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积累整合的有关知识
标签:
学海鳞爪文化 |
1、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流;
2、辛弃疾词15首(选喜欢的背诵)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鹧鸪天·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鹧鸪天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最高楼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3、背景
《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一说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开禧元年(1205),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因政敌弹劾而被罢官。赋闲8年之久。因宰相韩侂胄准备利用步伐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起用主战派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辛弃疾积极练兵备战,但很快知晓,韩侂胄为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无复国之志。词人深感失望和气愤!登上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想起自己的经历,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感悲愤不平!词人时已66岁。
3、典故
《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张翰闻西风而起莼鲈之思。晋张翰在洛阳做官,秋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刻辞官回乡。后来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许汜求田问舍为刘备不齿。许汜向刘备说自己访陈登时,不被理睬,睡下床。刘备说,天下大乱,你无救世之意,只知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在地上。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尤如此”——桓温流年易逝之叹。晋朝桓温北伐,途中见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叹息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三国时吴大帝孙权,字仲谋,是个有雄心壮志,要统一中国的人物。孙权始置京口镇。《三国演义》中曹操曾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
(2)“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生长于京口,并于京口起兵北伐,灭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3)“元嘉草草.......仓惶北顾”:元嘉是刘裕子宋文帝刘义隆年号。刘义隆好大喜功,追慕汉朝霍去病伐匈奴,在狼居胥封山告天的雄图伟业。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北伐失败。
(4)封狼居胥: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事见《汉书·霍去病传》。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5)“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祠在长江北岸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的瓜步山上。永嘉二十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反攻刘宋时,曾率领东路的北魏远征军到达瓜步山,并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拓跋焘小字佛狸,所以民间把它叫做佛狸祠。这所庙宇,南宋时犹存。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6)“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4、词语
建康:今江苏南京。
岑(cné):小而高的山
玉簪螺髻:喻秀美的山峰。(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皮日休:“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断鸿:失群孤雁。
吴钩:本指一种弯形的宝刀。(相传吴王命国中做金钩,有人杀掉自己两子,以血涂钩,铸成双钩献给吴王。后代指利剑。此处用唐李贺《南园》诗意:“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十五州。”暗指收复北方失地之意)
脍:把鱼肉切细
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化用苏轼《满庭芳》词义,原句为“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倩:请托。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揾(wèn):擦试。
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5、整体把握
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夕阳映照搂头,离群孤雁悲声切切,流落江南的游子倍感孤寂。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仔细端详宝刀,一遍遍击拍栏杆,无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不要说鲈鱼脍之类的家乡美味了吧,满眼秋风,不知张季鹰是否弃官归田?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我若像)许汜购房置田,就羞见志向远大的刘备(那样的英雄了)。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可惜时光流逝,家国风雨飘摇,如桓温所言,树都这么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何人请来戴红着绿的歌女,为英雄擦拭失意的眼泪?
* 词表达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请缨无路的愤懑怨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怀古】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 作者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忿恨尽情宣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