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笔这一刻,确是12:40分。年,刚刚擦肩而过。
或许因为身在城市,或许因为已是现代,或许因为自己长大了,总感觉,年,似乎越来越不再像年。大概是城市的节奏淡泊了年的气息,再或许,是自己变了角度去思考吧。
过年了,意识里总认为该红红火火轰轰烈烈讨个喜庆吉利,可是,如今却几乎与往常没什么两样了。刚才电视里一小孩问:“过年是什么”。因为性急的人将鞭炮声塞住了耳朵,没听清大人们如何作答,很遗憾。因为,我也不知过年是什么,而现在,又变成什么。
过年,确实有许多的快乐可说。可是今年,我虽大体上仍是高兴,可总始终带着些莫名且淡淡的幽怨或者是悲哀。尤其在鞭炮声由密集变疏落时。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说不清为什么,更不能与别人说,“大过年的”。总之,不比去年,更不比前年心情好。长大一岁,并非绝对都是好的。有些东西,终于留在了昨天。
不过,毕竟,明天有更多的收获等着我。
生在今天的孩子,相比之下,大概有些遗憾。
我只感觉,现在带有传统性,民族性的东西越来越少,过几年,说不定就没有了。
大年初一,避开了喧闹的家,自己走上了街头。大街车水马龙,人山人海,走着拜年的人,玩乐的人。街头小贩也是有的,卖那种大红气球的最多,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生意人。
走在街上,每见不同摊位有着很传统民族过年时的玩意,便买下来一个,不为什么,只觉得应该如此。似乎在无人的境地一样走了两个小时,买到了小车、大刀、泥人、风车,汽球,等等八种小玩意,回家来一样样玩弄,发觉那些东西做工实在退步了很多,商业目的,艺人仅仅看到了钱,这些,这些并非民间艺术品了,而是“商品”。我很失望。不禁扒在床底下找出了小时的存货,一样样拂去灰尘,拿来看:不但花样种类多,同一类,做工也精细百倍。我直憋着一大通“人心不古”的话要渲泻。大概“人心不古”从孔老夫子就开始说了吧。
可最后,叔叔家的小孩子突然闯进来,见我这堆“古货”,一个个眼睛都红了,我真的真的不想把这些小玩意送人,我知道,我一旦送了他人,再买也没处买了。
可是,我“无力回天”。
也算我替比我小十二三岁的弟弟妹妹们挽回些东西吧。
我们民族的东西,真得经不起什么吗?它真要因时间冲,铜臭重而消失,为什么人们要有“商业意识”而无意识把民族传统发扬?即便是一件小小的手工艺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