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酸奶果冻皮革水解物明胶杂谈 |
分类: 胡侃社会 |
上周六是个不怎么受人关注的日子——“世界卫生日”,我关注到章子怡说的一句话“当我们的食指和拇指扭在一起做一个手势,可能是OK,也可能是零”。同样的,在卫生工作,健康工作当中,我们的很多工作可能已经OK了,圆满了,但很多工作才刚刚起步。今天,多家报纸报道了央视主持赵普发的一条微博,内容是这样的“转发来自调查记者的短信。同志们: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就是这样一条不愿细说的消息,披露出了又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随后,经济观察报记者发了一条更加骇人听闻的消息“今晚群聚扯淡,央视一哥们说,以后你们谁也别吃果冻和酸奶了,大伙问为啥,他弄了一比喻说,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这条消息一下子把事情挑明了,果冻和酸奶中加入了非法添加剂,可果真像这位记者说的这么恐怖,将旧皮鞋中提取的物质加入食品中吗?
来,让我们看看《大河报》是怎么说的。今天的《大河报》A6版做了整版的报道,其中有一段非常有意思——旧闻新读。文章说,早在2009年,就曾经有媒体对用废旧皮革加工成皮革水解物之后变身食用明胶的过程进行调查。南方都市报指出,山东博兴县曾经是全国两大明胶产地之一。这个地方就是用皮革生产明胶的,而且还列出了这些非法工厂生产明胶的方法。名章最后有段话非常值得我们注意,2009年4月,皮革水解物被农业部列为了重点清查对象。卫生部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中,打击添加皮革水解物是乳制品生产领域的重中之重。看吧,我们自以为在打击皮革水解物的斗争中已经走了很远了,已经接近OK了,其实才刚刚起步,甚至是零。
针对这一事件,今天的《现代时报》做出了评论,题目为——“老酸奶、果冻不能吃传疯了,权威部门为何默不作声”?文章指出,近年来发生的毒奶粉事件,也是因为对于一些事件,有关部门反映迟缓,或者“公开”不力,令百姓面对有害食品的威胁吃尽信息不透明的亏。
是的,几年前,三聚氰胺事件让中国的乳制品行业陷入了长久的信任危机,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会问中国的乳制品安全吗?这样的质疑声高了,人们警觉性高了,随后几年三聚氰胺便真在乳制品当中销声匿迹了,对于这样的成果,我们拍手叫好。然而,非法在奶制品中添加工业明胶的事件被披露的更早,受关注也更早,但却没有收到治理三聚氰胺那么好的效果,我们是不是该反思呢?
时至今日都无法用科学的手段在食品中检测是否含有工业明胶,咱们的专家是否该加把劲呢?时至今日谈及这个问题,都将责任推到小企业身上,咱们能否一视同仁,对所有企业进行调查呢?时至今日我们还只能以“不吃问题产品”的消极方式应对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那么不明真相,购买了问题产品的消费者又该由谁去保护呢?
说到底,食品安全问题绝非无药可治,更不能坐等商家良心发现,痛改前非,既然三聚氰胺的问题咱们能消灭,工业明胶或其他非法添加剂怎么就不能消灭呢?回到节目开始的那个手势,但愿咱们以后做出这个手势的时候,它只有一个意思——食品卫生问题已经OK了,至少在食品问题上应该这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