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三元里村
(2012-03-30 15:45:59)
标签:
原创我记录走过广州三元里杂谈 |
分类: 脚印 |
那一年,我在广州寻找三元里村。
记忆中,中学历史课上,老师讲过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事。从此,记住了,广东有个三元里村。这都是4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北京的中学生来过广东的不多。估计,我们的历史老师也不一定到过广东。还记得,当初课本里有一http://s6/bmiddle/716cb02dt793a124e0985&690张不大的图,那个年代教科书里的配图都是黑白的,图上显示三元里村是在广州市外,因此,我记忆中是广东三元里,不是广州三元里。
待到我来寻找这个赫赫有名的三元里村的时候,它早已是广州市市区内的一个地名了,完全没有了“村”的样子。毕竟这个小村庄出名是在一个半世纪之前,那时候的广州市还不定有多小呢,那时候的上海市怕也只是个小小的县城。沧海桑田的变化不一定要好多好多年,还要看变化的速度。
虽然没有了“村庄”的摸样,毕竟还保留下了“村”的名称,这完全要拜当年那三两天的激战所赐。就在那个大雨磅礴的夜晚,三元里村的村民们,举着一面很奇特的旗帜,大步走入了中英两国的历史书中。
http://s6/bmiddle/716cb02dtbc4ab9404fa5&690有人说,这面旗子原本是村中庙里的东西,事发突然,村民们临时抓来当做号令旗。令旗一举,勇士跟进。
三元里的故事,在几代人的传说中变幻着。
我这个年龄的人,记忆中还是当年历史课上老师的话。鸦片战争年间,英国人,兵逼广州城。英军途径三元里村,中埋伏,被我英勇村民包围。夜,天降大雨,贼人火器顿失其用,败在村民耕锄柴斧之下。此为民众自发抵御外敌的斗争。
近20年,有学者考证了,有了新的说法。说,英军途径三元里村时,骚扰村庄,侮辱了村民某某之妻,激起民愤,这才有了四邻八乡的菜农、农夫联手驱贼,围困英军于荒野。这不过是村民保家护村之举。
学者专家们,过于较真儿了。
村民们用手中农具狠狠地教训了到自家门口来撒野的异国武装人员。我看这就够了。简单,明了。仅仅如此,三元里就可称为中国近代史第一村。
http://s13/bmiddle/716cb02dtbc582ac5341c&690
半个世纪前,某大作家来三元里村后,写文大赞村外的美景。轮到我来三元里了,村外就剩下繁忙的城市公路了,除了村口的这个牌楼,看不出这“村”跟城里的老旧小区有多大区别。村子四个方向都有同样的牌楼。
http://s9/bmiddle/716cb02dtbc58d7399fd8&690
村中有一条“商业街”,那种乱乱哄哄的熙熙攘攘。
http://s9/bmiddle/716cb02dtbc58ea262938&690
http://s7/bmiddle/716cb02dtbc58eda293e6&690
村口,我见到了一标志性的短墙。不伦不类、没人搭理地挤在周围小饭馆与背后老旧楼房的一角。
http://s4/bmiddle/716cb02dtbc592048d5f3&690
我总想找到一点“老”景致。
不问、不打听,自己找。那条村中心“商业街”的两侧,横着许多小巷,都是一样的宽窄,都有统一样式的小牌楼,上标着巷名。随便走进一条小巷,我想往村子深处去探访一番。
走进巷口,像是难见天日了。
http://s15/bmiddle/716cb02dtbc594d02c61e&690
小巷内,还有很多的小店,响晴白日的在灯光下忙活着。
http://s11/bmiddle/716cb02dtbc594672f06a&690
http://s12/bmiddle/716cb02dtbc59911dbb6b&690
远处的自然天色,映照着小小街巷内的“夜景”。
http://s14/bmiddle/716cb02dtf5c3a387d65d&690
我坚持着往小巷深处钻。总算给我找到了一些“性质”上的老建筑。
那几年,我在“珠三角”没少闲逛,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门的,外带港澳,常在这些地方的老旧住宅区里看到此类两大“老”建筑:祠堂,小庙。有的,年代久远些,保护的很好;有的,明显是新建,也尽可能的“仿古”“仿旧”。这,在北京乃至北方可是不多见。
还有几处老一点的房子和庭院,因有主人在,我不便照相。这可是三元里呀,理当多一些尊重。
http://s1/bmiddle/716cb02dtbc6d3b448d10&690
http://s12/bmiddle/716cb02dtbc6d40e900ab&690
我在村中找到了两处门楼,说得上“老”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却没有看到“文物保护”类的石牌。论年头,怎么也该有一个“市级”或“区级”的嘛。
http://s1/bmiddle/716cb02dtbc6d5d479650&690
http://s15/bmiddle/716cb02dtbc6d5fb4fade&690
在村头,我见到了传说中的古庙。一旁摆放的小炮和胡乱堆放的砖石扰乱了我的“探究”的心情。庙,何来火炮守护呢?既是古庙,就不该堆放无用的杂物啊。
http://s2/bmiddle/716cb02dtbc7126454b81&690
http://s9/bmiddle/716cb02dtbc7129c022d8&690
“村”外,公路外侧,有一座不大的纪念碑耸立在小土坡上。
公路上方,是广州特有的“高架路”。高高架起的空中之路,立体了交通,缓解了都市的车流压力,却把路两侧的许多物件都比了下去,让它们变得更小巧了。那座纪念碑就是如此,当初,原本该是足够高大的。
http://s10/bmiddle/716cb02dtbc72195c2369&690
出“村”不远,也就是一箭之遥,全然恢复了城市的摸样。
http://s12/bmiddle/716cb02dtbc726203a31b&690
http://s14/bmiddle/716cb02dtbc726395e6dd&690
路旁新建小区,楼房漂亮,小路宽敞,绿树荫荫,茵茵青草,阳光普照。
多年后,三元里村,也会再变。能保存下来的,也就古庙和纪念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