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赶晚集: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卡洛斯卡帕

标签:
威尼斯双年展卡洛斯卡帕 |
分类: 亚德里亚之光 |
最清秀的斯卡帕:威尼斯双年展售票亭by Carlo Scarpa
亚得里亚这个系列的开篇是威尼斯双年展。有感于我的写文速度严重滞后于出行时间,总是将那些具有时效性的热山芋硬是晾到冷。那年双年展回来后不到一个月,终于炒了一回热菜,以双年展为题发了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文。掐指一算,那已是三年半前。
然后,就可耻地弃楼了。再度继续这个系列,是一年多前了。如今收尾之际,今年的双年展又要开始了,才发现这口冷饭还是有必要再热一下。
威尼斯双年展每年都有,单数年是视觉艺术展,双数年是建筑展,都是籍威尼斯本岛东端的Giardini花园和军械库Arsenale进行。14年那一届的建筑展策展人是荷兰籍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即颇有争议的北京CCTV办公楼的设计者。那届的展览水准非常高,无论是展览内容、展陈方式甚至组织手段。我仅去过那一次双年展,但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据经常去双年展的朋友评价,那一届的展在他们看来也是出类拔萃的。
时过境迁,对于那次展览不再赘述。这一篇写双年展,将注意力放在会场的本身的建筑物和景观身上,以及会场所在地威尼斯本岛东段的寻常巷陌,那是一般游客不太涉足的地方。再有,就是在双年展会场遭遇了三个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的作品。这位大神级的建筑师在业内影响力颇大,多为当代仍健在的大师一级建筑师都不掩饰斯卡帕对于他们的影响,很多同行也都跟我说过斯卡帕是他们最喜欢的建筑师。我对斯卡帕及他的作品素无研究,真的是在一个个实景看下来才知道为什么这位作品不多的威尼斯建筑师俘获了这么多挑剔的同行的心。
双年展Giardina花园门口,双年展曾经的售票亭,也是我遭遇的第一个斯卡帕作品。尽管我对他了解不多,只看过一些他的作品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但是这个售票厅一眼看去,它的形式感、材料的组合、尤其是细节的工艺,无不散发着斯卡帕的气息。这个建于1952年的售票厅如今已经停止使用,但仍然是双年展花园最令人瞩目的建筑物之一。如今的售票处是一组临时建筑。这一年的双年展,是我在欧洲最后一次买学生票,难得没有人戳穿我,从那以后再也不好意思装嫩了。是为记。
双年展花园绿树成荫,掩映着几十个各国的展馆,除了主馆面积较大外,其余都是各种风格的小房子,一般由本国建筑师设计。所以展览之外,房子也很有看头。
双年展内的餐厅,外观是座古典建筑,室内则十分前卫。站在室内各处,不大的空间,不同角度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幸好错过了饭点儿,否则人多的情况下会眼晕。
园中的北欧馆是个比较瞩目的存在,方正的格局,通体白色混凝土、石材,通透轻盈。一开始误传也是斯卡帕作品,还真有点像呢。
门口一侧这个大台阶,是个令人瞩目的存在。踏步其实蛮高的,真的上下有点吃力,景观功能更重吧。
方正的空间,6公分宽2米高的两个方向的混凝土薄梁支起了整个屋面,从室内延伸到室外。整个空间中的竖向元素只有三棵树。临时布展顺理成章利用两个混凝土薄梁间的空间做固定。
屋面只薄薄一层不透明但透光的阳光板,整个空间的光线匀质柔和。
双年展意大利馆内的这个花园,是遭遇的第二个斯卡帕作品。规整的不大的长方形花园被红色砖墙围起,三根椭圆形混凝土柱支撑起一片粗朴的被圆弧切割的混凝土屋面。地面的水磨石砖铺装围出一小片水景。
满目都是绿色,覆满了墙、从柱顶与屋面的缝隙间爬出、矗立在水边。。。
不大的庭院,令我在此驻足良久。它从不从位置、向每一个方向望去都会有不同发现。
意大利馆中,一对舞者的排练吸引了我。看了一会发现,原来粉衣女子双目失明,在另一位专业舞者的言语、身体与手势引领下,跟随着共舞。二人也偶有碰撞,但都一一化解。舞蹈和身体接触的过程也是逐渐放松戒备的过程,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全然交付信任的过程。我眼见那盲女子僵硬的肢体逐渐柔和放松,笑容在她脸上逐渐绽放,肢体动作难度也越来越大,那一刻的感动记忆至今。
双年展的会场有两块地方,除了Giardina花园外,还有军械库Arsenale。前者是几十栋各国的展馆掩映在园林中,都是小房子。后者是从前的船厂,一组工业建筑,有开阔的水面、红砖的厂房和船坞。那些工业建筑的柱子和拱券看上去也古香古色的。
那一日在双年展待到闭馆。从展场向主岛中心区走,途中的街巷。这一区很少游客,使真正威尼斯人的街巷。巷间那些万国旗一样的晾晒衣物,很象我国南方城市。
褪去了浮华装饰的街巷,只余生活本身。
这一区的小广场都与中心区不同。那段时间正是世界杯期间,小酒馆门口支起电视,附近邻居、经过的路人都会停下来,或坐或立逗留一会。
落日余晖已尽时才走回酒店附近。威尼斯建筑学院大门,就在酒店后身,也是这一日遭遇的最后一个斯卡帕作品。
雨篷细节。斯卡帕的作品,好几处屋面都与柱顶看上去连接面非常小,好似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