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猪龙欣赏

标签:
藏品:红山玉猪龙 |
http://s11/mw690/0024I6AWzy764UrYOW6aa&690
玉猪龙是我国古代对发现于红山等地的一种玉器的称呼,又名玉兽玦。被认为是龙的最早雏形。但由于外形特殊,考古界对于该玉器定义为猪还是龙争议颇多,还有人认为这是熊。其用途尚不明确,多认为是宗教礼器。
红山等地发现的玉器。玉猪龙的背部均有一两个对钻的圆孔,似可作饰物系绳佩挂。据出土时成对位于死者胸前的情况看,用作佩饰的可能性极大。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龙,雕琢精细,造型古朴雄浑,为迄今所知最早的玉龙,极其珍贵,有"华夏第一玉龙"的美称。
一般来说,原始人的图腾大多来自于某种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动植物,而原始艺术大多是对自然物的一种模仿。
由于玉猪龙的头部明显具有猪的特征,大多数人认为玉猪龙的原型可能是猪。
又因为它蜷曲的身体特别像虫,也有人认为玉猪龙的原型来源于金龟子的幼虫蛴螬。而据研究,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原型很可能是猪的早期胚胎。
玉猪龙为岫岩软玉,通体呈牙白色,肥首大耳,吻部平齐,三角形切口不切透内圆,身体首尾相连,成团状卷曲,背部对钻圆孔,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整器似猪的胚胎。
首尾衔接如环形的玉猪龙,较多地保留了猪的形象,属于早期的作品,很有可能是"猪乃龙象"这一古谚的最早源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猪龙慢慢首尾分离,头上长出了鬣或角。而蜷体玉龙同样为岫岩软玉,呈墨绿色,短龙首,吻部前伸上噘,鼻端截平,双圆鼻孔,梭形目,长鬣扁薄,明显地具备猪首的特征。
红山文化分布的地域,是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老哈河上游宜农宜牧的农牧交错地带,农耕文明的发展是伴随着牧业的发展而相辅相成的。
玉猪龙一般采用辽宁岫岩软玉,矿物成分主要为粗细不均结晶状透闪石,玉料偏青或偏浅黄色,也有黄色的,一般硬度在6~6.5,比重2.9~3.1。一般为蜡状光泽,也有一些呈玻璃光泽。
玉猪龙纹饰都比较简单,常用的纹饰就是简单的瓦沟纹或阴刻线,一般用减地阳起的方式表达。
红山文化区域内经考古发掘的墓葬只有石棺墓和土坑墓两种。石棺墓一般在辽宁朝阳市境内较多发现,土坑墓多出现在内蒙古赤峰一带。由于石棺墓是用大量石板结合粘土夯实而成,一般保存性较好,不易渗入砂土也不易受沁;土坑墓处在气候环境比较干燥,戈壁化、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一般土壤成分严重缺水,沙土化比较严重,玉器有不同程度受沁。因此,玉猪龙大多保存得比较完好,只有极少数玉器出现鸡骨白现象,大多玉质还呈原色,蜡状光泽。
玉猪龙都出自于墓葬,所谓小墓出小件,大墓出大件。而有代表性的玉器(如玉猪龙、勾云形玉佩、玉箍形器等)大多都出自于红山文化的大型墓葬。据研究,这些墓的主人应为原始社会首领或者部落巫师。
前一篇:看看你见过多少种文玩菩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