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察 苌 弘 洞
宋国英文/图
2013年10月16日,《内江揽胜》资中篇写作组一行冒雨专程考察了位于资中县城发轮镇龙水村的苌弘洞石刻摩崖造像和距苌弘洞半里许山崖上的龙水村(隋为资中郡龙水县)大佛。
http://r.photo.store.qq.com/psb?/V11yf2ze3hg7ll/Qf4NEWvqrvQWO*1xiWciw70VK56eBFX6bi.bi5z4xDM!/o/dF*ChlBFBAAA&bo=VQOAAnADlAIBABY!察 苌 弘 洞" />
苌弘青年读书处——“苌弘洞”
苌弘(约公元前565-前492年),出生于出生于今四川资中西北边境(今发轮镇)与资阳市相邻一带,周朝贤大夫。他博学多才,通晓天文、历数,精于音律乐理,孔子在“入周学礼”期间,专程“问乐于弘”。唐朝杰出文学家韩愈《师说》曰:“孔子之师郯子、苌弘……”。 http://s16/mw690/0024ISuyty6EEWz59iT7f&690察 苌 弘 洞" TITLE="考 察 苌 弘 洞" />
苌弘洞右壁隋唐时代的石刻摩崖造像
“苌弘洞”,旧传为苌弘青年时的读书处,其上方和两边是险峻的悬崖峭壁,周围林荫蔽日,环境清幽,洞内冬暖夏凉,洞壁坚实,异常宽敞,能容纳数百上千人。洞右边有一竹林,前面是一遍柑桔林,1953年建“苌弘小学”于桔子林之中。再前方是一块非常大的良田,秋收时节,稻谷飘香。洞的下面曾有一碧潭,即为龙潭,故古时称“龙洞”,洞前方建有龙洞观,其遗址尚存。洞壁有不少凿于隋唐时代的石刻摩崖造像,洞顶壁上的“苌弘洞”石刻,三个大字丈余长,系北宋政和六年赵宗尧所题,今已风化,不能辨识。 http://s16/mw690/0024ISuyty6EEWCJpNR2f&690察 苌 弘 洞" TITLE="考 察 苌 弘 洞" />
座落在资中县城苌弘大道街心花园中央的苌弘塑像
苌弘洞现有近10个造像及文字龛遗迹。其中有北宋资州龙水县令宋克昱建的《龙水县龙潭碑记》(行书)和华阴杨捐记大宋政和三年建《龙洞观碑记》,反映了苌弘在此生活、学习情况,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严重,其石刻文字不能辨认。据当地老人回忆,1963年以前,苌弘洞正前方还有两块并列书写着“孔子拜师,苌弘授乐”的大石碑。
http://r.photo.store.qq.com/psb?/V11yf2ze3hg7ll/GwE2O*VCz1RCOD7ONsr*FUOAIQrVBiUsizljR67JLag!/o/dDGxGlFIBAAA&bo=VQOAAngDmgIBABA!察 苌 弘 洞" />
龙水村(古龙水县)唐代摩崖造像
“资中祀苌弘其来旧矣”。古时资中人为纪念苌弘不仅专门为他修建了“苌公祠”,还在资中文庙忠孝祠内,竖有苌弘的牌位,又在州城北郊两路口建有“苌弘故里坊”。现资中文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大成殿内,塑着据传为全国文庙大成殿内唯一的孔子站像。即由于孔子历来尊师重教,便一直躬身站立在老师苌弘的故乡。
http://r.photo.store.qq.com/psb?/V11yf2ze3hg7ll/f2xFJ3CquwNrDouZ.3nMTidPQMCd87dn09R4.3jxytA!/o/dC2EEVFMBAAA&bo=VQOAAnADlAIBABY!察 苌 弘 洞" />
1988年12月县人民政府立文物保护石刻
始于隋末恭帝义宁二年(618)的龙水县的县城,仅距苌弘洞一公里许,北宋治平元年(1064),著名文学家、历史巨著《资治通鉴》三大主编之一范祖禹到此任过县令。
http://r.photo.store.qq.com/psb?/V11yf2ze3hg7ll/3rrInf*355drgsITz2OlsCcsl5ADvry7v6ExCoQ6qvs!/o/dEDzeFBTBAAA&bo=VQOAAnADlAIBABY!察 苌 弘 洞" />
1988年12月县人民政府立文物保护石刻
龙水县与当时的月山、银山都是资州很小的县,距离州城较远,虽然环境恬静,民风淳朴,但范县令到任不久就发现县民缺少文化。于是他上任不久就大兴学校,在龙水县城创办龙水书院。从此,士民皆以读书为乐,一时蔚然成风。至今,资中县城北门外状元街文庙名宦祠竖有祀他的牌位。 http://s9/mw690/0024ISuyty6EEZ4lb3ae8&690察 苌 弘 洞" TITLE="考 察 苌 弘 洞" />
龙水隋唐大佛石刻题记
“宋诗的开山鼻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的现代主义诗人梅尧臣,也曾从千里之遥的安徽宣城来到龙水县访古寻幽。南宋状元赵逵也将苌弘洞作为隐居处,这皆因苌弘生长生活于兹,而成为他们慕名而来的缘故吧。龙水县城遗址,于2007年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0/mw690/0024ISuyty6EEZG2dfPf9&690察 苌 弘 洞" TITLE="考 察 苌 弘 洞" />
苌弘洞壁数处已风化的题记
距苌弘洞左侧仅半里许山崖上的龙水大佛,始凿于唐代,宋代时辅修,现存造像共数尊,文字龛数处。造像龛高8.4米、宽7.1米,其中间的大佛像高7.4米、肩宽5.2米,造像精美,据称为四川第三大坐佛。记载龙水县的文字龛,位于大佛右边最高处,没能受到人为的破坏,至今字迹仍十分的清晰可辨,是研究龙水县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状况异常难得的重要依据。
http://s16/bmiddle/0024ISuyty6EEZJ9vMX3f&690察 苌 弘 洞" TITLE="考 察 苌 弘 洞" />
“苌弘洞”摩崖石刻造像和龙水大佛,于1988年12月经资中县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这些珍贵的古迹由于缺乏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按照《古城春秋》系列篇内容的顺序,以后将上传《访古寻幽 追忆先贤》—考察苌弘洞的详细内容至博客)
二○一三年十月十八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