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盐亭麻辣论坛,原作者网络名:1691257623
盐亭县高灯镇,古称乐坪,明清时期,辖区五个:高灯、高凤、古来、山河(至恋三湾)、龙凤(至双龙桥),高灯有明显的区域文化,那就是全省唯一与丝织文化有关的古地名,高灯三村庙子沟的"蚕丝山",蚕丝山上有古遗迹"丝宫庙",古地名"丝宫嘴","丝宫庙"解放前后烧毁,至今没有恢复修建,原因是此处山高路僻条件差,出了几个单身汉,当地人忌讳,不再建庙,但是这些古地名遗迹可考。庙子沟旁数百米是"祖家湾",祖家湾过去几百米是王凤岩,水丝山,都是原始的地名,有很浓重的丝织文化渊源和出处。
九十年代高灯白石岩出土了周朝时期的数座墓葬,属于岩墓,出土了大量陶制物件,有几个织丝的梭子,有九十公分高的陶马和大量的小钱,大量的陶制地砖,还有精致陶艺作品,特别“陶马”尤其精致、品相惊人,眼珠都呈绿色。地砖上还连接摆放有鱼跃、调羹,还有飞的会推磨的碌碌虫,和实物没区别,端着地砖就怕掉下或飞跑了。仅仅是地砖其精确规格工艺就与现今地砖没有区别,还有古式的大陶马车,轰动了当时四方八面的人观看,还有陶武士雕塑像,靴子都有三十多码大,这些陶志品被县文物局大部分收走,还有少量存在本地。
高灯镇的古文化在近代展示给世人的主要是这些遗迹:一。分布在高华村的东岳庙,二。分布在七村的白露寺,三。分布在六村的水观音,四。分布在八村的慈姑寺,五。分布在八村的二郎庙,七。分布在九村的阳村庙,八。分布在三村的观音寺,九。分布在五村的宝梵寺,十。山河的泥巴庙,十一。高凤的范家观,十二。古来的南岳庙。古高灯的古山寨繁多,牌坊,笔塔多处,牌坊笔塔的精致造型和雕工堪称一绝。现在很多被拆掉,有些没保留完好,实在是民族工艺的损失,文化的损失,不能得以传承,不能让地方文化大放光彩。
一。东岳庙座落在高华村龙居湖旁桥头上,庙宇占地面积约十余亩,桥头首是石雕刻牌坊,巨石雕刻安装,雕刻精美,整体庞大,造型别致,进得牌坊是庙宇大门,气氛肃杀,威武骇人,阴森激灵,东岳王黄飞虎身高数丈,威武雄浑欲将压来之势,还有封神诸仙,还有黑白无常,面目狰狞,高举令牌,“我在等你”,“你就来了”,又有鸡脚吾神,手举铁链,意欲捆人,有人走面前过,被铁链捆住吓死了人,后清政府宣布拆除机关,里面木雕刻的菩萨几百尊,泥塑已有几百尊,雕刻技艺之真实恐怖性实属罕见,八九十岁老者讲起唏嘘不已,有阎罗十殿,处处惊心,出得殿去是雕刻的高大石马,门两旁雕刻的两对大石狮,还有东岳庙的石马夜间会出去偷吃农民的麦子的传说,很有趣,然而就在六十年代,遭到时代的拆毁,木雕堆在东岳庙的学校里成山堆的烧毁了,怀抱粗的马桑树柱头、横梁用来锯掉修了学校,至此高灯的一大文化景观毁于一旦,修建年月无考,去看过丰都文化的老人们说,东岳庙工艺文化确实优秀。
二。八村的二郎庙,传言鲁班造,年代无考,人们常念叨一句感言:此庙只应天上有,人间哪会造?全木结构,材质:怀抱粗的马桑树,周围四箩架子有穿方做架构,内部到上面为无隼无铆,不用钉子,不打眼,全原木架到顶上,有三层楼那么高,占地面积宽广,就在现在八村学校旁边,此古老而先进的建筑文明,引来近代很多能工巧匠去研习,工匠们在里面沉思久了,像进入了迷宫一样,昏昏沉沉出的门去,一个跤子栽下,什么都不记得了,无一能学得其工艺的,一九八几年,八村在外工作的上海铁道工程学院院长书记马湘(1930年生)说:"看了祖国的很多古建筑,老家的二郎庙别具建筑特色,拆的太可惜了,可以作为中国古建筑史上的研究标本、展示,可惜,这种工艺文化不能传承下去了,众所周知在那个年代被拆除了。
三。六村的水观音与二郎庙建筑工艺一样,但是规模要小一点点。
四。七村的白露寺。建修年代不详,八十多岁的老人们讲:白露寺规模庞大高雅,材质:全木结构,怀抱粗的马桑树,每天有众多和尚念经,这里的大钟有近两米高,鼓有数米高。菩萨全是木雕刻,柱子、梁,整处庙宇到处是雕刻,技艺之高超,令人称奇,但是没有骁倖逃过那个年代,数百尊木雕被付之一炬,和尚被遣散。
五。八村的慈姑寺。建筑年代无考,建筑在八村的云毓山上,慈姑寺全木结构,高大巍峨,马桑树材质,梁、柱子粗大有一怀抱多粗,慈姑如今只剩满山的瓦砾,据说遭过大伙,寺毁,和尚散,寺里的铜钟是寺里的圣物,铜钟在这里有很多传奇的故事,至今仍有寺毁钟落,铜钟滚下沟砸出了铜钟坑的说法,现有铜钟坑遗址,铜钟尚在坑里面的传说,有很多人试图去挖取,没有成功的,一旦去挖就遇大雨滂沱淹没。
六。五村的宝梵寺收缴的道家物件就堆积在高灯当时的中学操场上,如山的物件烧了一天都烧不完,围观的人水泄不通,几十公分一块的玉石雕刻水八仙共计八块,在烧不烂的情况下被用大锤狠狠砸碎,让目击者们心痛不已。 水八仙收缴于宝梵寺,是寺里住持程师爷的师傅杨委之赠送,杨委之是高灯五村人,出家在外当主持。
宝梵寺还有物件被那次大火烧毁,就是高灯五村在外出家的道家历史名人杨太虚写的经书,杨太虚和杨委之叔侄关系,杨太虚高灯五村十三组人,杨委之高灯五村十二组人,两人皆是道家名人,名扬中国道教,其写的书有《中团岭》,宝梵寺至今保留着装《中团岭》的书柜,这部书就达一柜子之多,全被烧毁,杨太虚以他家背后的山名为书名,深悟道家经纶,著书立学,对道教文化桌有贡献,其在书画上的造诣已甚是惊人,龙蛇体的书法,还有擅长丹青水墨画,令他当代世人闻名,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更是德艺双修,在中医学上已有很大成就的奉献。
七,三村的观音寺,建修年代无考,古桑木结构,柱子的粗壮,建造的原始古朴,和观音寺有名的送子观音,都证明是历经厚重时期的文化积淀,同样被毁在那个年代。
古来的南岳庙已是在古高灯内有名的文化建筑,同样在那个年代毁损。
古 高灯在场外的笔塔,修建时间不详,有数丈高,纯石材结构,雕刻精湛,人形表情得活,在那个年代高灯有在场口的木结构牌坊,很罕见的,牌坊的下面为四箩架子结构,每根木柱子用石头砌得非常的好看,上面却是全木结构的阁楼,就像个亭子,弯翘角,铜瓦,楼大得可以容纳很多人在上面居住,那时有名的丐帮几个舵爷就在那上面居住开堂会,和接待处理帮内事务,可惜被六十年代毁掉,医院旁的石牌坊,雕刻造型亦是一绝,同样被毁掉。
八村的桥庐子,已是一大景观,修建年代无考,桥横跨河去,有十多米长,桥面宽有三米,全木结构,桥的两侧有古书楼式通拉栏杆座椅,上面是遮风挡雨的瓦屋架,人们走这里过,遇到烈日大雨,可以短暂休憩,此桥的结实程度,经历过六十年代一场大雨完全淹没,雨水过后,桥完好无损,像此类桥五村过去的“貼涧沟”还有一处,此地古属高灯,这两处桥庐子已毁在那个年代。
高灯的近代名人儒商代表赵津城(其发迹至今说法不一,田产房产那时都大手置办);
赵崇州(高灯高华人,在南充置办丝绸产业,捐资办学),许祝成(古高灯古来人,在高灯置业名人,那时的商人),有卓越贡献的军人名秀马龙飞(高灯八村人)在中江任职至终,清末的武举人;
杜孔昌,高灯三村人(在马背上耍一把八十斤大刀),当代名人都集中在联盟村,八村,六村,尤其是政界和经融界学科专业界集中在八村
赵津成 :应距今有八代人了, 在那个时代,大举捐资兴办学校,在高灯修建找家祠堂,精雕细刻,历时三年,四合院,有戏楼,实木雕刻的精品,文革时雕刻被全毁,至今有少许残余,很久一段时间作为乡政府。其在高灯高华村八队修建的老院子,有九口天井,全木结构,木材高大完好,在六十年代还有六口天井,至今只剩残余 ,其八代子孙说,上辈人讲他们的门和城门一样高大、厚重,龙凤靠射洪的花牌坊就是赵津成所修,全县共有三处,其他两处都会坏了,其办学校,其一就是玉龙灌子沟学校。
杜孔昌:高灯三村人,自幼习武,八九十岁的老一辈们在解放前都看见杜孔昌表演大刀,杜家沟的四个人抬大刀上街,而杜孔昌是在马背上耍刀,还有关他的很多故事,双手抱起房柱头抬起了房屋架,一巴掌打死一头牛,这些故事在高灯广为流传。可惜解放后他的大刀,石锁这些练武器械被收缴不知何方。三村的古墓葬全都是宋代武将雕刻,太精美,足以说明这地方的人尚武之风很浓。
近代名人例举一二,当代卓有贡献的人鉴于个人隐私就不便列举了。
高灯的古堡,古寨都透露着高灯的文化久远,只是有些原因导致高灯历史的断代,导致高灯历史被尘埃淹没,但是依然有他的痕迹存在。
高灯的古墓葬出土过汉代白瓷,亦是其中之一的证据。
这些都证明高灯有不被人知的厚重古文化,政治,商业,经济,人文,物产工艺,贸易,区域独特性,有地方特有的文化特色,有区域的历史文化气息,有领先的思考发展境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