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学基因检测】多囊肾病基因检测: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
(2024-07-22 18:02:22)
标签:
基因解码佳学基因基因检测 |
多囊肾病之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基因检测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 (ARPKD) 是一种罕见疾病,也是多囊肾病最严重的形式之一,可导致儿童期终末期肾病 (ESRD)。PKHD1是导致绝大多数 ARPKD 的基因。然而,一些病例与最近发现的新基因(DZIP1L基因)以及几种可以模仿 ARPKD 样表型谱的纤毛基因有关。此外,使用细胞和动物模型阐明了与 ARPKD 发病机制和进展有关的许多分子通路。然而,ARPKD 蛋白的功能和疾病的分子机制目前仍未完全了解。在这里,我们回顾了 ARPKD 的临床、治疗、遗传学和分子基础,重点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发现。
多囊肾病基因检测: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关键词
ARPKD、囊肿、罕见单基因疾病、肾脏病学
为什么要做多囊肾病基因检测?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 (ARPKD) 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囊性疾病,以双侧肾囊性疾病和先天性肝纤维化相结合为特征。ARPKD 表现为围产期或儿童期症状,是儿童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ARPKD 是一种罕见疾病;在芬兰的一个孤立近交群体中,每 8000 个新生儿中就有 1 个患有该病。然而,在中国,报告的发病率为每 26485 个新生儿中就有 1 个,年患病率为每 100,000 人中有 1.17 人。ARPKD 的普遍患病率估计为每 20000 个新生儿中就有 1 个。
ARPKD 是一组异质性单基因疾病的隐性形式,称为多囊肾病 (PKD)。显性形式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ADPKD) 具有更高的流行病学患病率,通常在成人中诊断。
什么样的人就当做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基因检测?
ARPKD 的表型高度多变,可表现为围产期、新生儿、婴儿、青少年或青年期发病的疾病,且没有已知的性别或种族偏见。通常情况下,最严重的 ARPKD 病例出现在妊娠晚期或新生儿期,双侧肾脏肿大且回声增强,皮髓质分化差,肾形轮廓保留,并有多个微小囊肿。此外,他们还可以表现为羊水过少或羊水不足,导致典型的“Potter 序列”表型,有肺发育不全、特征性面部特征和马蹄足挛缩的肢体。除 Potter 序列外,其他肾外表现并不常见。目前尚无记录表明存在肝脏表型,但已报道了一些相关表型,如腹腔难产。
由于严重羊水过少伴有肺发育不全的风险,因此与更糟糕的预后相关。多达 50% 的 ARPKD 新生儿死于肺发育不全和胸腔压迫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然而,围生期后,存活率很高,1 年和 10 年存活率分别达到 85% 和 82% 。围生期存活下来的患者需要内科专家的精心护理。请注意,产前诊断和终止妊娠是该疾病流行病学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除了早期尿毒症和肺未成熟之外,肾脏肿大和肺发育不全还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即肠内喂养困难,这可能会使营养复杂化,需要持续鼻胃管喂养。
在大多数情况下,ARPKD 在生命最初几个月内的严重问题是动脉高血压,需要使用多种药物干预治疗。严格控制血压对于防止高血压造成进一步的肾脏损害至关重要。但肾衰竭并不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 。肾脏疾病的表现包括尿路感染、肉眼血尿以及儿童早期的肾性骨病。关于超声异常,通常在肾脏肿大之前报告回声增强和肾囊肿。肾脏肿大是由于远端肾单位广泛扩张,通常发生在集合管中。随着病情的进展,肾脏结构逐渐类似于 ADPKD 中的模式,出现不同大小和外观的肾脏大囊肿,常伴有间质纤维化。这种情况导致生命最初几十年内几乎 50% 的患者出现终末期肾病 (ESRD),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尽管该病被称为“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但囊性肝表型在该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原发基因被称为“多囊肾和肝脏疾病 1
(
尽管约 10% 的 ADPKD 患者会发生脑动脉瘤,但 ARPKD 中仅描述了少数病例
[
虽然大多数 ARPKD 患者的病情发展相似,但表型并不典型;在老年人群中,一些 ARPKD
病例报告为肝脏或肾脏中度受累,甚至为唯一或主要的表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