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里瓦迪亚皇宫——雅尔塔会议旧址

(2016-04-11 01:36:56)
标签:

转载

——克里米亚之行印象之二

      中学上历史课我们就知道了19452月的雅尔塔会议,还看过一张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合影。随着岁月推移,会议内容业已淡忘,但那张合影却深深镌刻在记忆之中。每当提到雅尔塔会议,脑海里首先映出的是美英苏三巨头形象。因此,这次克里米亚之行一定要参观一下雅尔塔会议的旧址里瓦迪亚宫。

 

组雕: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在雅尔塔里瓦迪亚皇宫

    里瓦迪亚宫因里瓦迪亚这个地方得名,希腊语的意思是“空地,小草地”。公元10世纪末,这里曾经有过一座拜占庭圣约翰修道院。1834年,波兰大地主列夫·波托茨基买下了这块地产,里瓦迪亚从1861年又变成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45-1894)的领地。他下令在此建造了大、小皇宫各一座,统称里瓦迪亚皇宫,供他和皇室成员到此消夏。1894年,亚历山大三世病死在里瓦迪亚宫,其子尼古拉在当地宣布继位,皇号尼古拉二世。

      今日的白色里瓦迪亚宫是拆掉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位时的旧宫后重新设计修建的,它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雅尔塔的夏季行宫。这座皇宫坐落在通向黑海的斜坡上,沐浴着来自四面的阳光,镶嵌在绿树成荫的大自然中,与邻近的沃龙佐夫宫相映成辉,堪称克里米亚半岛南岸上一个意大利古典建筑风格的杰作。1993年,里瓦迪亚宫辟为历史博物馆,它以独具一格的建筑造型、美轮美奂的意大利花园和风景旖旎的园林吸引着无数游客,让不少俄罗斯文化名人前来观光。比如,俄罗斯作家高尔基和契诃夫,苏维埃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著名戏剧理论家和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人曾在此留下自己的足迹。今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他的好友,意大利前总理贝尔卢斯科尼也来过这里休假。此外,许多电影导演对里瓦迪亚皇宫情有独钟,皇宫内的意大利花园更是他们拍摄镜头的首选。《奥赛罗》、《牛氓》、《第十二夜》和《安娜·卡列尼娜》等著名影片的一些场景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修建白色里瓦迪亚宫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本人的创意。尼古拉二世190910月出访意大利,拜见意大利国王维克多-艾曼努尔三世。访意期间,有不少东西让他大开眼界,但他尤感兴趣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回国后,他决定在里瓦迪亚修建一座意大利古典建筑风格的皇宫。为此,他不惜耗资4百万金卢布,亲自选定设计师尼·克拉斯诺夫,还经常把后者请到里瓦迪亚宫,一起讨论设计方案和内部装饰。这个皇宫有116个房间,一个意大利式内花园和3个阿拉伯式小内院。尼古拉二世还要求这座皇宫要具有“现代化”设备,如,电灯、电话、电梯、上下水,中央供暖等现代化设备(我们在参观时确实看到了一部电梯)和车库等。宫殿工程进行得异常艰难,尤其是开工后发现那里的地基松软,仅为加固地基就打进去1054根水泥桩。此外,在修建过程中还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建筑难题,但建筑师克拉斯诺夫将之逐一化解,里瓦迪亚宫终于在1911年落成了。

http://s9/mw690/001MsLXegy6XiMvBkkE18&690
       里瓦迪亚皇宫的电梯。这是克里米亚半岛的第一座电梯,至今还能使用。

      尼古拉二世第一次造访里瓦迪亚宫,对新建的皇宫赞叹不已。他代表皇室全体人员对建筑师克拉斯诺夫说:“我们拥有这样一座宫殿,高兴和满意之情难于言表。这个宫殿建造得十分合乎我们的心愿。克拉斯诺夫非常了不起!”尼古拉二世也没有亏待克拉斯诺夫,他授予克拉斯诺夫皇家建筑师称号,1913年克拉斯诺夫还被选为彼得堡艺术院院士。如今,雅尔塔人还记得克拉斯诺夫的业绩,201510月,尼·克拉斯诺夫的全身雕像竖立在雅尔塔市中心广场上。

    里瓦迪亚皇宫如今的展馆布局分两部分:一部分展示19452月雅尔塔会议的历史;另一部分介绍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在此生活起居的状况。

      19452411日雅尔塔会议在里瓦迪亚皇宫召开。美、英苏三国领导人从辛姆菲罗波尔驱车来到雅尔塔。斯大林下榻尤素波夫宫,英国首相丘吉尔住进沃龙佐夫宫,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及其代表团被安排在里瓦迪亚皇宫。罗斯福之所以被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照顾他腿有残疾,行动不便。据说,罗斯福看好了里瓦迪亚宫及周边环境,会议结束后他曾表示自己总统任期到届后,希望来雅尔塔的里瓦迪亚宫养老。遗憾的是,雅尔塔会议结束两个月后,这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便与世长辞了。

    那天,我们在讲解员瓦莲金娜的引领下,走进里瓦迪亚皇宫一楼,最先来到一个大厅。这里曾经是皇宫的前厅。厅内左侧摆着一张偌大的圆桌,那是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以及随从官员会前就座的地方。右侧是一尊蜡像,丘吉尔、斯大林和罗斯福正襟危坐在那里。这可能是苏联艺术家制作的蜡像作品,为了突出斯大林,打乱了当时合影排坐的位置,显然违背了历史的真实。在蜡像背后墙上挂着两个装框照片,上面一个是当年三巨头坐在圆桌时拍摄的,下面一张是雅尔塔会议开会的照片。

 

前厅内的大圆桌

 

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蜡像
美英苏三巨头在雅尔塔里瓦迪亚宫留影 

苏联《真理报》报道雅尔塔会议

    这座墙左右两侧各有一门。穿过门后,面前便呈现出一个大厅,名为白色大厅,这可能与整个大厅的天花板和墙壁是白色有关。正面墙中间有个诺大的壁炉(纯粹是装饰,因为宫内有中央供暖设备),两侧悬挂着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的巨幅画像。大厅的花边吊顶甚高,落地窗口很大,采光极佳。地板上铺着整块紫红色地毯,与白色墙壁相映,显得庄重大方,恰为举办重要会议的气氛所需。如今在大厅进门一侧展台上摆着当年开会的一些照片,可以看到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和美国国务卿斯退丁纽斯等军政要员当年的风采。

 

 白色大厅之一
白色大厅之二
http://s1/mw690/001MsLXegy6XiMm4DCw30&690
白色大厅之三(2015年11月16日摄)

    走出白色大厅,进入一个四壁镶着红木墙裙的房间,这是当年沙皇的等候接待室,在雅尔塔会议期间临时作为罗斯福的办公室。据说,当年罗斯福在这里与斯大林进行了单独的会见,如今他俩会见的照片就挂正面墙上。室内几乎没有什么家具,显得有些空荡。有个简易的双人沙发,办公桌和小圆桌上分别摆着两台电话。正是在这个房间里,斯大林与罗斯福商讨了苏联向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等问题,此后才与丘吉尔共同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议(即雅尔塔协议)。

    下一个房间原本是沙皇的正式接待室,会议期间是罗斯福的卧室。这个房间里壁炉、大穿衣镜、衣柜等家具应有尽有。如今,罗斯福总统在任的一些工作照挂在两侧墙上,参观者可以了解这位美国总统的政绩。这个房屋的面积很大,再加上天花板很高,不知当年罗斯福住在这个偌大的房间感觉如何?

http://s1/mw690/001MsLXegy6XbrN0aSA50&690
接待室(雅尔塔会议期间罗斯福的卧室)

    从这个房间侧门走出去就进入沙皇的台球室,会议期间临时为罗斯福总统的餐厅。侧面墙前衣架上十分显眼地挂着两套西装,那是苏联外交官当年的礼服。靠墙一面摆着一条长桌,两侧摆满椅子。据说,雅尔塔宣言就是在这张桌子上签定的。三国领导人签字顺序按照英文字母排列顺序,罗斯福在先,丘吉尔其次,斯大林最后。签字后,罗斯福在这里设早宴招待斯大林和丘吉尔以及其他与会代表,共同庆祝雅尔塔会议圆满结束。早宴后,服务员把三把椅子从这个房间搬到户外的意大利花园,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并排而坐,留下了那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台球室(雅尔塔会议期间的签字厅)
http://s10/mw690/001MsLXegy6Xbs4xCFHa9&690
里瓦迪亚宫的意大利式花园
http://s1/mw690/001MsLXegy6Xbs53NmM40&690
里瓦迪亚宫的阿拉伯内院

    二楼是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生活起居的场所,有尼古拉二世的办公室、卧室、皇后内室、小餐厅、家庭藏书室和孩子们的教室,等等。讲解员介绍说,尼古拉二世是个有文化、有教养和事业心的沙皇。他从彼得堡到这里度假还不忘国事,每天去办公室办公,与彼得堡联络。此外,这家人的业余生活有文化内涵,这从家庭藏书室的藏书,内室的钢琴和留声机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教室更能说明沙皇和皇后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教师在教室里不但讲课,教孩子们画画,做手工,还把他们的绘画作品和手工织物展览在那里……总之,这里的一切给参观者的印象是,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也像普通人家一样,过着人世间的生活。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办公室(旧景)
http://s6/mw690/001MsLXegy6XbseoQ7365&690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办公室(新景)
http://s6/mw690/001MsLXegy6XbseZSAt65&690
皇后内室
http://s12/mw690/001MsLXegy6XbsfIWbV1b&690
小餐厅
http://s2/mw690/001MsLXegy6XbsgqzQd21&690
孩子的教室
http://s8/mw690/001MsLXegy6Xbsh2IfB37&690
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
http://s14/mw690/001MsLXegy6Xbshy1v74d&690
里瓦迪亚宫内的雕塑

    我停在皇后内室,久久地看着挂着墙上的那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全家福,5个孩子依偎在父母身边,让人看着都感到温馨,他们是多么幸福啊!谁都没有料到,1918年全家人会无一幸免地惨死于叶卡捷琳堡……这真是应了中国一位伟人的话:“革命就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消灭另一个阶级的行动。”

http://s12/mw690/001MsLXegy6XbsAzTFpcb&690

尼古拉二世全家福

    今年519日,里瓦迪亚宫正门对面摆放了尼古拉二世胸像,这可能是近年来增加的唯一纪念碑,作为对俄罗斯末代沙皇的纪念。

 

尼古拉二世胸像
 
http://s2/mw690/001MsLXegy6XckPX5XXf1&690
来自中国的代表团参观里瓦迪亚宫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在克里米亚这块土地上发生着社会的变迁,政权的更迭。但美丽的白石里瓦迪亚宫像1911年落成后一样,一如既往地接待着来自俄罗斯和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雅尔塔短暂的三天里,得以参观里瓦迪亚皇宫对于我是个意外的惊喜。因为我们计划1116日去那里,但忘记了那天博物馆不上班(星期一闭馆)。我为此深感遗憾,原以为要带着这个遗憾离开雅尔塔,没料到经过与管理人员疏通,那天下午三点里瓦迪亚皇宫专门为我们一行开放,而且还叫来讲解员。我们参观了俄罗斯末代沙皇在雅尔塔的夏宫,看到俄罗斯皇室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又知道了关于雅尔塔会议的许多东西,因此感到十分幸运,也不虚此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