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六十需惜时
岩波

“要赶快做”这四个字来自鲁迅,它的实际价值,只有过来人才明白。1936年9月5日,鲁迅病后写了名作《死》一文,里面有这样的句子:“这‘要赶快做’的想头,是为先前所没有的,就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记得了自己的年龄。”时隔不久,鲁迅在忙碌中病逝。我有一位八十大几的舅舅,是文革前毕业的老大学生,沈阳的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他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人的身体状况和精力,六十以后一年不如一年,七十以后一月不如一月,八十以后一天不如一天。”他晚年毫不懈怠,把儿子培养成企业家,把孙女培养成清华的博士。应该是他珍惜时间、会使用时间的结果。
六十以前,没有退休,需要听从单位安排;六十以后时间属于自己了,让我加深理解了老舅的话,也更加体会了鲁迅为什么讲“要赶快做”的话。因为时间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而时间属于自己,唯有自己能够把握。六十以后的时间,是数着天过日子,属于“过一天少一天”,需要极其俭省甚至吝啬,以求尽可能多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又因为六十以后积累了足够的阅历,做事往往更加成熟,时间就更加珍贵。那么,六十以后怎样使用时间?我做了粗浅思考,感觉下面几条应该做到:
一,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经夕阳西下,到了“暮年”,已经不是小伙子小姑娘,来日无多,要把自己以后的时间做个大致规划,每年的目标是什么,有可能做不彻底,但不能没有规划;
二,活到老学到老是没错的,暮年还应该继续读书,但读什么书,要选对自己有用的,是非读不可的,再好的书不如自己的生命值钱;
三,人是社会动物,不能与世隔绝,暮年还需要参加社会活动和与朋友交往,但也必须是对自己实现目标有用的,需要掂量一下分量,否则,婉谢;不要顾及面子,这种“面子”与自己的生命相比,逊色得多;
四,当今社会风云变幻频繁,暮年不盲目追随肤浅的社会潮流和一时一变的社会舆论,自己对社会有大体独立的合情合理合法的认识,不乱发议论,不给自己找麻烦,不做让自己下不来台的事。
在自己离世以前,清清爽爽地尽可能多地做好自己的事,心地安然地闭眼,完成人生。子孙后代在怀念我们的时候,会为我们竖起大拇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