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越南越意(十六)----一城三面:大城Matera之清冷
(2010-05-06 20:18:58)
Ma-te-ra, 唇齿轻碰,三个音节依次从舌尖弹出,极富张力。
至今,一闭眼,Matera的影像仍然在我面前清晰地缓缓流过:阴云密布下的清冷、夜晚满城灯火的温暖华丽、清晨艳阳下的妩媚----不到二十四小时的停留时间,我有幸体验了这座城市三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她的每一面都令人屏息,如同临走前我在酒店附近的小教堂Chiesa di San Pietro Caveoso门口拍的那段DV。我的镜头缓缓移动时,一段古典乐还是宗教音乐适时从教堂的扩音器中响起,舒缓的张力与激越。艳阳下,我被眼前亘古不移的石头城震撼得几乎不能呼吸。
这座城市,无论从人口还是城市规模,都是一座小镇。她的气势,让我宁愿称之为“大城”。
Matera位于意大利南部Basilicata大区,亚平宁半岛靴跟的根部,人口只有六万多,是意大利四十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之一。Matera以石窟民居著称,是人类最早的居住地之一,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至公元前三世纪由罗马人建城,历史上被不同民族统治过。
我们所住的Matera老城区Sassi为洞穴民居精华所在。Sassi意为“石头”,是此地特有的凝灰岩。所有房屋凿岩石而成,可谓是真正的洞穴。Sassi地区很多街道、台阶、花园其实就坐落在洞穴顶上。房屋和街道沿山势如自然生长一般依次建造发展,形成整座古城迷宫般迷人的布局和城市肌理。
到上世纪中期,随着自然条件的恶化,城中许多古井干涸,房屋年久失修,逐渐使这里变成不宜居之地。1950年代,意大利政府强制这里的居民搬迁到新城,但仍有部分人留了下来。到1980年代,这里仍被视为意大利最贫穷的地区之一。1980年代后期,随着Matera申请世界文化遗产,Sassi古城的魅力重新为人们所重视,古城和洞穴民居经过修缮不仅仍能居住,而且发展成时髦的酒店、餐厅、店铺,而外观仍维持古老的样貌。
这里的居民可以自豪地夸耀,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地方,人们居住的房子和他们的9000年前的祖先居住的房子一样。
我们一行人打破了古城的寂静。小车把大家的行李直接拉到酒店,我们步行进城。这一程宛若急行军一般,导游和领队一头一尾不断催促大家快走。很快我落在最后。Matere的清冷气质,在没有人的镜头中更为淋漓尽致。
有一种震撼是粹不及防,瞬间被击中。而另一种震撼,如同麻醉剂一般,一点一点,沁入骨髓。我就是从这个广场开始迷惑。之前的一段路,与我们走过的南意古镇没有太多差别。然后,这个白色广场突然出现在眼前。又是白色。
摩托车上的人冲我们大声招呼---Yamaha!一边竖起大拇指,呼啸而过。真是无奈,旅行总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我知道他们毫无恶意。
入城时是下午四点多,天色阴沉,突然街灯亮起,色温渐变,由冷冷的青绿色一点一点变为青黄、月黄、暖黄、橙红。。。给这座清冷的灰白色石头城逐渐染上柔和动人的光线。
这座城,不同的人反映截然不同。不喜欢她的人称之为“魔鬼城”;还有一些人如我,被震撼得呆住。在这里错失时空,意识几乎停滞,手上却是极快,不停按下快门。只听见自己的深呼吸声和卡卡的快门声。仿佛灵魂出窍。
Mel
Gibson自编自导的电影《基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便是在Matera拍摄。到了这里便知为什么在此取景。据说连梵蒂冈教廷都嫌画面血腥而禁播了。
酒店附近的小教堂Chiesa di San Pietro
Caveoso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