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学基因检测】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RPKD)基因检测:需检测的基因与原因
(2025-04-15 15:37:15)
标签:
基因检测基因解码佳学基因 |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 (ARPKD) 基因检测概述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 (ARPKD) 是一种罕见但极为严重的遗传性疾病,也是多囊肾病中最致命的类型之一,常导致儿童早期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ESRD)。该病主要由 PKHD1 基因突变引起,但近年的研究发现, DZIP1L 基因和一些纤毛基因也可能与模拟 ARPKD 样表型谱的病例有关。通过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已深入解析了与 ARPKD 发病及进展相关的多种分子通路。佳学基因针对 ARPKD 的致病蛋白及分子机制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研究。基于这些研究,《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 (ARPKD) 基因检测:需检测的基因与原因》全面回顾了 ARPKD 的临床表现、治疗进展、遗传基础及分子机制,并总结了该领域的最新科学发现。
关键词:ARPKD、多囊肾病、罕见单基因疾病、肾病学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 (ARPKD) 基因检测的重要性
ARPKD 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引发的罕见且严重的囊性肾病,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囊性病变并伴有先天性肝纤维化,通常在围产期或儿童期显现症状,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佳学基因检测大数据分析,其发病率约为每 26,485 名新生儿中 1 例,年患病率为每 100,000 人中 1.17 人。而其全球普遍患病率估计为每 20,000 名新生儿中 1 例。
ARPKD 属于多囊肾病 (PKD) 的隐性遗传形式,是一类异质性单基因疾病。而显性遗传形式,即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ADPKD),流行病学患病率更高,通常在成年人中诊断。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的临床表现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RPKD)具有高度变异的临床表型,可在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儿期、青少年期甚至青年成人期发病,且无性别或种族倾向。最严重的病例多见于妊娠晚期或新生儿期,表现为双肾显著肿大,回声增强、皮髓质分化不良,但肾形轮廓尚可辨认,并伴有多个微小囊肿。此外,常伴严重羊水过少或羊水不足,进而引发典型的 Potter 序列表现,包括肺发育不全、特征性面容及马蹄内翻足挛缩等。除 Potter 序列外,其他肾外表现较为少见。尽管尚无明确的肝脏表型记录,但文献中提到了一些相关情况,如腹腔难产。
严重羊水过少常提示预后不良,因肺发育不全的风险极高。约 50% 的 ARPKD 新生儿因肺发育障碍及胸廓受压引发的呼吸衰竭而死亡。然而,存活至围生期后的患儿总体预后较好,1 年和 10 年的生存率分别可达 85% 和 82%。存活患儿需接受专业内科护理。需注意的是,产前诊断与妊娠终止在该病的流行病学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除尿毒症和肺发育不良外,肾脏肿大及肺功能障碍还可能导致喂养困难,需依赖持续的鼻胃管营养支持[11,18]。
出生后头几个月,ARPKD 患儿常出现严重高血压,通常需多种药物控制。良好的血压管理对避免进一步肾损伤至关重要。然而,肾功能衰竭并非常见的新生儿死亡原因。肾脏表现包括尿路感染、肉眼血尿及儿童早期肾性骨病。超声常在肾脏显著肿大之前即发现回声增强及肾囊肿。肾脏肿大主要因集合管及远端肾单位扩张所致。随着病情进展,肾脏结构逐渐类似于 ADPKD,出现形态不一的囊肿,伴间质纤维化。约 50% 的患者在生命早期即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需肾脏替代治疗。
尽管该病名为“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但肝脏囊性表现亦极为重要,这也是致病基因命名为“多囊肾与肝病1(PKHD1)”的原因。肝脏主要表现为多囊肝(PLD),其组织学基础为肝导管板发育异常,即导管板畸形(DPM),该特征亦见于其他纤毛病。随年龄增长,患者可逐渐出现肝病表现。最早期为先天性肝纤维化(CHF),常伴肝内及肝外胆管扩张(Caroli 综合征)。ARPKD 的肝脏表现主要包括:因进行性肝纤维化导致的门脉高压,以及胆管炎。门脉高压可致脾肿大、血小板减少、食管静脉曲张,甚至严重出血。尽管如此,肝细胞功能通常保留,血清肝酶多在正常范围,仅胆汁淤积指标可能异常,这也导致临床上对肝病的评估与监测较为困难。
约 10% 的 ADPKD 患者可发生脑动脉瘤,但 ARPKD 中仅有少数报告。高血压是脑动脉瘤的主要危险因素,在 ADPKD 与 ARPKD 中均可见[28]。鉴于儿童脑动脉瘤极为罕见,一些病例可在早期即被诊断出。此外,ARPKD 还可伴随其他肾外及肝外表现,如左心室肥大、反复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异常、眼底病变、腹痛、脓毒症发作、脊柱及肢体畸形等。
虽然大多数 ARPKD 患者病程类似,但表型表现可高度不典型。在老年人群中,部分病例仅表现为中度肾或肝受累,甚至仅有单一器官的表型。这一现象可能与 PKHD1 杂合突变携带者风险增加有关。虽然 ARPKD 为隐性遗传,理论上杂合者无临床表现,但研究发现,PKHD1 杂合突变可能增加 PLD 和轻度 PKD 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