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渐行渐远的亦舒 (二)

(2013-10-25 09:50:37)
标签:

电影

亦舒

娱乐

杂谈

上次我们在栏目中谈到了由亦舒小说改编的电影《玫瑰的故事》和《流金岁月》。

说起亦舒的这两部电影,导演杨凡可不能不提。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杨凡何许人也?亦舒迷们甚至埋怨杨凡糟蹋了亦舒这么好的作品,到最后拍出来的电影都成为了庸脂俗粉。可是,人家明明是大导演杨凡啊。他导演过《海上花》,由张艾嘉主演,马楚成担任摄影,罗大佑操刀的主题曲海上花至今被众人传唱。他导演的《美少年之恋》,一手捧红了冯德伦和吴彦祖,并且因其唯美的风格被日本人改编成漫画。他导演的《游园惊梦》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多项大奖。

 

 

我们刚才谈到,杨凡的导演才华毋庸置疑,可是,为什么改编亦舒电影却一再表现平平?

只能说亦舒的小说,真正引人入胜的地方不在于情节,而在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人情练达和简洁泼辣一针见血的文风。

《玫瑰的故事》中,亦舒想表达的是:一个女子,纵然有倾国倾城的容颜,在爱情的国度里也未必可以随心所欲,所向披靡。只有当岁月侵蚀了容颜却丰富了她的内心的时候,她才会有一个比较成熟的爱情观。而《流金岁月》则讲述了女人之间的友谊远比爱情更可贵,更值得珍惜。

由此可见,亦舒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个比较偏向女性主义的作家。在她的书中,很多故事都折射出她本人从女性的角度对于爱情、事业、婚姻的看法。所以,也有不少亦舒的粉丝都非常感谢她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做了情感和事业的启蒙。

 

尤其是亦舒早期作品中,非常推崇女性的独立和自我解放,这点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毫不过时。对于亦舒迷们来说,大都能够说得出几句经典的亦舒语录,譬如当她形容某件事情是个阴谋的时候会说:
当一件事好得不像真的,它大抵也不是真的。

她评价那些在婚姻里相互指责的伴侣:

倘若觉得伴侣有什么不妥,那即是爱得不够,否则定能连缺憾一齐包涵,化腐朽为神奇

有很多亦舒迷会拿她的语录当做人生的金科玉律,比如她说过:

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人。

所以,看过她的书的女子能够比较心平气和地在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之间做出选择。

又比如她说过:

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她没有自卑感。

于是,很多女孩子遵从这条法则,在修炼成淑女的道路上又跨出一大步。

亦舒教会女孩子们: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

她认为:作为一个现代人,经济必须独立,所有账单自付,所有生活细节亲自打理,并且,要懂得自处

对于那些亦舒迷们来说,如果做不到自强自律,那她简直就有点不好意思称自己是看亦舒的小说长大的了。亦舒用她的作品来教会女子独立自尊自强,哪怕是做家庭主妇,她也认为:

所有的家庭主妇都是政治高手,上有公婆下有子女,还要巴结伴侣,都得软硬兼施,才摆得平,对时间及金钱运用,均有心得,否则不能应付日常生活。

可以说,亦舒的作品中处处都有她的生活智慧在发光。她的理性,节制,聪明,进退有度,令她获得无数书迷追捧。可是,在亦舒迷眼中千好万好的优点,在电影这个领域就成为了无法表达的一个难点。大概这也是亦舒小说很难被成功改编成电影的原因吧。想要表达出这些思想精髓,再有才华的导演都未免有点力不从心。


1988年,几乎在《玫瑰的故事》推出的同一时间,亦舒的另一部小说也被推上荧幕,那就是《喜宝》。导演李欣颐。这个名字很多听众一定不会熟悉,也的确,在所有能够查到的资料中表明,他一共才导演了两部片子,另一部是1983年的《女人三十三》,由郑佩佩和张国荣出演主角,讲述一个不为世情所接收的恋爱故事,姐弟恋。当然,这种故事放在今天来看,不过小菜一碟,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爱上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诚然是骇世惊俗的。由此可见,导演李欣颐在题材选择上的偏向。《喜宝》描述的也是一段不被世人接受的的爱情。甚至,有人说,这根本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其实质就是年轻女孩被富可敌国的男人包养的故事。所以,电影推出后反应平平。记得此片在大陆地区公映的时候,还被宣传成需要批评女主角的贪慕虚荣。(我记得自己是和隔壁班级的一个女生在群众电影院看的,海报怆俗不堪。 )


但是,基于我们刚才说的同一原因,《玫瑰的故事》作为亦舒的小说却深得书迷喜爱。亦舒描写喜宝,是真实而生动的,是的,她为了钱出卖自己,可是,喜宝终究是剑桥三圣一出来的喜宝,说话条理清晰,又聪明又幽默,且善于自嘲。她自己说,假如有人来问姜喜宝:女人应该争取什么?我会答:"让我们争取金钱,然后我才告诉你们,女人应当争取什么。  由此可见,即使在一个女孩子走投无路出卖青春的故事里,亦舒也不忘记告诉大家,作为女孩子,经济基础是重要的。 喜宝选择投靠富商,亦舒给出很多理由:21岁一个人在外读书,巨额学费,父母离异,母亲改嫁且不准备拖油瓶…..尤其到最后,喜宝终于也明白自己的失误。她说自小到大只知道钱的好处,却忘记计算一样。我忘了我也是一个人,我也有感情。我怎么可以忘记算这一样。 因此,到结尾,喜宝得到了财富,却永远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和爱的能力。这大概也算是亦舒对那些道德先生们的一种妥协吧。 因此,很多读者依然喜欢喜宝的聪明与成熟,稳重与独立,以及她的野性和忧郁。甚至,书中的很多句子已经成为亦舒语录中的经典。比如:我想要很多很多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很多很多钱也是好的,再不济,我还有健康、自由。 也许,这就是大家原谅并接受喜宝的原因。可见,亦舒的这支笔,实在能够生出花来。

 


待续~~~~~~~~~~~~~~~(还不可以结束!为了专栏拖时间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