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妃之宠:帝王的中年爱情说——《延禧攻略》真真假假历史味

(2018-11-10 23:08:28)
标签:

历史

延禧攻略令妃

文化

影视剧评

分类: 史论史观

https://ss2.meipian.me/user/11155093/c8337ee0aad00001f82d47461ece1f60.jpg-mobile

三个月前,《延禧攻略》热播,女史君也追剧追得昏天黑地,几乎把正事耽搁了,老王在家每日长吁短叹,恨铁不成钢的唠唠叨叨,可是姐姐就是铁了心“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亦巍然不动”……一把年纪任性至此,不过是为了——一个共鸣。

相信很多人跟我的感觉一样,一个字儿——“爽”!要么,两个字儿——“酸爽”!

从剧情上看,魏璎珞是宫女出身,个性鲜明,城府心机深沉还不失人间至善,然后单枪匹马一路打怪拼杀至皇贵妃之位,人生可谓是充满了神奇色彩。

所以说,这是电视剧嘛~

女史君告诉你,事儿可没这么简单!

今天我们不谈职场生存术,我们来说历史,说说《延禧攻略》里那些真真假假的历史味儿。

https://ss2.meipian.me/user/11155093/c8337f112780000150ff184611cedbb0.jpg-mobile

从姓氏与民族来看,编剧没有胡编乱造,令妃的确是内务府包衣出身的汉人后妃。当然,她不叫魏璎珞,这是编剧起的名儿,她姓魏是没错的了,闺名止于出嫁前,真名无从知晓,也不重要了。入宫时为“魏贵人”,之后册封为“令嫔”,就有了名号“令”,美好之意。在清代,到达嫔一级,就是主位,有编制了,换句话说,跻身为中层领导。

《清史稿》“高宗孝仪纯皇后,仁宗之母也。本姓魏,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族入满洲称魏佳氏。”像类似的记载,清宫档案如《清实录》都是非常明确的。

魏氏家族有过两次恩典,其一是魏氏去世前,乾隆帝恩典抬籍“第一参领第十八佐领系乾隆四十年奉旨,将令懿皇贵妃之外戚人等由内务府拨出,编立本旗”;其二是在魏氏去世后,“嘉庆二十三年,改玉牒中魏氏为魏佳氏。”何为抬籍?为何改名?抬籍有两层含义,一是由包衣奴籍抬入旗籍(可能是满八旗也可能蒙八旗或汉八旗),成为自由人;二是由汉八旗抬入满八旗(这种情况比较多)。改名就是汉姓后加上“佳”字,如“佟佳氏,魏佳氏,刘佳氏……”与传统汉人区别,成为满清皇室认可的新贵。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清入主中原后,旗人又有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区别。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这是清政权赖以统治的主要支柱;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清皇室的奴隶,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

魏氏一族因一女而获全族殊荣,被编入满八旗中就算是当时的最高奖赏了,不仅脱离奴籍,还从法律层面上改变了民族成分。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有“绿卡”了,满籍汉人也~

如果你要以为清朝仅此一例就大错特错了,现在很多评论,包括百度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认为她是满清唯一汉人出身的皇后,女史君明确告诉你,这是错误的,待我慢慢道来。

http://img3.imgtn.bdimg.com/it/u=1612053975,2167518354&fm=26&gp=0.jpg

从历史地位上看,魏氏并非评论中所说为清宫唯一汉族皇后。清朝第一位汉族皇后是康熙帝的母亲,孝康章太后。此事要从满清的民族政策说起。

宋辽金时期,女真族一系建立的金朝因大举民族融合之旗而迅速汉化,可是后期金人迅速腐化堕落,最后为蒙元所灭,中原女真全族遭遇灭顶之灾。乃至几百年后同为女真一系的满清从开国伊始便对汉人处处警惕,“宫中守祖宗制,不蓄汉女。“

从《清史稿后妃传》中我发现,从顺治帝开始,事情悄悄起了变化:“……世祖尝选汉官女备六宫,妃与焉。”由于顺治帝倾心汉文化,他的后宫出现了汉女。也正因为有了顺治帝的开禁,才有了后来的康熙帝!

标题党老说令妃是清朝唯一的汉人皇后,可是女史君明确的告诉你,这是错的。咱那位“十全武功”乾隆帝,除了亲奶奶是满人之外,他亲太太,亲妈都是汉人。

来来来,我们看史料怎么说:“后家佟氏,本汉军,上命改佟佳氏,入满洲。后族抬旗自此始。子一,圣祖。”——这是乾隆亲太太,她是顺治的康妃,生育康熙帝,死后尊为孝康章太后。

于是,满人渐渐有了一个习惯,但凡看得上眼的汉人,亦会给他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这就是赐姓和抬籍。大家看清宫很多嫔妃是”~佳氏“的,其原籍要么是汉军旗,要么是内务府包衣,本就是汉人。

末代皇帝之弟溥杰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就说了这个”佳“的秘密,即汉人加入旗籍的意思。我们从史书中发现,的确如此,这样一来,满清贵族与汉人通婚就有了转圜的余地。

http://img5.imgtn.bdimg.com/it/u=1687592040,2169307355&fm=26&gp=0.jpg

接着我们从身份来看,她应该不是宫女晋身,最有可能是进宫便获得贵人封号。要知道,慈禧老太太进宫时的封号也是贵人。女史君找不到魏氏做过宫女的资料,退一步说,就算是宫女出身,位阶一定比较高,也就是说,至少有面圣的机会。

《清史稿》“秀女入宫,妃、嫔、贵人惟上命。选宫女子,贵人以上,得选世家女;贵人以下,但选拜唐阿以下女。宫女子侍上,自常在、答应渐进至妃、嫔,后妃诸姑、姊妹不赴选。”

清代宫女选择的范围只限于内务府各佐领所属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包衣任职佐领、管领以下家庭的女儿。

魏氏父亲魏清泰是内务府内管领,也就是皇帝家奴的管事,虽然是奴籍,也是有一定身份的中高层领导。另外据记载,魏氏的母亲和祖母,曾担任雍正朝册封后宫的女官。因此,魏氏的原生家庭一定是兼具满汉文化的环境。以魏氏家族当时的背景来看,女史君推测,她应该是入宫时就册立了贵人,而不是宫女进阶,最大的可能是富察皇后的抬举,她比富察皇后小15岁,之后还受到了富察皇后的亲自教导。

乾隆帝在御制诗中曾透露魏氏是孝贤皇后玉成于他的伴侣(《孝贤皇后陵酹酒》草犹逮春绿,松不是新栽,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乾隆帝自注: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斫教养者今并附地宫。)从这一点上看,《延禧攻略》剧情切合历史推理演绎。

http://img4.imgtn.bdimg.com/it/u=3816238090,1614478804&fm=26&gp=0.jpg

大家千万别以为包衣出身就一定前路茫茫,内务府包衣虽然出身奴籍,但实际地位并不低,近水楼台嘛,皇室家奴,比一般旗人都要牛。再说了,皇权之下,谁不是皇家的奴才?事实上,在整个清朝,有不少内务府包衣出身,最终成为封疆大吏的例子。

比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他就是出身于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的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曾祖父曹玺是首任江宁织造郎中。此后六十余年,江宁织造之职一直由曹家子孙担任。江宁织造虽然算不上是封疆大吏,但却是天下第一“肥缺”。《红楼梦》中的贾家有多少钱,曹家就有多少钱。而且,江宁织造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负责向皇帝直接呈送江南地区的各种情报,相当于有着钦差的身份,因此就连两江总督这样的高官也不敢轻易将其得罪。曹家只是众多内务府包衣的一个缩影。

http://img5.imgtn.bdimg.com/it/u=3673083162,622473531&fm=26&gp=0.jpg

魏氏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并且个性温顺与皇后相似,这才是受乾隆帝青睐的主要原因。要知道,乾隆的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就是太要强,太较真才让乾隆弃之如敝履。清宫里大部分是八旗秀女,对汉文化是倨傲排斥远胜于推崇,更不要说学习了。而乾隆帝何许人也,他不仅满汉兼通,且素养极高。

清朝有很多“包衣”出身的汉族妃嫔,其得势与她们原生家庭有极大的关系,碰上个醉心于汉文化的皇帝老公,就算是找到精神上的共鸣了。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鲁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尔部察例具奏。”

熹妃是谁,不用我说了吧,这可是乾隆爷亲娘欸。上一步热剧《甄嬛传》就是以她为原型的。关于这部剧,以后女史君找个机会慢慢道来。

仔细看下来才发现,清宫汉族入宫史基本呈现“中间大两头尖”的发展格局。这样说吧,入关前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二帝妃嫔基本来源于满蒙两族。如孝庄太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姑侄三个公主都嫁给皇太极。

清宫汉族妃嫔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大量集中出现绝非意外,史料中的记载比比皆是,这与四帝热衷满汉文化交流有密切的关系。有趣的是,娶汉女的多,公主下嫁汉族却少之有少。

嘉庆后,画风趋向保守,不仅汉人出身的妃嫔大量减少,连蒙古妃嫔也难觅踪迹。清朝覆亡后更夸张,为了紧紧抓住那一点点“末代皇孙”的心理优越感,很多八旗子弟还坚持满汉不通婚,也是汉人好不容易重掌河山,心理上那点自卑感还没过去,巴巴地要嫁女儿给那些满清败家子们,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说起来好笑,玉蝶查查看,满蒙汉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清帐也不可能了哟。

http://img3.imgtn.bdimg.com/it/u=2154814294,1433032169&fm=26&gp=0.jpg

最后,女史君要说,魏氏的成功与个人修养有关,但她的起步并不是单打独斗,是整个魏氏家族的努力。她的起步最早源于家族背景,即内务府上层家族,要知道后宫也是江湖,没有背景很难立足,她的父亲掌握备选宫女的权力,这对魏氏在后宫建立稳固的人脉可谓得心应手。如果她不得宠,也可以随着时间,慢慢的升上去,乾隆帝命那么长,得到个“妃位”的称号也不是特别难。

所以,更重要的是后一点,她本身的性格养成。这使得魏氏不仅得到皇后的认可,也得到了皇帝的喜爱,生下六个儿女,可谓高产,能在后宫过得有滋有味,有些小确幸哦。

网上热议乾隆爱谁,几方互不相让,女史君觉得实在无聊,富察氏与魏氏根本是一前一后的关系,不存在可比性,再说了,看一个男人爱谁谁,看对方的生育情况亦可知晓,虽然不是很恰切,也是一个参考吧。富察氏4个,魏氏6个,一前一后加起来10个娃,乾隆登记在册的妃嫔有40多个,17个儿子,10个女儿,她倆加起来就占了37.3%。我想,多余的话就不用说了。

电视剧美而有料,除了视觉享受,更是文化大餐,一部剧下来,感觉自己学到不少东西,精神很充实。

女史君是个慢性子,先前大家热热闹闹的时候,实在是插不上话,只好一边先凉快着。事到如今,觉得要说点什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