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青杨:知耻而后勇中国奶企才会有机遇

(2013-04-09 08:25:04)
标签:

杂谈

分类: 天下事—时评

风青杨:三问中国奶企危机后的机遇在哪里?

 

博鳌亚洲论坛47日下午,蒙牛总裁孙伊萍在分论坛《提振消费:任重而道远》上表示,香港限购奶粉,对中国奶企来说,更感觉是一个责任和机遇。孙伊萍说道,首先要看到中国消费量巨大,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多人从市场购买奶粉。其次,作为中国本土企业家,感到是有责任的。过去消费者关注更多的是有没有足够食品,现在关注有没有健康安全的食品消费。建立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确实任重道远。

 

一问:如何重拾民众对中国奶企的信任?

 

其实蒙牛孙总的此番观点并非国内奶制品行业第一次提出,早在新西兰“双氰胺”乳品事件后,业界就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国产奶粉可趁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力争夺回因三聚氰胺事件而失去的阵地”。除了业界“信心满满”之外,还不少专家提醒国人要对民族乳业抱有信心,但信心崩塌时犹如山倒,重建时却犹如抽丝而且,重建信心要靠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切实实的改进。如同怨妇一般怪“消费者不理性”,或者空口白话地高呼“中国乳业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又或者拿“我孙子就喝国产奶”发誓赌咒,都幼稚得让人发笑。

 

现如今中国人之所以不接受国产奶粉,根本是缘于对中国奶企失去信心。近几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可谓是多事之秋,这家企业的质量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另一家企业的质量丑闻便被曝光,拆了东墙还来不及补西墙的奶粉行业,让不少父母都倍感绝望。然而即便当下安全事故不断的情况下,在众多专家与官员的嘴里,中国的奶粉行业是最好的。言意之下,你喝也得喝,你不喝也得喝。但是真正赢回中国消费者的信心,绝不是专家们喊几句口号就能办到的事。国内消费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目前对国外品牌的婴幼儿奶粉形成了较强的信任度,想要恢复消费者信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二问:中国奶企有没有知耻而后勇?

 

美国限奶!德国限奶!澳洲鲜奶!新西兰限奶!香港限奶!在全球一片限奶声中,如果国产奶粉以麻木不仁甚至幸灾乐祸,以为洋品牌限购就会倒逼国内消费者购买国产奶粉,那就大错特错了。世界奶业市场是开放的,全球总不能都对中国消费者限购,中国消费者总有选择的余地与空间。中国消费者的“崇洋”偏执和无奈,折射的是国产奶粉的耻辱与不堪。一个可以把神舟送上天,把蛟龙送下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产的婴儿奶粉却不能让本国的妈妈们放心,她们舍近求远地到海外去为下一代找奶吃,这是多么令人深思的事情。

 

因此,香港限奶是契机也是警示,国产奶粉若能提升质量,重拾消费者的信任,这对国产奶业和消费者不啻双赢。但是看看近些年,中国乳业伤痕累累,一些乳品行业巨头一度丑闻缠身,斯文扫地。甚至即便发生了奶中掺入三聚氰胺这样的大事,不少乳品企业之后依然安全事故频发似乎一直未能从危机和事故中吸取教训和提高质量。如些一来,国货不给力成为消费者崇洋的最好理由。国人无论爱国情结多么浓烈,但谁也不至于拿自己的身家性命来开玩笑,以身试毒。

 

所以,面对香港限购令引发的舆论热议,中国奶企与其庆幸可能增添了新的商业机会,不如“知耻而后勇”。任何一个重视声誉的企业,都应该为许多消费者的一心向“洋”而感羞惭。今天,德国企业宣布的只给德国人生产奶粉也许只是一种“歧视”,有朝一日海外的奶企们调整了生产和市场策略,不再“歧视”中国人,而是开始更大规模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国内的奶企面临的可能就不再是让人失望这么简单。真正有作为的企业,一定会懂得反思,懂得在对耻辱的感知中艰难前进。

 

三问:中国奶企该如何守住质量?

 

一个企业如果连质量住,还能奢谈别的什么呢?尤其是食品行业。消费者相信国外奶企品牌,无非是认可那些品牌的质量比较可靠。中国企要想在与洋品牌的竞争中赢得一片天地,没有别的捷径,只能是从守住质量开始。在中国的乳业市场中,可以这么说,如果谁真正做到让人放心,谁就基本赢得了市场。只是现在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中国奶企该如何守住质量?

 

其实,不是我们的企业不能生产出高标准的食品,而是他们可以不这样做。不是消费者崇洋,而是有关部门的监管不能给人信心。要不然为什么在国内信誉不高的食品企业,他们的出口产品却照样能被挑剔的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吃进胃里。其中道理也很简单,由于国外食品监管比较严,一旦产品质量出问题,后果很严重。所以我们的出口企业,成本再高也得达标。而中国的监管机构比较而言就总是那么有弹性,甚至让企业可以找到许多“变通”之法,用更节约成本的办法来“搞定”。一句话食品监管不给力。

 

然而爱国货,更爱孩子。这就是市场最朴素的逻辑。食品的底线,一定是安全。如何修复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最关键问题。制订更为严格的配方标准和安全要求,加大质量违规事件的惩罚力度并完全公开;破除垄断,引进民间资本,创建新的生产工艺,孵化更多专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补贴乳业高新技术领域,进一步降低进口奶粉关税,实现充分竞争。唯有如此,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中国的限奶令,才会是中国奶企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文/风青杨)

 

 

 

 

 

文/风青杨

版权声明

网络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报纸杂志使用需微博私信取得用稿授权和支付稿费侵权必究!

风青杨微博:http://weibo.com/youyou52011

微信帐号:fengqingyang896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