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代名贤咏资州八景

(2013-03-19 10:07:12)
标签:

旅游

分类: 资中文史

历代名贤咏资州八景

英(文/)

 

资中县古称资州,是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多为州、郡、专署治所①,川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昔日县城的“三山、六宫、九庙”,城郊的“四观、四岩、八景”,早已为资中老幼皆知。而最负盛誉的要数资州八景,自唐宋以来便是四川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游览观光胜地。明代文学家、史学家曹学在《蜀中名胜记》中评价说:“西蜀领郡十六,而江山瑰奇,资中为最”。历年来资州八景受到无数诗人的赞美和许多画家的颂扬,兹略述于后,以观其胜。

灵岩泉韵 

          

http://s14/bmiddle/715f3cdegdd7244ce0f9d&690
     清嘉庆二十年《资州直隶州志》里的“灵岩泉韵”

县城北郊重龙山古北岩的君子泉,又名灵岩。长期泉水滴沥,四时不绝,忽急忽缓,若断若续,声似弹琴,音韵和谐,故名“灵岩泉韵”,又名“滴水弹琴”。泉壁间布满唐、宋以来的摩崖造像,四周大树合抱,古寺庄严。壁上“唤鱼池”和“君子泉”石刻传为苏东坡手迹。这里环境清幽,名流畅游。宋朝成都人刘大任诗誉:“黛容崖洞倚松开,沥沥云端濑绿苔。夜听玉声元自好,月明何必抱琴来”。宋代外地游人宋京:“资中城郭云山里,北岩正在云山底。翠璧嵌空抱日明,飞阁横斜矗天起。游人只解爱城郭,不知山底幽人乐。六月全无暑气生,三春亦有林花落。苍楠卧月影如轮,乳泉溅雹波生鳞。利名付与百忙者,早晚自由无事身。红莲幕下青城客,五斗留人归未得。衙回不用展山图,直到崖边看秋色。”明代游人张诗云:“灵岩日照紫烟生,滴滴泉声即梵音,万里归来思胜迹,几回游此涤尘心”。古北岩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写入了《中国名胜词典》,成为全国的游览胜地。

  重龙晴岚       

    http://s1/bmiddle/715f3cdegdd7249b02000&690

    清嘉庆二十年《资州直隶州志》里的“重龙晴岚

县城郊重龙山永庆寺建于唐代,雄峙山头,蔚为壮观,古人誉为“西蜀名刹”,古人曾用“人如醉酒心醉寺”的诗句来赞美它。寺门牌坊上有一对联云:“镜影远从天上落;岚光晴向日边开。”此联即指“重龙晴岚”景致。原来每逢雨过天晴,山上岚光开向日边,宛若幻景。明代张诗云:“非烟非雾锁重龙,雨霁尤奇色更浓。老树模糊山掩霭,游人如在百云中。”更是非常形象地描绘了“重龙晴岚”的美丽景色。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重龙晴岚”的匾额悬挂于永庆寺前牌楼。站在寺前凭栏眺望,江山城市历历如画,资州八景尽收眼底,景色瑰丽。远处群山连绵起伏,峰青岭翠,景物灵秀;近处古城寺宇如林,粉墙黛瓦,飞檐流丹,古色古香。沱江碧净如练,缓缓东流,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五代前蜀年间(916—933)盘石县令冯铢在此留下:“青松崖上紫烟生,崖下仙人约旧盟。驻马看碑惊化鹤,暮云回首万家城”的诗句。明代御史杨瞻留赠诗云:“古资城里山头寺,千尺佛楼入远空。藏聚根源依跨风,逶迤形胜踞盘龙。啼猿老树南山耸,浴象灵池西海通。多少松声如鼓瑟,铿锵常借四时风。禅林雄占高山顶,石磴层层遥接宫,骚客呤诗无睡鹤,灵池沸处有潜龙”。永庆寺规模宏大,殿堂完整,现为省级文物单位。寺内有辛亥革命爆发时诛杀清臣端方的历史见证物—“文命诞敷”木牌楼、来鹤亭楼、三贤祠、古城墙等珍贵的古建筑。

古渡春波

            http://s10/bmiddle/715f3cdeg7c8b6e2555f9&690

      清嘉庆二十年《资州直隶州志》里的“古渡春波

县城东郊唐明渡,两岸双塔遥相对峙,高耸入云,紧锁江心。每当春天来临,这一代春光融融,江水如练,江面波光粼粼,风帆点点,两岸绿树青山、彩霞浮云、古寺古塔倒映水中,景色奇妙。若驾一叶轻舟在此野渡,如临蓬来仙境。明代蜀府教授苏秉一诗誉:“渡头有客唤扁舟,白鹭忘机水上游。极目春波光荡漾,一时佳景似瀛洲。”明人夏宏诗云:“遥望岷山玉垒东,渡头春涨日初融。晴穿杨柳丝丝渌,暖蹴桃花片片红。”渡口附近的古东岩,又名罗汉洞,是资州古四岩之一。岩壁凿满宋代摩崖造像,其中的“释迦拈花微笑像”独具匠心,别拘一格,《四川日报》曾介绍为国内少见,四川仅资中发现。像旁有从湖南浯溪翻刻来的唐代书法大师颜真卿所书的《大唐中兴颂》石刻。四川仅剑阁、资中两地发现,而资中的保留更完好。古东岩已编入《中 国名胜词典》,为全国游览胜地。
 
醮坛云梯

                           http://s8/bmiddle/715f3cdegdd72512c8247&690

       清嘉庆二十年《资州直隶州志》里的“醮坛云梯

县城西郊醮坛山,世传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和僧人李阿修练于此,唐玄宗曾派人在此寻访李阿的仙踪,朝廷遣使在此筑坛设醮,唐代为道教胜地,有五代文学家杜光庭《北帝院记》石刻可资佐证。山顶有寺院、岩壁有造像,山间凿石百级,远望高入云天,故曰“百步云梯”,又名“醮坛云梯”。北宋著名史学家范祖禹诗誉:“醮坛高倚碧天开,中有青都白玉台。雾涌云旌乘月去,风吹仙乐下山来”②。明人赵弼诗云:“仙侣登真去不还,云梯重叠尚依然。雨余石磴莓苔滑,烟暝空潭草树连。砌石荒凉铺鸟篆,断碑剥蚀腻蜗涎。我来游览舒怀处,闲诵南华第一篇。”附近古西岩,为资州古四岩最幽深处,唐代刺史王师闵有诗云:“嵌空石洞古,飘洒玉泉吐。飞流势不定,散作松间雨”。可见这里风景清幽名不虚传,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岩壁布满唐、五代造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渔灯晚照    

        http://s11/bmiddle/715f3cdegdd7254d32c6a&690     清嘉庆二十年《资州直隶州志》里的“渔灯晚照
 县城南平波门滨临沱江,这里江面宽广,波平如镜。江上中坝野草丛生,芦苇森森,飞鸟成群。每逢秋天到来,天高云淡,清风萧萧,江水如洗,清澈明净,洁白的芦花在徐徐秋风中如雪花飞扬,使人眼花缭乱。中坝四周水阔浪静,游鱼成群,渔夫不绝。夜幕降临,盏盏渔灯往来如梭,照亮了江面,映红了沙洲,市街的歌舞乐声扬于江面,汇成曲曲良宵美景的颂诗。若携同伴友循江踏月,但见渔火点点,金波无垠,又闻歌笛悠悠,渔歌唱晚,景绝诱人,良多趣味。明人苏秉一诗誉:“晚空声断数归鸦,蓼花明照落霞。笛韵好音来市迫,日西倒影入川斜。沙金点点暗生色,渔艇遥遥如泛槎。鸥鸟惊人忽飞去,残红尤带过津涯”。清代资州州牧刘炯诗云:“空江一带秋,芦花白于雪。中有打鱼人,灯光任明灭。”清代资州训导苟诗曰:“夕阳西下飞白鹭,一片苍烟迷古渡。明灭灯红荻苇间,此中定有渔人住。”诗人们真实地描述了“渔灯晚照”的景致。

珠江夜月

                        http://s8/bmiddle/715f3cdegdd725a50de17&690
           清嘉庆二十年《资州直隶州志》里的“珠江夜月

在县城水南镇临江边。史料记载:“苌弘(孔子之师,周朝大夫)之血变为碧珠”、“碧血化珠流入资江滨”,故沱江流经资中境内一段称为“珠江”。江岸悬岩之上水南古镇寺宇巍峨,鳞次栉比,高低错落。每当皓月当空,市民倚楼凭栏凝视江面,只见江水浮光耀金,静影沉碧,明澈如镜,景色旖旎。明代御史张元电诗誉:“晴江一曲自悠悠,石镜当崖玉气收。潭底倒悬千尺影,波心摇动万轮秋。夜凉露浴清辉净,野阔风飘素魄浮。遥忆王孙游赏处,相随鸂鶒渡芳洲。”清代资州州牧刘炯更形象地描绘出“珠江夜月”景色:“珠江澄净暮云收,皎皎金波天际流。自是清辉摇碧落,玻璃万倾色含秋。”清末状元骆成骧诗曰:“百尺绿崖阴,清沱一俯临。碧天空水底,珠月定江心。”

 盘峰暮雨  

http://s9/bmiddle/715f3cdegdd725db6ee08&690

   清嘉庆二十年《资州直隶州志》里的“盘峰暮雨

县城西郊磨盘山,峰峦陡峭,异常险峻。每当暮雨到来,遍山轻雾缭绕,一片苍茫,望不见峰巅,看不清山底,难分辨天上地下,整座山峦都在云雾之中。明代举人孙衡有诗誉:“层峦盘结秀而幽,半耸青苍足望游。绿树凄迷烟晚重,翠微雨初收。几声牧笛来天外,一曲樵歌隔陇头。自是乾坤横绝处,还分霡霂润田畴。”清代资州州牧刘炯诗云:“嶻嵲上无际,参天一峰独。...夕阳忽西沉,底事金鸟速。暮色与山光,苍然纷满目。...归鸦湿更飞,投林向何宿。遥望翠微巅,疏灯出茅屋。”清代训导苟诗曰:“金乌初下夕阳低,烟雨何时足一犁。独有盘山峰最曲,不言膏泽沛东西。”

北田秋风  
 
 http://s12/bmiddle/715f3cdegdd726124b2db&690
      清嘉庆二十年《资州直隶州志》里的“北田秋风

县城北关外谷田坝,平坦开阔,土地肥沃,金秋时节,沉甸甸的稻谷一片金黄,在阵阵秋风吹拂下,如金浪荡漾,尤如片片黄云在飘舞。收获以后,全坝关满了的秋水,白茫茫的无边无垠,风儿荡起阵阵涟漪,景色迷人。清代训导苟诗誉:“秋来眺北田,新稻黄云布。冉冉斜风吹,香闻十里路”。清人刘炯诗云:“豁然见平旷,田畴交相通。是时万宝成,玉粒摇金风。黄云压陇断,不辨西与东。朝夕尽胼胝,所望粳稻丰”。

资州八景有山水园林、名胜古迹,有花鸟禽兽、天文气象,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一体,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相映成趣,景色奇丽,极为迷人,因而自古受到诗人们的高度赞赏。他们赋诗填词,不仅生动地描写了资州八景优美的风光,也客观反映了他们游历时的真情实感。不少画家也喜欢挥舞彩笔来描绘这些美丽的风景,如清末四川著名画家杨春梯,为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饱蘸浓墨把资中八景搬上画册,并在国内画刊上发表③。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长期身居海外,却时常思念故地资中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他在1956年寓居法国巴黎时,将无限的乡恋和爱国之情凝聚于笔端,绘出了《四川资中八胜》图,并于当年7月在巴黎展出,1960年又在新加坡展出④,后来还在台北展出。19834月他世逝以后,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张大千遗作展》中,其早期思乡代表作又是《四川资中八胜》图,可以想象张大千与资中的情结之深。他的这些画工笔细致,画技精湛,激起无数海外游子眷恋故国的情思,使古资州八景不仅载誉全川,而且闻名海外。

附:张大千先生的《四川资中八胜》图

      滴水弹琴(灵崖泉韵) 
             http://s1/bmiddle/715f3cdegdd7266f66ce0&690  
 
   重龙晴岚(重龙晓霭)
 
  
     古渡春波 
 
      百步云梯(醮坛云梯)
 
                                              
 
  北田秋风(麦田云浪)
    http://s11/bmiddle/715f3cdegdd727b71063a&690                            
     倒挂琵琶
 
 

注释:

①资中自西魏废帝二年始,历隋、唐、五代、宋、元末明初、清皆为州、郡治所,民国廿四年为四川省第二行政专员公署,1950年专署迁内江市。

②范祖禹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三大主编之一,曾知资州龙水县。

③详见《内江文史资料选辑》(一)。

④详见《四川省文史资料选辑》。《张大千传》(下)P570页等对此均有记载。


                         一九九0年九月十八日


 本文于1990年11月25日刊自《四川文物》1990第六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