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一次为什么网友支持不让座的小伙?

(2017-07-06 08:42:43)
这一次为什么网友支持不让座的小伙?

 风青杨

 

6月30日,上海地铁9号线,一男子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一位大妈上前劝阻引发纠纷。不过这一次,多数网友却站在了不让座的小伙一边。小伙自称当了一天志愿者很累,一开始也准备让座,但老人的过度“劝说”,反而激发了逆反心理,索性不让。

 

这一次,很多人选择支持这位“不让座的小伙”。长期以来,给老人让座让老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趾高气扬,对那些“劝说不动”的年轻人甚至是小朋友非打即骂。看看这几年的几条新闻吧:14年9月4日下午,武汉801路上,一位坐在老年座位上的年轻人因没让座,遭几名老人暴打。13年3月郑州一女孩因未让座被一60岁老人毒打;14年3月沈阳一女子因为让座的时候说了一句“为什么偏偏是我让座”,被老人及其儿子儿媳三人暴打,鼻血直流……类似事件的层出不穷,竟使“不让座就挨打”成了一种现象。

 

长期以来,我们接受的是那种不由分说、脱离了具体场景的道德宣教,对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部分老人而言,他们可能理解不了:一个当了一天志愿者的小伙,或者正处于生理期的女孩,也是某种意义上需要座位的“弱者”。这也再次说明,强制性的道德胁迫,不仅不利于激发道德自觉,还可能反过来削弱社会对“让座”这一道德倡导的认同。(澎湃新闻)

 

公交车上年轻人是不是应当给老人让座?相信多数人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毕竟大家都接受过尊老爱幼的教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价值观深入人心。然而我们也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社会现状:无论是学生越来越沉的书包,还是工作越来越辛苦的上班族,他们想在公交车上坐一会儿的想法也情有可原。甚至有时你就是让座了,也难得到一句“谢谢”。正是这种“你应该给我让座”的霸王心理,使得骂人打人者嚣张,使得公众渐生反感。

 

老年人年龄大了,身板不灵活,这谁都可以体谅,哪个儿女没爹娘,谁忍心看着自己的年迈的父母在公交车上颤颤巍巍?但是不可否认,个别老人把公共场所的座位当成了自家的“沙发”,好像别人坐就侵犯了自己的权益。上车后往座位旁一站,气定神闲,优雅从容,给人以强大的“小宇宙”压迫,一屁股坐下后,更是对让座之人眼都不斜一下。如此状况之下的让座,有时候真会让出一肚子气,说句“谢谢”真的很难吗?

 

更何况,任何规则是双向的,受让者也不是什么都无需做。

 

现如今,在给老人“让座”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以下的情况:

 

1,不道谢(道谢不是必须);

 

2,不返还(下车之前已经忘记了曾经让座的人);

 

3,私自转让(一个老太太把座位让给他的半成年的孙子);

 

4,得意忘形(完全忘记了站着的人很辛苦);

 

5,不回报(让座的人有很重的箱子,受让者却不主动协助扶持)。

 

这些都会使让座者即使让了座也心生不快。

 

部分老人也许认为年轻人不让座是错的,甚至要骂要打。但谁都无权做“永远正确”的道德判官。即便你觉得正义凛然,别忘了,别人可能有着不高尚的苦衷。别说是残疾人,就算是正常人,不让座也可能有各种缘由:车程远,腿站酸,累了一天等,谁也无权指责他们。甚至有些人如电影《搜索》中的女孩一样,正因为自己身患绝症而不知所措呢,哪会想到让座一事。

 

回溯这几年关于让座纠纷的新闻,会发现让座这个问题,从十几年前的呼吁让座、谴责对弱势群体视而不见的无良人群,变成了如今探讨强制让座、暴力索座的道德绑架问题。只是在这十几年里,也许很多当年的孩子们被教育出了让座的自觉,而那些当年某些拒不让座的人也已年华老去。

 

正如网友所说:“现在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来源于有那么一拨人,惯于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一个人可以用内心的道德来要求自己做善事,但不能强迫别人做善事。街上有人快饿死了,你可以自己掏钱给这个人买吃的,但不能强迫别人掏钱买吃的;这个快饿死的人也不能强迫别人掏钱给他买东西吃,否则就是抢劫。公交车上让座与此同理。但“倚老卖老”是一个如今攻不破的难题,否则就没办法解释,十几年前和年轻人抢着挤公交车,十几年后因跳广场舞和年轻人抢篮球场的是同一群人。

 

 

作者:风青杨 知名评论人。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微信公众号:风青杨  作者微博@风青杨V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