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五集《红山玉龙—寻龙玦》解说词整理

(2018-04-27 15:27:06)
标签:

博物馆

如果国宝会说话

讲故事

国宝

藏品

分类: 博物馆
这是内蒙古翁牛特旗发现的神秘玉器,雕刻的动物鼻头上翘,眼睛微凸,颚下有网格状的纹理,颈背上似鬣毛,有飞腾的动感,造型简素,玉质温润光洁。五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
之前在三星他拉村也发现一件相似的青玉器,被认为与中国传说中的龙有许多契合之处,因而获得了“中华第一龙”的称誉。两件玉龙都出现在内蒙古赤峰附近,这里是辽河流域一个古聚落遗址。
“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玉蚕、马蹄形玉箍、勾云形玉饰、黄玉鸮、玉勾云形佩、玉鸟形玦、龙形玉玦、玉猪龙、黄玉龙”
五千年前的人类创造了红山文化,那是自然和人类彼此直面的时代,生命和心灵,以及全无杂念的想象,在双手中表达和传递。红山文化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古朴、稚拙、简约、厚重。玉猪龙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神秘形象,在红山文化中,已是一个成熟而重要的标志。其实,比红山更早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已发现有猪龙崇拜的陶片摆放造型。仰韶文化中,也有龙虎贝壳陪葬坑。地理空间相距遥遥的文明竟具有相同的感应和灵犀。
龙被描绘为几种动物复合而成的神兽,海阔天空中,仿佛万物同源,这样的形态也与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相呼应。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组成了龙的鳞片,舞动出中华文明的姿态。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标志性符号。龙,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把玉龙在不同时代的形象演变串联起来,试图追寻它的足迹。玉龙形象的演变,体现了历代审美风尚的继承和延续。龙的形象,回归到蜷体的玦,这个蜷曲,仿佛婴儿在母体内的形象,成为几乎最古老的器物雏形,这是个体生命被孕育的开始,也是文明被孕育的开始。
有时,我们会对着光源去看玉,就像五千年前的先民一样,看它的清澈和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这块玉,成为我们身体延伸到空中的部分,在时光中飞翔、起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