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辑(一)

(2014-03-03 17:27:08)
标签:

文化

                                    北武当山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辑(一)

称谓等敬谦词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外,谦词还有(小女,称自己的女儿)、(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庚,称别人年龄)、(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

    初次见面说久仰    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      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      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勿送说留步

    未及远迎说失迎”      等候客人说恭候

    无暇陪客说失陪”      陪伴朋友说奉陪

    问人干吗说贵干”      问人姓氏说贵姓

    欢迎购买说惠顾”      贵宾来到说莅临

    请人告诉说见告”      欢迎询问说垂询

    谢人爱护说错爱”      称人爱护说垂爱

    称人赠予说惠赠”      请人保存题惠存

    请人收礼说笑纳”      归还原物说璧还

    称人之家说贵府”      称己之家说寒舍

    赞人见解说高见”      称已见解说拙见

    称人父亲说令尊”      称己父亲说家父

    称人母亲说令堂”      称己母亲说家母

    称人儿子说令郎”      称己儿子说犬子

    称人女儿说令爱”      称己女儿说小女

    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看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     请人指点用赐教

    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到用光临

    请人勿送用留步”    归还原物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    老人年龄叫高寿


与父亲同姓的血缘亲属称“堂”,与母亲有关的血缘亲属称“表”“外”(堂兄、表哥、外婆)

称呼习惯

一、1直称姓名--自称、厌称或自作介绍    

2称对方的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籍贯、为官之地、有时或几项兼称--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和尊敬  

3称对方为”“吾子”--专门表示尊敬或表示近亲的称谓。  

4庶子(小人)鲰生(浅陋无知的人)黔首(贱称百姓)--鄙视对方  

5称对方为”--早期古人对人的敬称,后多用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古人名与字的关系例:班固,字孟坚:“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呼应。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陆游,字务观: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姜夔,字尧章:传说“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之意】

二、1国君--寡人、朕   2王侯--   

    3一般人--仆、不才、不佞、愚、鄙人、敝人    4妇女--   

三、1陛下 皇上 大王(已故敬称庙号-汉高祖)  2老师--子、夫子、师、先生   

    3官或尊长--公、君、足下、大人

四、1称平辈--尔; 汝   2称晚辈--小子 小生   

    3称去世的长辈--   4表叔侄关系--字(求太监后,得二从子)

五、各年龄段专称:

1襁褓--不满周岁             2黄口--婴儿  

3孩提--二三岁               4始龀--七八岁  

5垂髫--幼年                 6总髻、总角--幼年、童年  

7总发、束发--童年、少年     8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9及笄之年--十五岁(为成年) 10弱冠--男子二十(成年)

11而立之年--三十岁          12不惑之年--四十岁

13知天命之年(半百、杂毛)--五十岁  

14耳顺(花甲)--六十岁      15古稀之年--七十岁  

16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17期颐之年--百岁

其他

【三教九流】三教:儒、释、道。九流,则是指尊卑不同的九种身份。由尊至卑依次是: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 奴、乞、娼、贼等为不入流。社会地位上的九流可细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说法不一。

上九流:一流神(佛祖) 二流仙 三流皇帝 四流官 五流烧锅 六流当 七商 八客 九种田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作画人)、书生琴棋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

另一种提法:一流皇帝二流官,三僧四道五流医,六工七匠八娼妓,九流书生(“臭老九”由此而来)十乞丐

 

天文历法

【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过去叫“新年”,“元旦”。据记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1911年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贴春联、贴年画。春节前一夜叫“除夕”,全家人团聚,吃“年夜饭”;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亲朋好友相互“拜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春节后第一个月圆之夜。源于西汉。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农村文娱活动有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有吃春饼习俗。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亦称禁烟节冷节。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纪念介子推。后世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斗鸡风俗

  清明节,4月5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踏青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天气转暖,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也被称做。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民间有插艾蒿、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又称“乞巧节”“少女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放河灯习俗仍在一些地区流传。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演变成赏月的风俗。用糕饼(月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老人节”。魏晋以后兴起。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二是插茱萸,三是饮酒赏菊,四是食重阳糕,五是开展敬老活动。

   腊八,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传说释迦牟尼成道日,寺院煮粥祭佛。民间演变为用杂粮做成腊八粥.

祭灶日,又称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灶糖”是节日食品。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说的是灶王。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四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北斗】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古人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牵牛织女】 “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说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水浒》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夏季、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纪年】

1 帝王纪年

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秦始皇八年。汉高祖三年。鲁僖公元年等。

 (2)年(国)号纪年

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如开元三年、天宝五年。明清一帝一年号,万历、乾隆。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

3) 干支纪年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古代主要用于纪日,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花甲,生辰八字)。也可与其它纪年法并用,如,·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自序》 至元三年岁丁丑七月既望(不易错乱)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子、寅、辰、午、申、戌猪)

4 生肖纪年

如元代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

 * 日的特定的称呼:”--初一;”--十五(既望十六);”--月底。

 ** 纪时法

十二时辰·十二地支·24小时·五更 (五鼓)  

黄昏            19—21   一更   

人定            21—23   二更

夜半            23—1    三更

鸡鸣            1—3     四更

平旦            3—5     五更

日出            5--7

朝食            7--9

隅中            9--11

日中            11--13

日仄            13--15

晡时             15--17

日夕            17--19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佛 道

【佛】是印语「佛陀」的简称,在中文是「觉」的意思。此觉与普通说的觉不同,因常人的觉多是错觉;此觉乃是对一切事理,能真正证明的实智。任何人能证得实智,就是佛。

【法】是种种事物及道理的总名;在这里讲是专指佛的教法,就是教内一切经典。因为经中说的就是种种事物及道理,所以称之曰法。

【僧】是印语「僧伽」的简称,译成中文是「众」的意思。三人以上曰众。僧字也是比丘三、四人以上的名辞。但是今日相沿,比丘一人就称他是僧。

【佛】是来救度众生的,「法」是佛度众生的工具,「僧」是佛的传教度众代表人。

「佛」「法」「僧」称「三宝」。「佛」是天中天、圣中圣,万德万能的。「法」是经典,一切谛理说的无余无欠。「僧」指出家受具足戒的比丘,是依照教义自修化他的实行者。这叫「三宝一体」,是应当皈依的。

【因、缘、果】「因」是事的本原,「缘」是一种助力,「果」是后来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缘的力量,这是值得注意的。「因」说事的原素,「缘」说果的促成;

【戒】是「禁止」的意思,就是损害对方的事,不许去作。不造恶因,也没苦果,合起来看,正是利人利己。

【业】是众生造的一切事业。这业有善有恶。

【谛】是真实道理,丝毫没错的意思,

【涅槃】译为圆寂。「圆」是一切德能圆满;「寂」是不生不灭,万缘寂静。

【禅定】 是止住散乱的妄心,使他寂静观照。

【般若】 是证得的智能

【轮回】即六道轮回,佛教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就永远在六道 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

【六根(清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根因能触尘而生识,因能生之故,所以称之为根。前五根是色法,意根是心法。这六根分别触六尘而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四大皆空】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四大,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色空】的并称,谓物质的形相及其虚幻的本性;色即是空的略语,谓一切事物皆由因缘所生,虚幻不实。

【比丘】意义有三,为「乞士、破恶、怖魔」。指已受具足戒(具足戒,也称近圆戒,出家者只有受过此戒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按唐以后《四分律》,比丘戒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的男性。俗称“和尚”

【比丘尼】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俗称尼姑。

【沙弥】是「息恶行慈」的意思。在佛教僧团中,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龄在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时出家的男子

【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居士】既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道)的人的泛称(古代亦指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隐士;文人雅士的自称)

【浮屠】(杂语)亦作浮图,休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

【法师】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

【袈裟】指缠缚于僧众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称名。

【寺、庵】“寺”本是古代官署,佛教传入我国,“寺”成为僧人藏经、讲佛的场所。如少林寺、寒山寺、普陀寺等。庵在佛教中称女性僧人(即尼姑)的居所。如冷月庵、西湖庵等。(寺、庙、观、庵有着本质的区别:寺、庵是外来宗教的宣讲所,供奉的是佛,主持管理事务的是和尚(也称方丈)或尼姑。庙是历代炎黄子孙为纪念国殇、忠孝而供奉的优秀人士,庙里管理香火事务的叫庙祝。而观则是属于道教的,供奉的是仙,主持道观事务的叫道士。寺庵里的佛,是超然世外的。而庙中的神,则是人的偶像化)

【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供奉文殊菩萨浙江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四川峨眉山,供奉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供奉地藏菩萨

【道教】以为最高信仰,宗仰黄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炼理论及方法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德达到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我国特有的本土宗教。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见素抱朴、抱元守一、清静无为和慈俭不争。道教认为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上,在精神和肉体及伦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类道德的楷模。故道教徒尊道贵德,期于与道合真,形神俱妙,成为神仙。道教重生、贵生,追求长生,人通过学道、修道、行道等修炼方法达到生道合一,就可以得道而长生久视,不仅可以享受人间的幸福,而且可以返本还元、与道同体,复归于婴儿,长存仙界,达到永生的境界

 【神仙】神仙是对道教信奉的神和仙的统称。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在道教的世界当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居住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等仙境。道化为三种炁(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一种形而上的神秘能量),再化成三位至高无上的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神:道的化身(如三清)或自然界中神秘力量的化身(如雷神); 仙:指通过道家修炼具有神通变化而能利济世间的得道之士。 道教信奉的神仙,有天尊(如元始天尊)、老君(如太上老君)、道君(如灵宝道君)、大帝(如玉皇大帝)、上帝(如玄天上帝)、帝君(如梓潼帝君)、真君(如北斗真君)、老人(如南极老人)、真人(如长春真人)、元君(如碧霞元君)、夫人(如南岳夫人)、圣母(如天上圣母)、灵官(如王灵官)、元帅(如温琼元帅)、将军(如五道将军)、星官(如七曜星官)、娘娘(如眼光娘娘)、功曹(如四值功曹)等多种称谓。其中男仙多称真君、真人或帝君,女仙多称元君、夫人或圣母。道教徒对神仙一律尊称为祖师

一气而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代表了道教宇宙生成的三个时期即混元、洪元、太初,是道教宇宙生成论的具体体现,所以三清至尊直接代表着道,是代表道这一本体的不同方面,因此又常说三清即是。以后便衍生了天地三界等道教神明,是诸神的根本。

【三界、五行】三界者有三:一以时间而言,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一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为欲界、色界、与无色界。五行为金、木、水、火、土。

 五行与相生相克: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道教还把人体的五脏以五行来解释: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木,肺为金,脾为土。所谓相生是:肾气生肝气,肝气生心气,心气生脾气,脾气生肺气,肺气生肾气;所谓相克是:肾气克心气,心气克肺气,肺气克肝气,肝气克脾气,脾气克肾气。
  
五行五方五色:木主东方,青;火主南方,赤;金主西方,白;水主北方,黑;土主中央,黄。

【三灾、八难】三灾:风灾、火灾、水灾。八难:一者得生人道难,二者去女为男难,三者形体完全难,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值有道君难,六者禀性慈仁难,七者值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现泛指灾难。

【八卦】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艮卦代表山,兑卦代表泽。相传八卦是伏羲氏所创。后道教经籍吸收阴阳八卦思想以衍经义,特别用以指导修炼内外丹。

【八仙】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汉)、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宫观】道教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传教的活动场所,是道教中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也泛指其他道教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

【道教名山】往往是以优美的景色和道教胜迹并传于世的。道教经过长期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众多的道教名山。
  
泰山,五岳中之东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道教称为第二小洞天,其神名为东岳天齐仁圣帝。
  
衡山,五岳之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西。道教称为第三小洞天,其神名南岳司天昭圣帝。

 华山,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道教称其为第四小洞天,其神名为西岳金天顺圣帝。

 恒山,五岳之北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道教称为第五小洞天,其神名为北岳安天元圣帝。

嵩山,亦名嵩高,五岳之中岳,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道教称其为第六小洞天。其神名为中天崇圣帝。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贵溪县西南,道教称其山为第三十二福地。离山不远处的上清镇,建有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处天师府,为正一道祖庭。
  
青城山,又名赵公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道教称为第五洞天。相传天师张道陵于此山传五斗米道。
  
茅山,原名地肺山,又名冈山、句曲山、已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道教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天,为道教茅山派发源地。
  
阁皂山,位于江西省清江县,道教称其为第三十六福地。三国时,葛玄祖师建卧云庵,炼丹修道。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有岭南第一山之谓。道教称其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晋时葛洪祖师晚年在此山炼丹著述。

终南山,古名太乙、中南、周南,为秦岭主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传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北五祖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人均于此修道。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太岳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南。全山遍布道教宫观,有五里一庵十里宫之称。真武大帝曾于此山修炼42年后得道飞升。东汉阴长生、晋代谢允、唐代吕洞宾、五代宋初陈抟、明代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炼。明代极盛,有宫观三百余处,太和宫、紫宵宫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崂山,又名牢盛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滨临黄海。唐道士王景、李遐于此炼丹修道。元时邱处机、明代张三丰曾于此修炼。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30华里处,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地方。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南,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道教称为第十六洞天。
  
千山,原名华山、积翠山亦称千朵莲花山。是长白山的支脉,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自古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的称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