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明】董其昌《画禅室随记》,最引我兴趣者,是其关于书画“生熟”之论述。
其在“卷二·画诀”中说到:“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熟(大本作‘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生外熟(大本作‘熟外熟’)。”揣其意思表达,当以大本为准。有释“熟外熟”为“绘画娴熟之后仍要追求熟练,以见变化自如。”【清】方薰似不赞同“熟外熟”“作熟还生”之论,其在《山静居画论》中曰:“此恐熟入俗耳!然入于俗而不自知者,其人见本庸下,何足与言书画。”
【清】李修易《小蓬莱阁画鉴》云:“画以熟中见生,乱中见整为胜。若一味圆稳工细,反无兴致。”【近代】黄宾虹云:“画须熟中生,生涩不浮滑,自有静气,而不甜俗。”【近现代】吕凤子云:“画都妙在未熟。盖熟则溺术,生则意或不达,欲熟还生,此境为最难得。”【明】顾凝远《画引》曰:“画求熟外生,然熟之后不能复生矣,要之烂熟圆熟则自有别,若圆熟则又能生也。”【清】戴熙《习苦斋画絮》说得更明确,“画要熟中求生,余久不画,当生中求熟矣。然与其熟中熟,不如生中生耳。”
总之,大凡习画,应先生而后熟。熟则形准,乃至形神兼备,笔墨精妙。然不可一味烂熟,而坠入甜俗、匠俗之弊弊。尤习画多年,逮人画俱老,笔墨生涩老辣,造型夸张变形,是熟外熟、生中生之大成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