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堂”的做法多有不妥(999龙凤呈祥原创 待字闺中)

(2013-04-07 12:36:27)
标签:

教育

http://s4/mw690/716f6720gd9bdddefefb3&690待字闺中)" TITLE="“留堂”的做法多有不妥(999龙凤呈祥原创 待字闺中)" />

《教育文汇》20131月话题,提到中小学教师喜欢在中午或傍晚放学后,把一些作业拖拉或作业出错多的学生留下来的现象。问“您对这种“留堂”的做法作何评价?”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有下列四点看法。

 

一、留堂是教师的无奈之举


中午或傍晚放学后,尤其是傍晚放学后把一些作业拖拉或作业出错多的学生留下来多半是教师的无奈之举。

由于众所周知的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包括一些个别的情况,有些孩子课堂认知有难度,听课效率差,导致作业拖拉或作业出错多,这种现象在每个班级都时有发生,个别班级情况可能还会特别严重。怎么办?学校要成绩,家长看成绩,自己的评职晋升也需要好看的成绩数据,这些都导致了客观上教师具有了“留堂”的意愿。当然,也有很多有责任心的老师,本着对学生负责,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是在付出爱心,例如:魏书生从教期间有时也在放学后将个别学生留下来,但多数留堂属于教师的无奈之举。

 

、留堂易引发家校矛盾


傍晚放学后把一些作业拖拉或作业出错多的学生留下来易引发家校矛盾,存在一定的风险。

说个真实的事例。前个星期,我的一位同事在傍晚放学“留堂”时,出了点意外。一名男生在清校铃声响过之后还留在老师办公室补写作业,作业完成后老师嘱咐他回去,回家路上注意安全,这位学生刚出校门就在门前马路上给车子撞伤了。结果掉了四颗牙齿,左腿粉碎骨折,好在生命无虞。后来从摄像头调出的回放看,这位男生第一次本来已经出了校门,但突然想起还有一样作业本落在教室,就又中途折返,等到拿回学习用品再走上斑马线时,不幸被车撞倒。这位同学后来住院治疗相当长一段时间才复课,但每天进教室都是靠家长背着上三楼,牙齿至今还残缺,成绩不用说与其他同学差距就拉得更多了。所以说,傍晚放学“留堂”风险大,这个时段往往天色不好,非常容易引发交通意外。低段儿童如无家长接送,甚至容易走失。而且一旦引发事故,还可能导致非常麻烦的家校矛盾。

 

三、留堂可能导致过度施教


放学后把一些作业拖拉或作业出错多的学生留下是否属于过度施教?对于这个话题,产生过一些争论。

从教育教学的规律而言,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过度施教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学,留下童年的阴影。李镇西老师曾经谈到,孩子第一天上学,跨进校门时,哪个不是眼睛亮亮的,目光澄净的?因为他们带着无限憧憬和希望。为什么读了几年书,眼睛里的神采就没有了呢?无非是学生对学校失望了,对老师失望了,对学习失望了。学生为什么会失望?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应试教育的问题,有社会和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逼迫,也许还有一些教师教学艺术的欠缺。可以这么讲,现在大部分学校,对成绩还是抓得很紧的,学生学习的压力很大,教育可以说是饱和的。那么,放学后再把一些作业拖拉或作业出错多的学生“留堂”,是否属于过度施教呢?很多时候,老师们把孩子留下来其实更多地带有一定的惩戒意识,不见得就为“留堂”生量身定制了合适的、有趣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案,相反更可能是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形式。因此,单纯从学生的角度看,心理认同“留堂”做法的少,主观排斥的多,但又因为“师命不可违”,所以往往导致消极应对,完成任务。从时间段来看,放学时间学生已到身心俱疲的时候,也不适合学习,学生接受能力差,效果弱是不言自明的。所以,这个时段的“留堂”教学应多半属于过度教学,强迫学习,是违背快乐学习的本意的,从长远角度看,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四、留堂更要留住教学艺术


毋庸讳言,中小学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因此,即便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留堂”,教师也应该看作是课堂的自然延展,教学艺术依然不可缺少。

这些年,老师们在教学中都基本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很多有识之士在深入研究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让更多的孩子在课堂上真正受益,在课堂上得到成长之所必须。《中国教师报》资深编辑李炳亭认为“应该把课堂构建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地”。总之,立足课堂主阵地,教师提高教艺,课堂上把知识点巧妙地隐藏在兴趣点背后,努力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实现更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搭建课堂大平台,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大众课堂拒绝小众课堂,也是减少或者解决放学后“留堂”问题的有效举措。教师即便“留堂”,也要精心做好教学设计,留堂更要留住教育教学的艺术,真正留住学生的心,使得学生的学习不至于毫无目的,避免把留堂沦为对孩子的一种简单惩罚。

 

虽然中外一些名师,包括雷夫等都有过让学生“留堂”的教育经历,但笔者认为在当下的教育氛围中,教师“留堂”的做法其实多有不妥。不过,有些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很特殊,出于家长的要求,教师就有必要根据实情,对课程作一些有针对性的向课外延伸的调整安排。留堂时也不一定要死板地重复课堂,而是可以通过一些包括借用游戏在内的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根本,而不能单靠冷冰冰的方法机械地把知识硬搬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强大了,对知识、技能的习得才会水到渠成,也只有呵护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更得保障。另外,教师在平时多针对学生的在校情况与家庭做好及时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周围,一些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他们的撒手锏也往往是善于做好家校沟通,教学工作得到了家长充分的认同与支持,同时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尊重,形成了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学业的良性循环。教师作为精通教育技能的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为年轻而又缺乏经验的家长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指导,学校也应该适时开办家长学校来为渴望孩子成才的家长指点迷津。只有当家校携手,教育的同心圆才会画得更圆更好,而教师“留堂”的做法,说到底不是最妥当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