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九龙沟人记事(318)

(2023-02-06 09:05:27)
标签:

九龙沟人牛庆臻

记事(318)

文化

分类: 随想
       读王夫之《俟解七则》云:“陶渊明读书,但观大意。盖自汉以后,注疏家琐琐训诂,为无益之长言。”此语当源于陶公《五柳先生传》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餐。”
       《五柳先生传》,余早先读过。今读王夫之所言,对陶公读书颇有理解。初,觉陶渊明自谦。进而,知不尽然。
       一是四书五经为世代学子必读之书目,而经学家注释日多,正所谓“琐琐训诂,为无益之长言”。既无益,则翻阅粗读可也。
       二是汉魏六朝实行选举制(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入学读书即为争得富贵功名。晋武帝设立国子学,即为五品以上官僚子弟而专设之贵族学校,更是以“学而优则仕”为宗。陶公无意于功名,故读书有所选择,理所当然。
       三是陶公夸赞自己“不慕荣利,忘怀得失”,故读书只求领会要意,而不在字句上穿凿求解,是清流高士陶冶情操之表现。
       余喜欢古文,常流连其中。然猎奇而已,不仅“读书难字过”,“但观大意”也未必做到。读之有得欣欣然,读之乏味则草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