。而喀纳斯村中年长者说,他们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现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个民族。
   图瓦人保存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图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哈萨克语组相近,因此图瓦人均会讲哈萨克语,与现在的蒙古不同。现在的图瓦人学校基本是普及蒙古语。
   世外桃源般的原始部落
   木屋,与高山、森林、草地、蓝天白云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小木屋已成为图瓦人的标志,它们基本有大半截埋在土里,以抵挡这里将近半年的大雪封山期的严寒,显得特别原始古朴,并带有游牧民族的传统特征。房顶一般用木板钉成人字型雨棚,房体用直径三四十公分的单层原木堆成,不用一钉,既保暖又防潮。在当地建一栋普通房子只需一两万元,几个人用一个月就可以建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在生活习惯方面,图瓦人除欢度蒙古族传统的敖包节外,还有当地的邹鲁节(入冬节)、汉族人的春节与正月十五元宵节。图瓦人信仰佛教。但萨满教对他们的影响也较深。图瓦人较完整地保留着古老的部落氏族观念和宗教信仰。图瓦人每年举行祭天、祭湖、祭山、祭鱼、祭火等宗教活动。“敖巴节”是每年一次最大的节庆。
  
    知足爱喝酒的图瓦人
  
    图瓦人几乎仍处干游牧时期的原始状态,没有任何与现代有关的物品在他们村子里出现,这里至今还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几乎从未发生过任何刑事案件。
  
    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畜牧,种的小麦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只管播种和收获,中间没有管理,从不浇水、施肥和锄草,不过亩产居然还有200多公斤。图瓦人很知足,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对于环境他们有近乎崇拜的爱护,虽然他们贫困,却没有一个人去乱伐一棵树、乱垦一块荒地,乱拾一张树皮(用来点火)。
  
    为了抵挡近半年的寒冬,图瓦人最爱的就是自酿的奶酒,酒是他们生活的润滑剂。不但经常可以看见饮醉的男人躺在外面,甚至也有许多是饮醉后席地而卧的姑娘。
  
    由于长期封闭地生活在喀纳斯,图瓦人只能近亲结婚,人口素质和数量都急剧下降,据政府估计,15年后这一支图瓦人就将消失。不愿离开故土的图瓦人,选择在醉乡中随风逝去。
  
    面临失传的音乐“苏尔”
  
    “苏尔”是中国古代叫做“胡茄”的乐器,胡茄十八拍,胡茄有多种形式,三孔能够吹出多种声音,“苏尔”是目前民间遗存的其中之一,是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图瓦人传统乐器“苏尔”,如今只有一个人传人———67岁的老人叶尔德西,但他由于身体原因演奏起来大不如前了,而他的传人———两个儿子都没有学会。
  

叶尔德西从13岁开始学吹苏尔,苏尔是一种草笛,和竹笛相比,这种草笛几乎没有重量。草笛中空,一端有三个圆孔,各种美妙的乐音就是通过这3个孔发出来的。叶尔德西说,草笛取材于一种蒙古语叫“扎拉特满达力斯”的草。
  
    叶尔德西今年67岁高龄,患有高血压病,身体大不如以前了,加上吹奏“苏尔”和其它乐器不同,要把丹田里所有的气全都用在这根笛子上,所以吹起来非常辛苦。过去游客站在老远都能听到音乐声,现在需要很近才能听到音乐声。
  
    或许,再过几年,这种独特的器乐,世界文化瑰宝,我们再也听不到。
  
  
车行其间,如入仙境。一路奔波劳顿被这风景驱散,沉醉。绿意,闯入久被黄色浸染的眼睛。清风,带着清爽的寒意迎面吹来,忘了季节。云雾,飘然落在山间丛林,与云杉、雪杉、白桦以及无数美丽的树木融为一体,诗画般意境如山水画铺展。果然好地方,真正的自然净土,人间仙境。“驼颈湾”恰似驼颈的大拐弯,野花点缀其间,河水静寂流淌。卧龙湾水面平静,柔波浮动,清澈透明,河湾中心植物茂盛的沙洲,酷似一条静卧在水中的巨龙。月亮湾美丽静谧,曲线优美,蜿蜒游动,形似半月牙,河湾内有两个酷似脚印的小滩,有如“神仙脚印”。

贾登峪是喀纳斯的门户,是通往喀纳斯湖景区的交通关口。“贾登峪”蒙古语意为“贾登的房子”。这个叫贾登的老人的传说感染着我:贾登是一位神秘的猎人,他长年孤身一人在大山里狩猎,狩猎本领很高,很少有人见过他。贾登是一个关爱他人的大好人,每天趁夜深人静时将猎物放在那些需要帮助的牧人房前,再悄然离去。人们早晨起来,便会发现房前的各种猎物,大家都知道是贾登送来的,却换不到贾登的下落,始终未曾见到他的踪影。


就这样过了50多年,一天早晨,牧人们发现房前没有猎物。一直到第六天仍然如此,牧人们预感到贾登可能出事了,便组织全体人员分头寻找。整整找了一个月,牧人们才在一座高山的山洞里发现了一位已死去的须发全白的老人,他身旁放着狩猎的用具,牧人们揣测这就是贾登。而在山洞里,除了一些兽皮和炊具外,就什么都没有了。牧人们感念贾登的恩情,把他抬到深山里一个美丽的地方埋了起来,并在坟墓上为贾登盖了一间木头房子。从此,牧人们每年都会在当年发现贾登的那个日子去贾登的木屋前祭祀,每年也都有专人将贾登的木屋维修一新,

让贾登永远住在新房子里。“贾登峪”就是贾登住的地方的意思。

在美丽的传说中,在如画的风景里,我们到达住地,傍临当地牧人图瓦族居住的小木屋,屋后便是雪山云雾,不远处有河流奔腾。“喀纳斯”原名为哈纳斯,是蒙古语,有两种翻译解释:一说是“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一说是“峡谷中的湖”。在这里,蓝天、云雾、雪峰、森林、草甸、河流交相辉映,山水融为一体,既具有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我们如同流连在一幅大型的泼墨山水画之中。

轻柔的风徐徐拂过湿润的原野,图瓦人的小木屋升起渺渺炊烟。世代生活在湖边图瓦人,成了喀纳斯历史的一部分。传说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弃的一骑残兵,从他们的长相和生活习惯来看,又和蒙古人非常相似。还有俄罗斯图瓦共和国考证、美洲印第安人基因学说,这一切追溯喀纳斯图瓦人种的渊源,都为我们制造出神秘的色彩。带着这种好奇,我们走入了当地图瓦人的家中家访。他们的家垒木为室,铺木为炕.在小木屋主人别克的招呼下,我们一行人进屋盘腿坐在炕上。屋内就象一个工艺品的陈列室,地上铺着精美的毛毯,墙上挂着鹿头、羊头骨以及挂毯、乐器等,桌上摆着各色小吃,装点出一种浓郁的风情。

招呼我们的图瓦小伙子叫别克,毕业于新疆大学,给我们端上自制的奶酒,介绍他们的民族,唱起当地的歌谣。尤其是他用嘴含着一根小管,不知道如何奏出的声响,如天籁之音,如自然之声,引起我们强烈的好奇。闭眼静听,似有股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喀纳斯神奇的天地之间。这种乐器叫“楚尔”,是一种掏空的植物的杆做成的乐器,上面只有三个孔,吹奏它要用丹田之气,声音是利用牙齿和嘴唇的震动发出的。小伙子就是从刚刚去世的著名的图瓦艺人额尔德什那里学来的,据称还经常到处地演出。他的叔叔胡图拜也为我们弹奏起他们的乐器马头琴和冬不拉,还有两根弦的“托布禾尔”,我们和着他的乐曲声唱起了新疆的民歌。图瓦人的风情,以及他们神话般的历史,镌刻在喀纳斯的灵魂深处。雪山下的夜晚是寒冷的,但我们被图瓦人的歌声与乐曲所感染,大家在小木屋里载歌载舞,尽兴而归。
、图瓦人的故事
晚餐的时候当达瓦达把炖好的蘑菇端出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欢呼起来。但是钢嘎似乎是毫无感觉,达瓦达问他:"孩子。你觉得怎么样?"
"样子真是太美了!""那么味道呢?"
"什么味道?"
"晚餐的味道呀。"
"哇......我没吃出来,也许很好吧。......"
这时候钢嘎才发觉自己走神了,他的思绪还在那只北极白狐的身上。
每天考古人员上挖掘现场,营地就只有达瓦达和钢嘎。再就是不会说话的迪卡。他们面对的是阿尔泰山、桦树林、旷野和鸟叫声,他们的环境寂静得要命。钢嘎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全都用来拍照。这样就有许多时间钢嘎是和达瓦达在一起,接触的时间长了钢嘎对这位图瓦汉子开始喜欢起来了。最吸引钢嘎的是达瓦达肚子里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故事。图瓦是一个神奇的民族,有关这个民族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没事的时候达瓦达一边烤面包或者择菜,一边给钢嘎讲述他们部族的历史。达瓦达说在他爷爷的时代,狐狸包括红狐狸、白狐狸、灰狐狸、黑狐狸,还有旱獭、野山猫、雪豹、灰鼠,大型的动物有狼和鹿,简直可以说满山遍野都是,这里曾经是世界上野生动物品种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动物皮张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过去巴黎的贵妇最珍爱阿尔泰山出产的青狐皮,她们以拥有一件青狐皮披肩而骄傲。那时候这里简直就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狩猎场。但是现在不行了,人们开始明白,不能再这样对待动物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杀死动物就是破坏了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到头来遭受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这些话都是达瓦达讲给钢嘎的。达瓦达是一个故事篓子,许多奇奇怪怪的故事你就是连想也不会想到。有一个关于河狸的故事,一直到很久以后钢嘎都不敢相信那会是真实的事情。那时候钢嘎呆呆地望着达瓦达的大胡子,思绪随着图瓦人走进一个神奇的所在:
"......河狸以食鱼为主,因此它们都栖息在盛产鱼类的河流两岸。春天它们成群结队地出动,去捕捉同类。然后将俘虏带回自己的洞穴中。于是那些可怜的河狸俘虏就成为奴隶,它们在主人的逼迫下从事繁重的劳动。它们用牙齿把整棵整棵的树木啮倒、拖走。从树上咬下一块块大小适当的木块,在洞穴中用木块搭配起来,就像我们人类中的木匠做箱子一样。"河狸奴隶不停地干活儿。而它们的奴隶主主人则在一旁看着它们,监督着它们。我们这里的人们都能够认出河狸奴隶来,它们总是皮毛很 >>>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人间诗画———喀纳斯图瓦人村落
       作者:smef
        编辑  龟兹胡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