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曹植《赠白马王彪七首》,曰“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怨天尤人,感伤至极,故作拙诗一首以叹之。
听天由命,自古有之。远在商代,即以炙烤龟甲依据纹裂而判断吉凶。由是可知,先祖尊天、畏天、祭天思想甚笃,乃当时对自然现象认知有限而致。如此沿袭久远,及至今日,迷信者仍不乏其人。至于天命之说,始自何时难以究竟。近,重读魏人李康《运命论》,似有所得,因以为文。
《运命论》云:但凡人间,不徒人事,皆“授之者天,告之者神,成之者运”,“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并列举史上事例,“天所命也”。愚孤陋,以为命运说或源自李某也。
【晋】陶潜《自祭文》较曹植乐观有限。曰:“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乐天委分,以至百年”,“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唐】柳宗元《天说》驳斥韩愈老天赏罚人类之说,提出“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矣。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一作亦)大谬矣。”
刘禹锡在读到柳宗元《天说》后,赞曰:“解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文信美矣。”继而作《天论》上中下三篇,曰:“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非为公。”“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刘之唯物主义观点,为哲学界所公认。
愚以为,所谓天命,自然规律也,如生老病死,概莫能外。然诸多人事,主观因素也非同小可。譬如寿命,在天更在己,后天养怡尤为重要。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之名言“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当为人所共知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