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要义
(2017-06-30 17:41:21)
标签:
文化 |
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是这样定义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加进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等。这里每一个方面范围都很广,比如思想,就包括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释家、兵家、史家、阴阳家等各种哲学观念和学术观点。
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一个思想体系,这个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起初用于凝聚人心,是各个家族、氏族、民族内部凝聚关系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髓是和谐融汇,用一种大家都认可的理念作为一个纽带,将个人与个人、个体与群体、人类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的一种固定的社会关系,统领大家的行为,这就是文化,至德文化就属于这个范畴。过程兼收并蓄。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系统,中国古代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对外交往虽然不够通畅,但还是注重兼收并蓄,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来文化观念,中古以后江南文化形成并融入中原文化,乃北朝以来外来,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华文化,都是成功的兼收并蓄的范例。目的经世致用。文化的本质特征以文化人,用思想理念教化人类,促进自然、社会的变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儒家文化主旨为进取,属于入世哲学,讲究积极进取、建功立业;道家文化主旨为规律,属于出世哲学,讲究顺其自然、自我完善;儒家文化主旨为规律,属于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哲学,讲究慈爱众生、无私奉献。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以文圣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特别突出经世致用的功能,以史圣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达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之愿望,他们的共同目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主流,儒家文化中的经世致用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