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程改革理论考试试卷
(2011-01-11 20:29:48)分类: 考试练习题专区 |
姓名:
一、选择题(20分)
1、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刻背景是( )
A、工业经济时代 B、知识经济时代
C、网络信息时代 D、农业经济时代
2、不属于引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因素是( )
A、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存在极大的反差
B、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C、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D、基础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振兴教育,全民有责
3、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4、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B、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C、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
5、综合实践活动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它的本质属性是( )
①整体性 ②实践性 ③开放性 ④生成性 ⑤自主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不包括的方面是( )
A、兴趣化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7、下列对“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关系说法不当的是( )
A、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B、强调研究性学习是因为过去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
C、彻底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D、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8、对信息技术教育所承接的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B、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C、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D、提高课堂教学中制作及使用教学课件的力度和普及性
9、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
A、课程性质
10、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1、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改革主要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 )
A、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B、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C、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D、构建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2、“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学生张某长期不做作业,班主任将他安排在最后一排,并不许他与同学们交流,致使张某逐渐荒废学业。教师这种做法违背了课程改革教学行为的(
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C、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自我监控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16、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 )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体验性 D、问题性
17、英国在99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传统的学业成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体现的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B、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C、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D、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8、当前,教育手段的运用出现了(
A、多媒体化、综合化、网络化
C、网络化、教具化、学具化
19、人教社许多教材特别强调科学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加大了对能力培养的重视力度,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即体现(
A、发现法
20、“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这条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
A、学习内容
二、判断题(15分)
1、“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是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之一( )
2、课程改革必须强调学科课程在学校课程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
3、在课程目标上,必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
4、综合课程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 )
5、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实施,因此不需要教师指导( )
6、学习方式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
7、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8、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
9、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重结论甚于重过程( )
10、学科本位论的错误既在于学科本身,也在于指导思想( )
11、所谓“学习共同体”是指师生互教互学,而不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
12、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
13、考虑到众多因素,对教师的评价不宜接受学生家长的参与(
14、考试应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15、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必须要在课堂与固定课时中进行(
三、填空题(15分)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2、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
3、考试改革在内容方面,应加强与
4、课程改革总体规划在
5、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
6、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课程改革实行国家、
7、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主要倡导教师
8、课程改革将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设置
9、建立
10、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
1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12、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
13、当前,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
14、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一种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