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科大的博士又怎么样!

(2012-08-03 12:00:58)
标签:

中科大

教育

分类: 他人佳作,略作修改

中科大的博士又怎么样!

写在前面的话之一:不知道有多少中科大的博士愿意用他们的博士学位换一张我们学校的学士文凭。
   
写在前面的话之二:作者貌似是合肥工业大学的,在科大郁闷地呆了三年。他说的有些道理,转过来给考研选学校的师弟师妹看看。科大是个很好的学校,只是要看自己的定位和科大的定位是否一致。

写在前面的话之三:我个人认为中科大是中国除了北大之外最好的大学;但由于原作者过多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观点,所以在原作者心中清华、西交估计是中国的第一、二名大学。不过无论如何,原文说得毕竟很切实际,很有道理,值得多数人借鉴。
   
眼看2008年考研落下帷幕,很多学弟学妹要准备09年的考研了。
   
我想大家考研基本上都是在逃避现实的工作压力。希望自己3年后再找工作的时候能会有比较好的收获。当初我考研是想一辈子做科研,科大对我来说是科研圣殿,我想借助科大出国,然后到美国发展。我为此在大学四年仍然认真学习,我为此不辞辛苦。3年前考入科大。然而进来后马上就意识到了科研为何物,科研是为人所憎恶的,大家并没有人想做科研,的确科大很多老师和博士在做科研,但他们是为了生活,对科研兴趣乏然的人只是为了写论文,发paper换取(或许有时说"骗取 "更合适点)国家的经费,他们从这些经费里拿出10—20%为自己生活所用,剩下的作为科研经费,不仅仅科大如此,全国高校都如此。
    
现在你在工大,或许对科大的老师和博士都是以一种仰视的目光来看待,说实话,那些博士(大部分)心里很发虚,因为在这里干了5年也没有搞出来什么了不起的成绩,除非非常刻苦的人,才能够做到5年如一日地钻研学术,但这样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的情况是拿着那一个月几百块钱郁闷地做着科研,消极被动的态度能够做好吗?博士中有不少是本校保送的,本校保送生占据了科大最好的资源(即最好的实验室及导师),外校的进来有时只能分摊到菜鸟级的导师。说实话,如果你的导师是个菜鸟,你真的不如工大毕业就工作,或者考其他学校,如果你对自己的前途不抱太大希望,那无关紧要。我的导师就是个菜鸟。他看不起外校的(他亲自跟我说,科大的本科还可以,外校的太差了,我不知道TNND说这话的时候想到没有我是外校的呢?)这些菜鸟级的导师有个普遍的心态,即自己没有本校的保送名额,换句说,自己没能力带自己本校的学生,而看不起外校考进来的,不过我也是看不起他,我们是互相看不起,我们工大出来的一点不差,还轮不到被他看不起的地步!科大就是因为那些混日子的老师多了,所以才不如以前了。不要以为他们会有什么师德,我们和导师的关系就是雇员和雇主的关系,没有人情味可言!
    
科大的研究生的确比较差,当然这不是说外校的就好到哪里去了,拿上交来说,大部分学生都工作了,只有外校考它的研,研究生也不行。科大的研究生主要是那些保送本校的还不错,这是事实,他们本身成绩较好,而且占用了最好的资源,这是问题的关键。
    
在考科大的人当中,工大的和安大的占了很大比例,而工大的和安大的进来也可以找到好导师,但大部分人找不到,不一定是分数的问题。工大的学生的表现还是很好的,科大现在有些不错的老师就是工大的校友。顺便说句,安大的人和工大的人在一起,你能很容易看出来,安大的喜欢夸夸其谈,工大的相对安静,而且工大的相对踏实一些。
    
我上大一大二的时候,科大博士毕业可以进工大教书,我们对这些博士真是很敬仰,现在想想多可笑。现在科大毕业的博士连合肥学院、合肥建工学院都进不去了,也只能进那些专科高职之类的了。这恐怕是因为硕士满地走,博士多如狗的结果吧。很难说,以前的博士水平高还是现在的高,不过在我看来,不过尔尔。我说的是理科的情况,因为你考科大很可能就是理科,因为科大是以理科为导向的,科大的校长就是理科出身的,对于我们工科的院校进科大这样的理科是很吃亏的,学的侧重点相差很大,我们工科背景决定我们更实际,更讲求实用,然而科大相反,科大不讲求实用,而讲求做的东西有多新颖,因为越新颖就可以发表越高档次的论文,越好的论文就可以换越多的米。论文对于实用来说,完全没有意义,或者在50年或者100年后有意义,但对于想找工作的你毫无用途,反而只会浪费你3年的光阴,从而让你更加烦闷。

第一,考研应该选择好的导师,而非选择高校的名气,当你作为研究生就业的时候,用人单位会更加看重你在读研期间作了什么方面的工作,如果你读研期间作的跟他没有关系,那对不起,你做的再好也没有用, 这个和本科不同,如果你读本科学校很好,但专业很烂,或许对就业影响不是很大。但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方向就非常敏感了。第二,如果你在工大可以跟那些有接收保送资格的老师读研的话,我相信不会比在科大读有很大的逊色,在科大读研有一个好处是,你可以接触更多的数据库资源和其他公用资源,工大缺少这些。

为啥不读博(指理科的博)?

对于科大现在是不接受国内培养的博士了,科大现在接受海龟,但要在国外做得很优秀才行。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博士只能够进入很差的高校了,如果幸运进工大这样的211高校,待遇会很差,只有进那些很差的学校,待遇才会好点,当然少数作的好的会出国做博后,但最终还是要回国的。拿我们实验室来说,现在在第二年愿意硕转博的人已经没有了,只有前几年几个转博的人。

------说说科大的保送生
   
科大保送的学生普遍成绩较好,但不是最好,最好的那拨你知道到美利坚为老美作苦力去了。还有剩下的一拨考研,考研的大概分为2种,一种是没有保送资格,又不愿出国的,另一种实在想换个环境的。至于工作的只是少数。我接触到的保送生都很不情愿被保送直博的,原因就是我上面说的一些,他们又不敢进入社会工作,所以很被动地保了,结果博士5年荒废了一些人,在科大混日子的老师中就有通过这种方式读博,最后有机会留校的。
------
说说读博的无奈
   
如果我告诉你很多人实在出于无奈作的选择,大概你感到不可思议,上面说本科生就是不愿意读博的,他们最希望的是读了硕士就出来找工作,但如果你答应直博,那就是把自己卖给老板做5年苦力了,决不能悔改。还有一帮人之所以一直读到博士,是因为他们实在没办法出去工作,比如凝聚态物理专业,核专业。所以他们的无奈之情可以想见。

不可否认,科大人是优秀的(当那些本科生这样说的时候,自然默认了我们不是科大人),但有时候生活起来确是比较痛苦的,保研的在国内挣扎,只有少数人结果做的很好,出类拔萃了;出国的那些人,在异国挣扎,有的真的杰出了,有的也碌碌无为了,同样只有少数人出类拔萃了。我们工大人也是优秀的,我相信,优秀人必然有颗优秀的心,有为了优秀奋斗的勇气!我们2校优秀的方式不同,我们学校培养工程师,科大培养科研人才,如果从工科跳到理科,马上就会水土不服,你会发现2校做事的方式不同,逻辑不同,我们想如果合肥是发达城市,我们工大绝对不会亚于科大,因为合肥经济落后,安徽经济落后,所以作为工科的我们毕业后,很少有多少人留在合肥,知道清华现在为什么比北大吃香吗?原因之一就是清华是工科,我们国家在迅速地发展,我们需要工科人才,大量的工科人才,至于理科嘛,更应该在国家很发达之后作为一种知识储备存在,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科大人很多留在了美国。科大总是说,自己培养一流的科学家,我觉得它并没有把话说完,我觉得科大更多地是在为欧美国家培养一流人才,难道不是吗?虽然也有很多院士是科大毕业的,大趋势就是什么大家能够看得出来。而工大培养的工科人才留在国内,为国家作的是实实在在的贡献!所以如果安徽像江苏、浙江那样发达,工大又知道如何跟政府和企业合作,工大现在绝对要好得多。作为工科生的工大学生,最适合的成功路径大概就是在企业里发展,而不是移植到科大来,我的根据是工大杰出校友企业家占很大比例,而科大是院士占很大比例。所以上面我说如果想考研,选择工科院校是好的选择,而不是选择一个理科,在理科上,我们无法和科大人相媲美,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