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脚印----黄埔军校

(2012-04-25 18:09:14)
标签:

原创

我记录

广州

黄埔军校

杂谈

分类: 脚印

 

http://s7/bmiddle/716cb02dtbd3c7dc3b506&690

 

那一年,我去游黄埔军校,带着久藏心中的一个谜。

之前,在网上查,在市区地图上标明,记下公交路线和换乘站名,我还真是下了些功夫的。黄埔军校,在广州市郊区的一个小岛上,从市里走,还是不近的。

人们习惯了叫“黄埔军校”,嘴头上、文章里,都是这么叫的。久而久之,人们认可了,这所学校就叫“黄埔军校”了。历史上,这所学校却没有一天用过“黄埔军校”做校名。除了习惯上的简称而约定俗成外,不能不说这里含有人们的些许敬意。进而直呼“黄埔”,只要说的是学校或学历,也不大会搞错的。

那一天,阴沉沉的,时不时地还会飘落几滴雨。等我换乘了几次公交车、一路逛着来到鱼珠码头的时候,天已过午。毕竟是北方人,见到轮渡码头也会兴奋起来。远望江中各色船只有序地你来我往的,小小码头边停靠着大小江轮,难免我要驻足观望一阵。

http://s2/middle/716cb02dtbe17a2d9d3a1&690


http://s13/middle/716cb02dtbe179f90d30c&690
  轮渡小船不大,人不多。

 

http://s10/middle/716cb02dtbe17b2319da9&690
  开车过江的,另有一入口、另有渡船。

 

http://s15/middle/716cb02dtbe17c855b5fe&690

 

http://s9/middle/716cb02dtbe1803df17d8&690

  江中,新旧船只纵横交错。这艘“老爷船”样子很酷,速度不慢,让人想起北京三环路上难得一见的“2020”吉普车。

登上小岛,来到军校大门。

 

http://s6/middle/716cb02dtbe182b738df5&690

 

http://s1/middle/716cb02dtbe1830a474f0&690
  校门一侧,几步远的江边停靠着“军船”。四下里有“不许照相”的牌子。

 

http://s5/middle/716cb02dtbe1849fef6e4&690
  我无意走进“黄埔军校”的那些展室。普及常识的肤浅与躲开争议的四平八稳,几乎是所有名胜展室里那些文字介绍的共同特点。

  真正的“黄埔军校”早就毁于1938年的小日本空袭轰炸中,如今这里的建筑物大部分是再建于近十来年。原址原样原尺寸的重建,再现了当年的环境,让来人到此稍稍领略当年氛围而已。

 

http://s12/middle/716cb02dtbe2df5c0e62b&690

http://s5/middle/716cb02dtbe2e01637ad4&690

http://s11/middle/716cb02dt796aff7d467a&690
http://s15/middle/716cb02dtbe2e039dedbe&690

 

  新建“老”建筑,中西合璧着杂凑在一起,这也当是“忠实于原著”了。当初,“黄埔”之前这里是晚清的一所小型的军校,“黄埔”建校后的改造扩建,使得这里的房子保留下了中不中、西不西的特点。

http://s5/bmiddle/716cb02dtbe7e57c676e4&690
  黄埔军校,在这里集中教出了七期学员,之后迁出了这个小岛。人们习惯把迁出这个小岛后的“黄埔”叫做“黄埔分校”。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里,“黄埔分校”或大或小地散落在数省,远到新疆。可是,说起“黄埔”,更多的时候,人们更愿意说的还是前期的黄埔军校,还是这所辉煌在广州市郊小岛上的原创版“黄埔军校”。孙中山去世后几年,一座设计独特的纪念碑还是选在了黄埔军校后院的小山上。碑体碑座形如一个大大的“文”字。纪念碑落成时该是在老黄埔军校停办之后了。这似乎是对早期黄埔军校的一份特殊纪念。

  黄埔军校,名气之大,远远大过了那一段历史中的其他“军校”,比如保定军校和云南讲武堂。

  有人说,“保定军校的毕业生教会了黄埔学生打仗”,这话未必没有道理。毕竟黄埔军校的校长和首任教育长皆为保定军校毕业生,毕竟黄埔军校早期的教官多出自保定军校。

  有人说,黄埔军校不过是“广东的云南讲武堂”,此言也并非没有依据。毕竟黄埔军校使用过人家云南讲武堂的教材教义,毕竟黄埔军校的教员中有不少云南讲武堂的师生。

  至于说,黄埔军校建校之初还请过苏联的教官,那倒是不妨“略作思忖”了。1917年11月靠一艘巡洋舰官兵起义和都市工人武装而夺权、1922才建国的苏联,1924年居然就能“输出”军校教官啦?怕也不过就是来了几位“远道来的和尚”。


 

http://s5/middle/716cb02dtbe5421f55d64&690

 

   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均创建于晚清末年,“奉旨”而建的还有东三省讲武堂。行将就木的“大清”帝国,不甘心败在屡屡来犯的“小邦”“外夷”们的“船坚炮利”上,这才着手创建军事“洋学堂”。然,为时晚矣,朝廷等不及学生们的“报效”了。三所军校倒是实实在在地培养出不少“走向共和”征途上的风云将帅。

  黄埔军校,不同于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独特的“教学”方式,堪称一绝。前几期学员在校受训时间仅为数月。黄埔的老人说,黄埔生在校不过是“三五个月的稍息立正”,顶多算是个短期培训。报考黄埔的人,中学生居多,不乏小学学历者。就是这样的一些人,后来真的就出了不少“战神”“军魂”类人物。这,怎么说都是个迷呀。真的像俗话说的“撒豆成兵”“点石成金”?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这幅当年悬挂在黄埔军校的对联,倒也直白得坦率豪爽。

 

http://s6/middle/716cb02dtbe78a310bc25&690


http://s10/middle/716cb02dtbe78a58fe749&690

  黄昏临近时,离开黄埔,再乘江轮,赶奔对岸新洲码头。坐公交过大学城,再换公交返回市区住处。车近市区繁华处,天降大雨,车窗外雨珠如帘,挡不住远近街市楼堂灯光璀璨。

                                               

                                                写于2012-4-22

 

补记

    游过黄埔,又访黄埔同学会旧址。旧楼临江,古朴不减庄重;历尽年华,清冷亦显孤傲。谁知,我于楼前留影后两年,有商家巨资改建为夜总会。这才惹恼了黄埔后人,一番争议,恢复旧貌。此段轶事,当留笑谈。

http://s2/middle/716cb02dtbe7dff415411&690
                                                  2012-4-24补

注:几张资料小照片取自网上,特向原作者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