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法海海法Haifa

标签:
海法haifa巴哈伊教空中花园海法法院旅游 |
分类: 迦南纪行 |
提起海法Haifa,脑子里和嘴上总要法海海法的饶半天。仅仅是名字相似吗,使得中国古老传说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与遥远的地中海沿岸的以色列城市拉上关系?直至前不久,我才想出一个牵强的联系。
海法Haifa,这个位于以色列西北部地中海岸边的城市,以巴哈伊教闻名。对宗教了解不多的人很多也知道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空中花园,是巴哈伊世界中心的一部分。巴哈伊世界中心是巴哈伊教的精神和行政中心,除空中花园外,还包括教先驱巴孛陵寝、国际档案馆、世界正义院、圣作研习中心、国际传导中心等。
在以色列,不能谈宗教,尤其对于我这样没有什么宗教情结的人而言,避免无知和冒犯。这块不大的土地上汇集了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宗教,千百年来这些宗教和笃信它们的不同种族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的爱恨情仇实在太过错综复杂,连深处期间的人都是剪不断理还乱,遑论我们这些外人。所以从登上以航飞往特拉维夫的班机开始,我给自己订的原则就是多看多问多听,不评论。
因此,在三大宗教聚集的以色列,有关宗教衍生的事务,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于是,这里的一个城市成为三大宗教之外的又一宗教中心,即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巴哈伊教,旧译“大同教”,据说是现在世界上仅次于基督教分布第二广的宗教。在国内这些年来也有越来越多人们听说它的名字,恐怕更多是因为国内著名地产商某氏夫妇笃信的缘故。
巴哈伊教最早脱胎于伊斯兰什叶教派,是一神教,信奉唯一、不灭、永恒、全知的神。这个神并非人格化物化,这个神不可知、不可触,但可被受造者感知。巴哈伊教同时接纳世界上所有主要宗教的有效性,也认可所有这些宗教的创始人和先知。所谓“大同”也。
海法这座以色列管辖的城市,历史上被不同族裔反复征服统治过,犹太人、穆斯林、基督徒在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比例随之发生变化,但基本以这三类族群为主。何以在三大宗教之外,这里又成为另一主要宗教的精神与行政中心?是否能被其他宗教及以色列政府所容?或许是因为起源于伊朗的巴哈伊教自其诞生之时就不为所容,不断被侵害?有同样经历的犹太人感同身受因而在自己的国土上给与它一席容身之地?巴哈伊教在此如何运作?这是我对这个城市及其宗教最大的好奇。
巴哈伊教的世界正义院在1995年发布的文件或许可以为我们释惑----
“……以色列民众可以接触巴哈伊教的相关信息,以及它的历史和基本教义,很多以色列图书馆都配置有关巴哈伊教的书籍,我们也欢迎以色列民众游览灵殿及周围的花园。但是,教徒必须恪守自从巴哈欧拉时代起的严格政策规定,不对以色列当地群众传授巴哈伊教,同样,如果境外的以色列人打算回国的话,也不能向他们传授。若以色列民众问起有关(巴哈伊)信仰的问题,教徒可以回答,但只能提供事实信息,不能使用能够进一步激起他们兴趣的表述。”
----有容乃大。包容和尊重,是解决一切纷争亘古不移的法则。
上面索引文字来自Wikipedia“巴哈伊世界中心”辞条。上文有关巴哈伊教的描述是我在实地参观和搜索了一些相关网站后对于巴哈伊教从个人角度的一点粗浅理解,其主要信息也是来自于Wikipedia。


海法空中花园全景,站在阶梯花园的最上端俯拍。镜头不够,分三张完成。一条轴线从山顶到山下,平地部分是德国街,一直延伸到海边。对于非巴哈伊教徒,阶梯花园只开放顶部和底部两端。顶部既拍片所在地,底部为金顶处的巴孛陵寝。轴线上俯瞰,眼前的一切令人心旷神怡。云开云合下的白色城市一尘不染。这里的海不深邃,却一抹轻蓝延伸到天际。
铸铁大门和大理石围栏后面的花园和轴线。很少喜欢簇新的东西,这里的铸铁、石刻都是崭新,却新得让人心中眼前澄明。
连这里的橘树都散发着尘世外的丰饶宁静。后面的海化作蓝紫的一抹轻烟。
巴孛陵寝,金顶熠熠闪光。
巴孛陵寝充分体现了巴哈伊教的“大同”思想:古罗马风格的穹顶和古希腊的科林斯柱式在基督教堂建筑中常见,柱间的火焰拱和大门上的星月标记是伊斯兰的,而檐口的栏杆式样和纹样与佛教寺院中的汉白玉栏杆又有些相似。。。法海海法,这个犹太人、穆斯林、基督徒聚集的巴哈伊教精神和行政中心所在的城市,与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传说中一个佛教僧人的法号如此容易混淆,是巧合?将“大同”贯彻到底。
沿柱廊转到建筑物后侧,巴孛陵寝的大门在不显眼之处,需脱鞋进入。室内满铺地毯,不允许拍照。内部没有任何具象的神像或图案,只在室内中心供奉鲜花。不大的空间内异香扑鼻。
建筑物外的花园依地势巧妙建立。园中有青铜鼎做装饰,表面似有龙纹,非常东方。
花园不大,位于山间的一个平台上,视野开阔,异常整洁有序,间中一些奇异的植物。不识这种植物,超大尺寸的扁豆状不知是叶是果实的东西从枝头垂下。旁边的青铜花瓶中是金属的花枝,青铜瓶下半截像是古希腊样式,上半截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风格。整个园区的建筑、园林皆有一种出离尘世的洁净。
白皮参天大树。看树皮我们以为是桦树类,同伴中资深景观设计师确认,是桉树类。
山下仰视巴孛陵寝和阶梯花园。以色列境内城市很少浓烈的商业气氛,这一处可口可乐巨幅广告格外醒目。
阶梯花园下端到平地处,轴线继续延伸直至海边。此段街道为德国街,是曾经的德国移民聚集地。街道边一栋栋白墙红顶的石头房子保持了原来的样貌,如今多为餐厅店铺等。这一区应是比较繁华的区域,房子密度却不大,一栋栋单独矗立,鲜见连在一起。正是周五下午,街上行人很少,不知是否犹太人的安息日在周六,大家早早下班返家。海法的这条著名的街道,清洁安静得全然没有城市的烟火味。
住宅小区入口处的铸铁镂花门洞,男女人形拔地而起,在蓝天下亲吻拉手。
漫步在空荡荡的街头,海法也有一座帆船状的建筑。

法院主入口在一个并不突出的角落,门前是与周边写字楼围合出的一个小广场,入口处围着铁马。想到我国各地森严的法院,起先我们没有奢望进去参观。后来终于一试,没想到门内的安保人员欣然应允。以安检严格著称的以色列,法院大楼入口处,只将我和几个同伴的背包过了安检,我们顺利进入到楼内。

室内四层高的公共空间,以连续的开敞楼梯和几个桥连接上下左右的空间。
连续楼梯轻盈的结构。我跟同伴说要拍下照片,回去和结构工程师讨价还价。
楼梯在这个四层的共享空间中是重要的设计元素。
连续楼梯引导至四层的尽端,一个锐角的通透空间。此处可以鸟瞰海法市区。
轻明通透的公共空间,法院也不总是威严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