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良渚玉琮欣赏

(2015-10-26 09:40:14)
标签:

藏品:良渚玉琮



http://s6/mw690/0024I6AWgy6Wv15BlpH55&690

 

玉琮的基本形制为内圆外方,以示天圆地方。此琮呈方柱状,器型规整,轮廓分明、生坑出土、包浆厚、沁色斑斓。玉琮外表有小眼、大眼的组合花纹。良渚玉琮的形制大小高低不一,一般早期矮,晚期高,琮身均饰有兽面纹,纹饰以四角线为中心,分为四组。此件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兽面纹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

 

http://s6/mw690/0024I6AWgy6Wv1bssfza5&690

 


 

良渚文化是距今五千年的一个江南文明时期。因距杭州几十里的良渚镇出土了若干新石器时代的精美前人遗物而得名。其中以大量的玉器和石器,陶器以用遗址而闻名海内外。


http://s13/mw690/0024I6AWgy6Wv1dcj8g5c&690

 

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有待进一步考古确定。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



http://s13/mw690/0024I6AWgy6Wv1gfnAg4c&690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这里,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



http://s6/mw690/0024I6AWgy6Wv1jwvvDf5&690

 


 

  “琮”,据“说文解字”的文字注音“反切”,似乎读为“从”音而非“踪”。中国古代文字有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形声字,不少为多音字。偏旁部首,也有一个现象,是后人多不太理解文字的演进规律。譬如,凡有“王”字边的字,如果是表示质料为“玉”的,这里的“王”字旁,应读做“玉”字边。


http://s10/mw690/0024I6AWgy6Wv1mukwp39&690

 

“反切”,是中国古代对文字表音的方法。如“琮”字,在古文中,多会在“注”或者文字的下边或者右边注明读音“夫碗切”。即读音时,前面为声母,后边取其韵母。合并发音。这在《说文解字》或者先秦经典诸如“小学”、 “尔雅”等国学基础知识文献中,都可观照。



http://s9/mw690/0024I6AWgy6Wv1pek76c8&690

 

   “琮”做为中华文明古代早期新石器时代代表文化,其作用一般认为是祭祀之物。多采用方形圆柱的形式。



http://s3/mw690/0024I6AWgy6Wv1rKbxE32&690

 

在中国古代人类文明文化中,诸多史前文明出土作品中,玉器做为陪葬品,屡见不鲜。但距今五千年上下的良渚文化中玉器文化的精美却令人叹为观止。



http://s3/mw690/0024I6AWgy6Wv1tAggy92&690

 

         特别在收藏圈中见到的玉琮很多、但真正能见到精品的玉琮很少。

http://s13/mw690/0024I6AWgy6Wv1vYgpe0c&690

 

            这件玉琮堪称玉琮中的一绝、也是收藏的玉琮中品相、沁色、包浆、刚出土时原汁原味最好最精美的一件、供藏友欣赏。

http://s4/mw690/0024I6AWgy6Wv1yFbLt23&690

 

                                       室内自然光条件下拍摄

http://s6/mw690/0024I6AWgy6Wv1Att1bb5&690

 

                     收藏良渚玉琮首先要认料、据考证料取自太湖小梅岭。

http://s10/mw690/0024I6AWgy6Wv1Em9M539&690

 

                                         一般良渚出土的玉器上基本上都有乱柴纹。

 

http://s2/mw690/0024I6AWgy6WF2eEoKZ61&690

 

                     而且出土时器物上都有玻璃光、俗称(蛤蚧光)。

http://s5/mw690/0024I6AWgy6WF2if7y404&690

 

                       出土地理不同器物的沁色也不同。

 

http://s10/mw690/0024I6AWgy6WF2rmIOte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