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游戏的心态对待孩子的“冲突”

(2011-08-17 12:16:18)
标签:

育儿

分类: 【在路上】

今天是2011年8月17日 陈嘉懿2岁7个月25天

言妈给我的短信:

我遇到一个非常有攻击性的孩子,洗手的时候玩玩洗手液,把泡泡弄的言言满头都是,做饼干也把面粉故意撒到言言头上,经常打言言的头,还拧我们,几乎言言先拿到的东西都要抢,不管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兴趣,等言言让给他去干别的了,他又丢掉这个跟去。对这样的孩子,你怎么看。

 

感谢言言妈妈对我的信任。言言妈妈是我非常欣赏的妈妈,独立果敢,有自己独特的育儿理念,爱学习,善良,乐于奉献,总之,我真的非常喜欢言妈,很喜欢和言妈坐在一起交流的感觉,能从她身上学到很多。

言妈遇到的问题也是我前阵子一直在想的问题。

不知道你说的孩子是多大?如果和言言差不多或者比言言大一点,我觉得出现“把泡泡弄到言言头上”,“打”言言的头,“面粉故意撒到言言头上”等“攻击性”行为是正常的,因为孩子与生俱来是有攻击性的,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处在这个以自我为中心时段的孩子虽然已经懂得了对他人进行人身的攻击是不被接受的行为,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还是无法统一的,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知道如何与别的孩子交往。所以当孩子之间出现你推我一把,我抢你东西,你打了我(包括肢体上的),甚至挖出了血等,在孩子眼中不觉得这有什么不正常的,有的时候还觉得这是一种乐趣。作为大人需要了解,接受但同时也要重视这个事实。

孩子有比较明显的“攻击性”我觉得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但最主要的我觉得是自身原因和家庭原因。1、自身的原因。这个年龄的孩子辨别是非能力还很欠缺,或者俩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太兴奋了,觉得弄得对方满头是粉是游戏等。2、家庭教育不当。我们经常说言传身教,但若孩子的父母脾气不好,对孩子做错事,不分青红皂白就一顿打,孩子很容易模仿,并把挨打后的抵触情绪转嫁到别人身上,就出现了攻击行为。

不知道言言在受到“攻击”的时候是什么反应,如果言言并没有表现出委屈,我觉得我们也可以不耿耿于怀,毕竟孩子的社交技能是在不断的接触和冲突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我们的干涉教导其实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让她和其他孩子直接交往,试探,摸索,总结经验才有助于他们的信心和能力的开发。不过,既然引起了你的注意,我猜测言言应该是向你求助了,而且我猜测,你是不是担心这样下去,会让言言产生社交的恐惧感?如果是这样,你不妨这样做看看:

1、创造不便于攻击行为产生的环境。在一个有多种多样玩具、充裕的玩耍时间及良好气氛控制的环境中,孩子的攻击行为会大大减少。在给孩子玩面粉的时候,你是否可以准备两套同样的器具,在玩其他玩具的时候,你是否能准备丰富一些的玩具供孩子选择。

2、淡化处理她的倾诉。平静地倾听她的情绪,沉着、冷静,给孩子必要的同情、理解、支持,慢慢培养他的自信心。如果你把这个被欺负情绪输入给你孩子了,孩子就会寻找被欺负的机会,比方本来孩子之间普通的打闹,而被大人告知“别欺负小妹妹”,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形,孩子都会以为是“被欺负”,本来好好的玩耍也变成欺负了。上次在平水玩时候,小懿多次跑来告诉我:“妈妈,有人欺负我。”“欺负”这个词是当天学会的,我想,应该是小懿从某个大人的口中听到的。我安抚了孩子的情绪,然后做了个没事人,无意中发现小懿和那个“欺负”她的小男孩又手拉手了。当时,我纠结了,我纠结的不是孩子受“欺负”,而是孩子“被告知受欺负”。家长最好不要介入孩子间的冲突,相信他们自己会解决。没有哪个孩子会老是被动的。

 3、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既然孩子要融入社会,就要接受社会现状。所以作为家长鼓励孩子敢于正视困难,学会直接表达。你可以帮言言示范:“洗手液是我先拿到的,你等我洗完再洗”,而且态度坚决;当他“打”言言的时候,如果你觉得需要介入,你可以帮助言言使用语言来表达“请你不要抢我们的玩具”,大叫“你不要打我!”并保护好头。“等我玩好了你再玩”。如果再三示范下,孩子依然是富有“攻击性”的抢夺,我觉得是该出手制止了,并告诉她,如果争夺玩具是要受到惩罚的。

4、教孩子自我保护。我们不主张主动出击,但是保护自己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在家里做一些相关的游戏,比如父母来扮演爱欺负别人的孩子,但是你很勇敢地呵斥他住手,如果他再打你,你就抓住他的手,喊老师“他要打我”,同时抵挡他的扑打,如果太强了你打不过,你可以推着他的肩膀把他推倒赶快跑,保护生命是第一的。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引导她思考有几种解决办法。也可以编些故事,把这个思想穿插在里面,让他自己去领悟。但假设真的碰上一个老欺负你孩子的人,我们就必须出面,给自己的孩子支持系统,告诉对方我的孩子是不允许欺负的。当然,让孩子知道他有保卫自己的责任和能力,不可能一挥而就,你必须耐心,慢慢来。

5、让孩子接触孩子。我们可以多带孩子出去,多和其他孩子接触。因为对妈妈来讲,孩子需要什么,情感,物质等不用孩子说妈妈就明白,但对其他人,这么小的孩子就需要学习和锻炼。所以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伙伴,对孩子交往经验的积累非常有帮助。

 

总之,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以游戏的心态对待孩子的冲突,父母是快乐的,孩子也会是快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