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勇著 《浓颜的新疆》 序

标签:
韩子勇浓颜的新疆木卡姆十万个为什么维吾尔族杂谈 |
分类: 新疆话语和故事 |
浓颜的新疆
在路上
鄯善之思
洋海意象
三幅画 三棵树
木卡姆:巨灵如风
文明的地理
被大漠、关山重重遮挡的新疆,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感性的。
绚丽歌舞、瓜果美食、民族风情——这三样,像古代传讯的鸣镝,只能发出内容明确而简单的信号。而缺乏耐心的当代人,不耐烦“在很久、很久以前”这样的开头,于是我们很难说清稍微复杂一点的事物。不要说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这样庞大、久远、陌生的音乐遗产,就是面对新疆当代生活,也时常有见多识广、受过相当教育的“口里人”,在饭桌上问:“你是维吾尔族吗?你们骑骆驼上班吗?你们住毡房吗?新疆有多大……”整个一个“十万个为什么”!
新疆是一个让人无限好奇而又使人显得十分幼稚的地方。面对过于复杂的深处,人们放弃复杂,直取表象。一个躲在西方名校的洋教授,依据仅存的一点点可怜的木简布帛,可以就某一小片绿洲上已经消失了的语言,研究终生,写十几本书。而我们面对历史烟云和今天的雪山大漠,又常常语焉不详,不知从何说起,脑子里一片空白。
空间拉长时间,时间扩展空间。
在我们这样一个历史久远、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异常丰富的伟大国度,需要更多一些的耐心和踽踽独行,才能走完真相与爱的旅程。对新疆的了解,需要像当年玄奘西行那样,穿越西域的深处。也许,那时,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地方,会有她隐隐一线芳踪。
那么,开始吧!我们上路——
新疆的“疆"
直到今天,人类的主要活动仍然是在地球上,而且大部分人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不能够“全球化”地飞来飞去。一个在中国沿海城市打工的乡下妹子,手中缝制的贴牌服装可能穿在英国绅士的身上,而她存身的地方,可能就是嘈杂的工厂与拥挤的宿舍——梦中回到清苦的乡下,醒来时在缝纫机前飞针走线。
世界越是连成一体,故乡在一个人精神文化的版图上就越是醒目和空出.
……
新疆是一件杰作。如果是一幅画,应该是一幅油画。她视觉上的质感,是油画的肌理效果,那种厚厚实实的油彩,粗粗拉拉的笔触,很浓很重很有力度的油彩堆积……新疆是浓颜,而非素面。
新疆如果是一道美味,不是白菜、豆腐、老汤、稀粥,而是鲜艳、肥美、硕大的肉食,味厚油重,红红白白,淋漓闪亮,盛开似的放着光。
如果一个地区的文化、心灵、个性、习俗,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新疆是强烈、热情、沸腾、极致……新疆有一颗奔驰的心,直率的爱,喧哗的声音,无遮的视野,性感的身姿,浓颜的面庞。
我在新疆生活了45年,新疆太大、太多样了,需要细察、远眺、抚摸、拥抱,我想看清新疆的容颜、气质和心灵,这册《浓颜的新疆》,仅仅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