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影评 |
不知道为何要翻译成“爱是妥协”
不错的电影,少数以“老年人”爱情为题材的电影。
一个63岁的老花花公子只对30岁以下的美女有兴趣,一日偶遇年轻女友的单身母亲,一个卓然个性而独立的据作家,由此嚓出了些火花,他照例试图逢场作戏,她却极其容易投入感情。他理所当然地伤害了她,她也毫不留情把他写成了最为畅销的剧本人物然后让他在第二幕死掉。他愤怒之极。
两个理性的人悬崖勒马各自重新回归至自己的生活。他不禁去了巴黎找她,在她曾提到过的餐馆里,找到了她,同时找到了still in
love的感觉。
不禁在想一个爱与年龄的问题。
每个年龄都有爱,只是你在什么年龄段就care什么年龄段的爱情,小时候的人关心青涩恋情,甚至怀疑大人的感情不纯粹,大学生关心校园恋情,貌似校园爱情才是最为纯洁的。而入世之后所有的恋情都会变得世故势利,工作了以后白领关心白领们的爱情或者office
story,感觉那个才是好玩,结婚以后便只是剩下柴米油盐。结婚的人感觉自己享受的才是爱情,或者婚外情才是真正触动心弦的感情游戏。然后老年人呢,他们关心的爱,是执子之手相携看夕阳是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后的宁绪与沉静,是分享人生后的充实与甜蜜。
爱,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容易会忽略,尤其,各个年龄层之间。
后来开始想婚姻与年龄的问题。
感觉早婚不好,年轻人并未成型,无论发展还是个性。太早的结婚会彼此牵制或者影响太多,早早结婚后来发现彼此并不合适无异于拿所有家当赌马,大赛开始后却发现自己的赌注都在一头瘸腿毛驴身上更为后悔莫及。
感觉晚婚不好。晚婚有两种,一种是手里有入场券滑冰场身边也有玩伴却因为怕摔跤迟迟不肯下冰场,犹豫矛盾举棋不定,全然不顾身边玩伴的心情。等自己做好准备了,玩伴早没有了兴致陪她玩。另一种是怕早早寻了玩伴又遇上更好的玩伴,于是索性不敲定和谁最终下场也不买入场券,随时avaiable等着拿着票子的绝好玩伴来找她。大运行时适当时间适当地点适当的MR.RIGHT,如果没有大运呢?
晚婚其实比早婚更容易寻到绝好相合的伴侣,但是却冒很大的风险。因为一个人的成长更加率性,会让一个人更加自我,更加完美,更加独立,更加会思考,更加会有自己的风格和魅力,并且相应的让你愈来愈高傲优秀以至于和很多人“不合适”
有没有一种经济模型来解释这个问题呢?
前一篇:38th love letter
后一篇:40th 心灵捕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