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传》经典30句,全是大智慧!

(2015-10-18 10:17:29)
标签:

文化

左传

经典名句

中华传统史学

历史

分类: 哲理杂谈

《左传》经典30句,全是大智慧!

2014-11-01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ǒu)。《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15、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八年》

[译文]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16、过而不悛(quān),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译文]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

 

17、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译文]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18、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

 

2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2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译文]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

 

2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感召来的。

 

2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译文]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两个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2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净。

 

27、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 —— 左传名言语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28、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2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人民的生计贵在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

 

30、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

 

以上资料取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b64690102v3qe.html

 

 

 

《左传》简介

《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春秋”本来是春秋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那时不少诸侯国都有自己按年代记录下的国史。到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先后失传,只有鲁国的《春秋》传了下来。它虽然用了鲁国的纪年,却记录了各国的事,实际上是一部通史。  《春秋》的作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来经过孔子编辑、修订。 它的记事年代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为止,一共二百四十二年。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 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旧闻。后来,儒家学者把《春秋》尊为 “经”,列入“五经”当中,称为《春秋经》。流传到现在的《春秋》有三种,即《左传》、《公羊传》和 《谷梁传》,汉代学者认为它们都是讲解《春秋》的著作。这三传的内容大体相同,最主要的差异是《左传》用秦以前的古文写成; 《公羊传》和《谷梁传》则用汉代的今文写成,《公羊》和《谷 规两传记事只到鲁哀公十四年,《左传》则到鲁哀公十六年; 《公羊传》和〈谷梁传》在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记了“孔子 生”,而《左传》中却没有。  在“讲解”《春秋》的三传中,《左传》被认为较重要,也有 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左传》 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按照鲁国从隐公到哀公一共十二个国君 的顺序,记载了春秋时代二百五十四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作者在记述史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观点。理想和 情感态度,记事写人具有相当的艺术性,运用了不少巧妙的文学 手法,儿其是写战争和外交辞令,成为全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因 此,《左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 散文著作。  有关《左传》的作者,至今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唐代以前, 人们大多相信作者是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但是这一税 法存在很多矛盾,唐以后不断有人提出怀疑,有人认为作者是一 位不知名的史学家,也有人认为作者不止一人。不过,大多数人 认为,《左传》的编定成书是在战国初年。  西晋的杜预将本来分开的《春秋》和《左传》编在一起,加 上前人的注释,称为〈春秋经传集解》。唐代的孔颖达为杜预注 作厂疏并附上陆德明的《左传音义》,称为《春秋左传正义〉。今 大我们在清人阮元的〈十三经注疏》中看到的,就是这个本子。 《左传》在唐代被‘官方列人‘十二经”,在宋代列人“十三经”,一直流传到现在。   我们这里选录的《左传》原文依据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注 释和译文广泛参阅了各种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左传》原本只有纪年,没有篇目,选录的篇目是后加的。

 

以上资料取自《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29e9f84a67.aspx

………              ………           ………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作者简介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以上资料取自http://baike.haosou.com/doc/5329863-556503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