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辞职为何屡屡“上头条”?


文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公务员辞职后,“再就业”就不受限制吗?答案是“NO!”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公务员局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意见》,规定公务员辞职时,应如实报告从业去向,辞职后在一定时间内不得受聘于原管辖范围内的企业,等等。如果违反规定,不管是个人还是相关企业,都将受到惩罚。(10月05日 央视网)
但凡提起公务员这个概念,很多人都会不自觉的加上这些标签:权力大、腐败机会多、隐性福利高、工资基本不用、无数人求着他、关系网中八面玲珑、工作稳定。或许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公务员就等于官员,是“有面子”、“有油水”的代名词。可实际上,大多数的公务员都在基层,他们的收入未必有你我高,也未必真比你我过得滋润。都说公务员很闲,可有公务员吐槽说,或闲成猪或累成狗。比如,在北京的机关中看到的公务员,与宁夏一个边远小镇的公务员,可能是完全两个概念。
以往的公务员辞职潮中,一个很大的动力是来自市场的冲击和机遇,所以辞职往往是与“下海”联系在一起的。而近年来的公务员辞职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体制内的压力。从八项规定、反“四风”,到反腐败,养老金并轨等改革。一方面极大地压缩了非法收入、灰色收入、隐形福利等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让社会对于公务员这一职业的定位趋于理性,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
很多人都认为,公务员群体肯定都抵制和反对中央的禁令,因为这导致其隐性收入大为减少。这可能就是一种错觉,一个公务员就曾发帖称,他其实是很支持这些禁令的,因为禁令给他大大地减负了,过年再也不用给领导送购物卡和名烟名酒了。一般人都觉得,公务员都是收购物卡和名烟名酒的,其实不然,只有某些位高权重的领导才会收到这些,而很多基层公务员都只有给领导送的份儿,哪有收的份儿。
再加上随着改革的深入,很多公务员也将注定剥去特殊光环,从事收入不是太高、服务责任很重、生活却很累的苦差。与其都用青春去赌掺了“水”的“面子”和“油水”,还不如赌自己奋斗挣来的蛋糕,这个未来其实更加可靠和稳定。也许你会反驳,既然叫苦,为啥不辞职?一个公务员在媒体上回答,首先父母关难过,他们认定这是“铁饭碗”,不能丢。当然,许多人对当官加薪还有期待,认定熬下去就有可能。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在安逸中失去了斗志,根本不敢想辞职了还能做什么。
记得《中国新闻周刊》)曾报道有位人大的毕业生,参加工作两年,他刻意坚持到单位后擦桌子的习惯,是为“证明自己还活着。”在他读书笔记的涂鸦里,除了入党、结婚,还写着个“混”字。但打开另一个镜头,却发现中国公务员考试连年盛况空前,且每年都会不断突破纪录。
为什么那么多人青睐公务员职业呢?这本来应该只是一个普通的养家糊口的职业而已。在西方国家,一般当政府雇员的都是一些没多少创新精神,循规蹈矩、没有志向、平庸平凡的一部分人,有能力有抱负的人都会选择在市场经济中去当律师、当医生、当作家,去创业当老板。在美国,3%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在法国,是5.3%;在新加坡,只有2%。在日本,就业倾向公务员排在榜单第53位;在英国,公务员甚至进入20大厌恶职业榜;而在中国,76.5%的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
当年的国有企业职工当年是多么的风光和优越,但下岗后却又多么的可怜和低微。从铁饭碗到无饭碗!从摇篮到坟墓只是一刹那的事!更可悲的是,当公务员一旦面临失业后,那些为官的公务员就像动物园里的老虎,养尊处优惯了,已经失去失去了野性和威风,已经连一只鸡都不能杀死了,把它们放入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多数会面临被饿死的命运。而普通公务员就更惨了,他们像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中那些被机器异化的麻木机械的工具人,多数对新的工作手足无措。什么样的水养什么样的鱼,在池塘里长大的鱼放入大海,有几条可以在狂风巨浪的大海中存活?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中国的变化太快了,60年前一定谁都不想做地主,40年前可能有的人会很后悔做知识分子,20年前有的人后悔做国企工人。当然,目前那些养尊处优的公务员们肯定意识不到这一点,或者同思维已经僵化的父母那一辈一样嗤笑,这个社会不会改变!现在如果醒悟过来的人就应该武装自己,摒弃闲适,选择充实,为将来做准备。如果在改变发生之后才醒悟,那么一切就太晚了。
作者:风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