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传承的情况报告
(2016-10-30 09:24:39)
标签:
文化历史教育 |
分类: 文广新旅局工作资料 |
盐亭县文广新旅局
关于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传承的情况报告
(一)弘扬嫘祖文化,建设嫘祖文化圣地
为弘扬嫘祖文化,今年3月我县成功举办了2016(丙申)年华夏母亲嫘祖故里祭祖大典暨盐亭嫘祖文化旅游活动周,期间开展了大型音乐情景歌舞史诗《嫘祖颂》展演、嫘祖文化研讨会、嫘祖故里祭祖大典、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采风笔会等系列文化活动;10月16日,又成功举办了2016中国(盐亭)国际女性微电影年度大展颁奖晚会暨盐亭首届酬蚕节活动。两次大型活动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国家级新闻媒体,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台湾联合报、凤凰卫视等多家港澳台地区新闻媒体,美国国际日报等境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嫘祖文化在全球华人中的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嫘祖文化品牌得到了海内华夏儿女的广泛认可。
为进一步发掘和深入研究嫘祖文化,今年9月,我县与西南科技大学共建“嫘祖文化研究所”,依托高等院校从学术角度、理论高度去探讨嫘祖文化的深刻内涵。“嫘祖文化研究所”致力于嫘祖文化的挖掘、传承、弘扬和普及,促进嫘祖文化“走出去”,提升嫘祖文化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将“嫘祖文化研究所”建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嫘祖文化研究和传播平台。
(二)打造文同故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
许多人都因“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典故知晓了文同。位于永泰乡的文同墓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原盐亭县委党史办主任刘泰焰先生县内外公认的文同研究专家,研究出版了《全宋诗•文同诗》《文同诗选》《文同传》《文同评传》等作品。现盐亭有民间社会组织《文同诗书画院》,一批文同的研究者和诗书画爱好者汇集于此,致力于文同和诗书画长年不懈的研究的探索。对文同的研究和传承,目前还局限于县域内,在外面宣传力度还不够。但盐亭县永泰乡已将打造“文同故里”列入十三五规划,正积极上报立项。
我县对其他历史文化名人如隋代县令董叔封、唐代宰相李义府和严震、“维摩精舍”的开派宗师袁焕仙、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蒙文通、革命烈士袁诗尧等,有一定的研究和传承,但未形成大的气候和影响,今后,将逐步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让后人了解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其人其事,让他们的精神在盐亭这块热土永远流传。
二、建议:
建议将盐亭嫘祖和文同两位历史文化名人列入四川历史名人研究及文化传承工程,提高研究和传承高度,扩大盐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