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见不平一声吼”要花多大代价?

(2017-09-12 11:02:00)
“路见不平一声吼”要花多大代价?

 风青杨

 

KTV内,一男子酒后乱性欲性侵同行女子,遭众人殴打。该男子气不过,抡起椅子跑上二楼欲打人,却在踹开关闭的房门时,因反作用力后退,不慎从身后栏杆处仰面坠落身亡。男子家属要求众人赔偿损失130万元。法院:男子自行承担70%责任;5名被告共同赔偿受害人37.7万元。

 

有网友对此质疑:所以不违法的做法是:女子遭受性侵,同行男子礼貌围观?

 

在这个社会中,如果人们面对罪恶时是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如果与罪恶的对抗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人们对抗罪恶的努力得不到应当维护正义的公权力的支撑甚至还会为此受到惩罚,底线就会处在失守状态,冷漠就会成为多数人必然的选择。

 

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太多活生生的例子,即明明是好心救人,最后还要承担责任,让很多人在遇到类似事件时选择明哲保身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还记得几年前山东招远一家麦当劳发生的那起命案吗?一名就餐女子因拒绝给电话号码遭到6名男女殴打,最终不治身亡。该案经媒体曝光后,一夜之间,微博上竟有100多万的评论,其影响力甚至远超MH370事件。面对招远事件,人们为何愤怒?在光天化日和大庭广众之下,将人活活打死,现场竟然没有人对受害者伸出援手。

 

是什么让现代成年人变得如此冷漠?如今见到有人失足落水时,人们冷漠旁观;见到有人跳楼自杀时,竟然有人吹响刺耳的口哨并爆出邪恶的哄笑;街边行乞,当下还有几人相信那是山穷水尽的背井离乡;见到见义勇为者被歹徒报复殴打时,人们惟恐躲之不及……人心之冷漠,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我每每写文章就此疾呼,总会发现一些不同意见。有网友就留言:“有人因见义勇为而重伤,伤得何其轰轰烈烈,活得却何其窝囊。一方面丧失了劳动能力,失去了唯一得经济来源;一方面又要面对巨额的医疗费,可谓是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真是把人往死路上赶呐!”

 

再看看,有多少见义勇为的事迹我们在歌颂,可他们得到了什么?多少英雄为此负伤甚至献出了生命,而受益者往往不露面、不承认,甚至说他多事,而在救治英雄的过程中,医院往往见钱才救治,这不能不令人痛心?好多英雄落个终生残疾,他的下半生谁来给他提供保障?

 

道德丧失逼走好人,在无社会正义体制的保障之下,见义勇为的成本之高,也难怪看客的冷漠?一个好的机制是能“扬善抑恶”,而且可以调节、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鼓励人们见义勇为,托举向善的力量。遗憾的是,在很多时候,都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甚至在某些时候,我们的机制起到了“扬恶抑善”的作用,成为冷漠的催化剂。行善者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行恶得不到应有的惩治,恶性循环的现实,不断的扭曲和异化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岂不叫英雄流血又流泪哉!

 

当一个人行善时,如果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支撑,行善者不仅会得到社会的赞赏与肯定,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少些后顾之忧。与之对应的,对那些打人或“讹人”者的恶行如果及时被查处、打击,自然也是一种震慑,会让那些人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和将付出的代价。

 

“路见不平一声吼”,唱出来容易,做起来难!

 

作者:风青杨 知名评论人。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微博@风青杨V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