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2021-03-14 20:20:22)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津门知名作家李重远(岩波)访问记 

                      藴辉报道(原载《天津文学艺术网》)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三年前,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原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人大副主任散襄军,带领津门专职写作行当的一干人马,前往冀中农村的蠡县,向县委领导拜托:本市作家李重远(岩波)要在冀中农村走访、调研,写作梁斌名作《红旗谱》“续篇”,请大力协助为盼!县委书记史来顺等领导当即表示:一定,一切交给县委宣传部!县人大主任绳兰柱对李重远说:我是从冀中农村基层一级级干上来的干部,这里一草一木都清清楚楚,我会跟你细聊!县委宣传部安排了一位七十岁退休返聘电视记者岳子元老师,跟随李重远采访。岳老师亲历了冀中农村改革开放这些年来的所有变化,他本身就是一口珍贵的信息井,里面有着丰厚的信息源泉。

李重远走向冀中农村以前,在市作协安排下,拜会了天津梁斌研究会前会长郑法清老前辈。郑老已年过八十,是原天津出版局老领导,也是冀中农村乡党。对冀中农村感情深厚,了如指掌。他对冀中农村的发展走向做了基本估价,向李重远阐释和建议了应该写和可以写的内容,譬如,冀中农村多年来的文脉(大儒颜李学派)和武脉(戳脚翻子武功)都十分突出,农民身上有侠气(正反两方面都有),战争年代英雄辈出,和平年代群星璀璨;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半页)成绩突出,皮革、毛纺业领跑全国,当时田纪云副总理考察时题字:“南有温州,北有蠡县。”但伴随的问题严重,如土地污染、黑恶势力等。循着这个思路,李重远和老伴(开车)带着岳老师深入冀中农村,一个村一个村走访,半年后锁定两个红旗村(红星村),做为长期深入的立脚点。

县人大主任绳兰柱和李重远深谈了三次,把冀中农村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一五一十交了底。《红星谱》初稿写成后,李重远发给他,他又写来具体修改意见。天津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于建,是李重远的老同学,对这本书也十分关注,见到初稿后也写来三十余条修改意见。津门著名诗人冯景元、著名评论家夏康达对这本书在重要观点、理念上给予了把关定向。天津作协文学院院长武歆、作家章玺、朱春生也提出了宝贵意见。而在写作当中,散襄军书记直接把李重远叫到家里,阐述他对这本书寄予的希望,特别指出,现在社会上“拜金”问题严重,一部分年轻人中了美国人设计的“奶头战略”,不讲理想信念,一心追求享乐等,要给予正面引导和旗帜鲜明的抨击,强调弘扬梁斌《红旗谱》热爱家乡热爱土地,热爱劳动热爱创造,勇于进取追求光明的精神。

李重远深入冀中农村以后,接触到上中下几方面的林林总总。先进典型必须要看,要听,一般化的村子也应该了解,后进的村子更要知道他们为什么后进。听对方讲听了很多,但他把更多精力放到和各级干部、农民的闲聊上。他提问题,听他们怎么回答。冀中农村的主要问题是人多地少,土地贫瘠,怎么实现致富?早年靠种粮不可能致富,连吃饱饭都难。于是,搞副业、以副养主是他们的主要出路。但搞副业就带来了一系列麻烦,因为有的人教条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许干,与基层农民的愿望形成尖锐冲突,也由此构成书稿中的很多故事。改革开放后,农村致富大潮波澜壮阔向前推进过程中,这种冲突反反复复不断出现。后来刚刚有了起色,致富农民之间又发生争斗,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导致一个规模最大的优秀农民企业家、退伍军人败北跑到北京去注册重新开始创业,后来这个人成为全国拥军模范,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多次受到中央领导接见。他的离去,带走的不光是矛盾,还有冀中农村的经济效益。李重远说,他们跑村庄采访,一般不在村里吃饭,都是返回县委吃食堂,偶尔也和岳老师在路边小店要两个包子或两个驴肉火烧,一小碟炒花生,喝一瓶啤酒,这些当年创业者经常吃的简单饭菜,一边交流对那些矛盾冲突的看法,对一些现象进行“反刍”,此时往往会有灵光闪现。

构思中李重远也思考过天津大邱庄的事例,在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一村,禹作敏打造了一个农村的“独立王国”,最后违法乱纪锒铛入狱;另一个中国第一村的华西村,那么辉煌,但华西村的90%以上的财权掌握在村书记吴仁宝的四个儿子手中,身后诟病很多。加之冀中农村的林林总总,李重远看到了农民身上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尤其多年来的封建意识几乎是根深蒂固的。要把《红旗谱》的红色精神在新书稿中得以体现,他设计了退伍军人郭向前的人物形象。让他带着部队的正统色彩进入这片地区,让他与这片地区的林林总总发生冲突和实施改造。如果设计一个农民出身的村书记,会在村里得吃得喝,乐在其中,做致富的带头人肯定能做到,但他往往看不到农民自身的局限性。这是他采访了很多干得不错的村书记以后的感觉。按照一般标准(世俗眼光)他们已经很辛苦很不错了,再对他们做更高要求,是强人所难的。如他冒昧地建议一个自己有企业的村书记尝试股份制,于是他打算第二次采访他时,就被坚决地回绝了。李重远自知是多嘴了。但在书稿中,对一个在部队锤炼了好几年的优秀退伍军人,允许做这种设计,至少在逻辑上是行得通的。这是他的想法。书稿中“汪家”与“郭家”的过节与矛盾,其实是写封建的王权意识与国家发展的矛盾冲突,王权意识追求的是个人利益凌驾于众人利益之上,与党和国家倡导的为人民服务风马牛不相及,更谈不上推动社会和历史的进步。

这部书稿还想阐释和演绎一个问题,就是当今农村的理想状态究竟是什么,以及怎样实现共同富裕。李重远说,有的人可能对于强调马列主义和党的领导感觉刺耳,而冀中农村的情况,他的体会就是只有以马列主义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才可能减少矛盾和冲突;只有加强基层党的领导,才可能有效遏制黑恶势力的产生和漫延。若在党员干部中搞价值观的多元化,必然带来混乱、迷茫、不该发生的矛盾和恶性冲突。这种情况若干年内不会改变。2018年中秋节,他和北方网的朋友去冀中农村和农民一起过中秋,被农民团团围住,告状说他要竞选村长,结果竞争对手叫来黑社会,举着大片刀威胁,报了警警察也没及时来,差点发生流血事件。事情就发生在几天前。而以往这片地区的流血事件真的没少发生。近年中央不断强调打黑除恶绝不是无的放矢。《红星谱》只写到了1985年。他不想让这种现象出现在新世纪以后的书稿里。而自1978年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5年的这些年里,国家的主流舆论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另类的声音虽有但形不成气候,“自由化倾向”甫一出现就成为被遏制的对象。《红星谱》这部书稿要反映这一时段的故事,尤其继承《红旗谱》的红色精神,就需要站在主流舆论一边。所谓“主流舆论”,需要掰扯的问题肯定也有,但不是这本书应该讲的。

45万字的《红星谱》近期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审查通过,付梓印刷,不日面世。作者李重远(岩波)接受了记者采访,回答了一系列问题。他特别提到:冀中农村很多村干部和农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反映他们的心声。而这本书重点诠释了一个问题:农村的改革开放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农民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离开党的领导就很难成事。即使成事了,也很容易很可能出偏。这个立论也可能会有争议,因为,对于什么叫“偏”,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解释。农村的日子好不好,关键不在于单干或集体化,而在于“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一点在地少人多的地方尤其明显。死水一潭必然受穷。至于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孰优孰劣,“先富带后富”实现不了等等,需要诠释的东西实在太多,不是一本书一个故事所能讲得完的。这本书稿因为“谱”的限定,就带有时间性,是全景式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时间段的故事。能够预示未来而不能“描述”未来。在写作过程中冀中农村的县、乡、村干部提供了大量鲜活素材,李重远(岩波)代表广大读者在此向他们深深致谢!长篇小说《红星谱》,为冀中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敲了金鼓!

==============================================================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与提供大量素材的县人大主任绳兰柱合影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与一直提供帮助的县委宣传部解部长在千里堤合影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走访红星村书记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采访红星村主任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和村干部座谈农村问题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与红星村90岁全国劳模冯建章老两口在一起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采访村毛纺厂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听村主任讲历史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查看红星村庄稼长势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在县委门前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采访小有成就的年轻乡镇企业老板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全县上世纪初最早建立支部的村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村办幼儿园的孩子们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观看村办武校的孩子们练武功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检验脱粒机脱出的麦粒质量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交了一群以种庄稼为生的农民朋友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听红星村秘书田老师讲艰苦创业史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聆听乡镇企业老板的肺腑之言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寒冬里采访红星村听村书记讲土地确权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采访红星村,屋里很冷,写字费劲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采访不得已离开冀中的优秀退伍军人、农民企业家、全国劳模、拥军模范王启发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采访老一代赤脚医生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和老一代赤脚医生合影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采访红星村办学校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采访村办幼儿园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采访红星村办中小学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采访汽车把套企业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观看村姑用缝纫机轧汽车把套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采访村毛纺厂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蠡县的正月灯节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祭奠蠡县革命烈士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礼

来自冀中农村的长篇小说《红星谱》(多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