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名寺庙】春游资中东皋寺

标签:
名城史话 |
春游资中东皋寺
宋国英 文/图
珍贵的遗存
http://s4/mw690/0024ISuygy6LvZxGzzJ93&690
http://s15/mw690/0024ISuygy6LvZDtCLc2e&690
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说过东皋寺历史悠久,香火很旺,古迹珍贵,是资中有名的佛教寺院。笔者作为一名文史研究的爱好者,三十年前曾邀约朋友上去游览,亲眼目睹过山上的古青石牌坊、天池和残留的殿堂房屋。2011年3月初,再次登上东皋山, 只见山下几条通往山上的小路皆是用原东皋寺殿堂地面石板、屋基石铺成的,山上1000余平方面积大的地面上,随处都能看到过去古寺的瓦砾、砖块、残缺的石刻造像。废墟中的石缝里已长满了齐人高的荒草,无数棵古树的枝叶在微风中摇晃,再没能听到古寺的钟声和古刹的梵音,再没有见到香客的踪影和袅袅的香火,显示出一派凄凉的景象。
http://s10/mw690/0024ISuygy6LvZHwbEt49&690
如今,昔日雄伟的殿堂和古朴的僧房已无踪无影,仅存着荒废的天池、破旧的石坊和少数残缺的石雕造像及山腰上的和尚修炼洞窟、山崖上的石窟等古迹。山上一位老农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山上古寺都还有些殿堂和僧房,经常有香客和游客上去敬香或玩耍。古时候,寺中天池里长年不枯,供全寺僧人及香客每天饮用,过去天池里养着一只金螃蟹,上世纪50年代初,前来探测地质的地质队员将金螃蟹捉来煮熟吃后,从此天池里再不见清澈纯净的水了。
古寺唯一尚存一座雕刻精致的大青石牌坊。此建于明代的“静觉禅林”石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资中人为颂扬刚直不阿,大胆揭发奸相严嵩父子冒领军功枉法的资中籍明代御史周冕而修建的,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东皋寺现存石坊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上面雕刻非常精美,工艺极为精湛,形象异常逼真。其里面上方中间刻“静觉禅林”四个大字,稍下精雕细刻着龙凤呈祥图案,显示家乡富裕的生活;外面上方中间刻“清虚一览”四个大字,稍下精雕细刻着鲤鱼跃龙门图案,寓示家乡人才辈出。石坊里外两面上方的左右侧,也分别镂空雕刻着精美花卉图案。坊上还有“文林郎知资事庐陵周冕”等文字。石坊外面右下方保留着一尊没了头的武士石像,静静地守护着这座为纪念铁面御史周冕而建的石坊。
http://s10/mw690/0024ISuygy6LvZSgMKR99&690
如今,从大遍的古寺遗址上看到的几处用寺庙废去的石块和砖头砌成的炉灶,还能猜想到这儿也曾时有人结伴而来野炊,给这破败荒凉的古寺留下了一丝丝人气,也或许仍有没忘记铁面无私的朝廷直臣周冕的人,曾来过古寺石坊前凭吊这位明代资中籍伟人。
石坊意义重大
东皋寺现存的“静觉禅林”石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资中人为颂扬刚直不阿,大胆揭发奸相严嵩父子冒领军功枉法的资中籍明代御史周冕而修建的,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
http://s14/mw690/0024ISuygy6LvZXyrtHdd&690
据史料记载,周冕(?—1567),字叔敬,资中人,明代贵州道监察御史。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中进士,授太常博士。奉旨使晋,藩王赠以重金,他却坚辞不受。周冕向来为人刚正不阿,坚持正义,直言敢谏,曾多次触怒嘉靖皇帝。他被贬为云南通海典史后,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拜在他的门下,“滇士宗之者数百”。尽管他贬谪到边远之地,但“位卑岂敢忘忧国”,仍抱“文死谏、武死战”的信念,始终不畏权势,敢于慷慨陈词。后来,嘉靖皇帝考虑到他的忠诚,想到这么多年了,他的牛脾气可能已改,便又把他召回京城,升任兵部郎中。
当时朝政由严嵩和严世蕃父子专权,干了不少祸国殃民之事。在靖边之战中,严世蕃为了冒领军功,虚报有个“勇冠三军”的儿子“严效忠”的假战况,周冕得知后极为愤怒,大胆揭发了奸相严嵩父子枉法之事。他在向皇帝的奏章中写道“臣悉心廉访,未有名效忠者赴军门听用,其姓名乃诡设,臣如不言,陛下何以知其奸?臣职守攸关,义不敢隐,乞特赐纠正,使天下晓然。知朝廷有不可幸之功,不可犯之法,臣虽得罪,死无可恨!”可是当时不明是非的明世宗冤枉周冕,责怪他是存心报复,下诏将他逮捕入狱,严刑拷打,周冕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被誉为“铁面御史”。
周冕的书法和诗文写得非常不错,县西一百里的月仙洞,留下有他的《游月仙洞》石刻诗文:“崖花朵朵烟霞锁,云树重重石窖封。泉涌似通银汉脉,客游疑到广寒宫。”资中重龙山永庆寺(1991年6月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来鹤亭(始建于宋代、明嘉庆年重建)的《重建来鹤亭记》,碑文撰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作者向宗哲(资县人,进士,历官郎中、兵备副史、承德郎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左参政、浙江海道副使、刑部郎中孙宏轼(正三品官位)篆额,由周冕丹书。
周冕免官还乡将近20年,在县城北郊重龙山上永庆寺(1991年6月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东六十里石峰山龙山寺(始建于宋淳熙五年,明成化壬寅年僧怀清重修)等地设馆讲学,一时世风大进,读书之声不辍于耳。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录用先朝直臣,任周冕为太仆少卿,他当年末赴而卒。周冕死后葬于县城北门外两路口的宁国寺(2007年四川省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前西汉著名辞赋家、谏议大夫邑人王褒墓的附近。明朝万历三年(1575),资中民众为纪念这位铁面御史,于是在东皋寺修建了这座石坊,知县事卢陵在坊上题记。明万历八年(1580),奉明神宗皇帝的诏令,在县城北五里还为他建有周公祠。此外,在县城北关外建有周御史故里坊,县城东街为他建“坤维正气坊”。
http://s7/mw690/0024ISuygy6Lw0130r406&690
清末蜀中名儒名山人吴之英撰有《明监察御史周冕墓》挽联:“以后谁可继先生,每回思御史弹章,琅琅磕磕,传闻失仿像,忆畴昔梦杳衣冠,今日卮酒荒苔,为幸归迁谪遗体;未必精魂依堆墓,但留此空山华表,郁郁葱葱,岁时荐馨香,诸子孙涕零羔韭,将来豸服素琏,何敢忘忠孝家风。”县城北门外状元街文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忠孝祠内,竖立着祀他的牌位。
如今,东皋寺明代“静觉禅林”石坊因经历数百年的风雨,风化十分严重,已濒临倒塌,真让人痛心!目前,全国各地保留下来的既具有精湛雕刻艺术水平,又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明代古迹已相当少见,应该及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抓紧抢救性地维修加固。
本文参考:
《资州直隶州志》(清代嘉庆二十年即1815年出版)、《资中县续修资州志》(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出版)、《资中县志》(1997.10版)、《佛教志》、《中国对联集成四川卷》(资中分卷)。
原文发表于2011.3.20《内江日报》、《内江新闻网》,本文内容已有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