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长秘书的一天》获青睐

(2011-01-04 21:08:00)
标签:

杂谈

    短篇小说《市长秘书的一天》已经发表了两年多。最早是刊登在08年10月的《小说月报(原创版)》而小说是06年写成,发在《凯迪》网站上的《原创基地》上。后来我把小说寄给百花出版社的《小说月报(原创版)》,编辑康伟杰给我来电话,说准备刊用这篇小说。当时我很激动,因为网上虽然很火,一晚上的点击率就达到8000多,并不意味着纸媒刊物能够发表。而目前中国的情况是这样:只有知名纸媒上发表的作品,才更有权威性。小说发表过后不久,河南的《领导科学》杂志编辑王惠即打来电话,说她们的刊物打算缩写后转载这篇小说。这对我自然是一件好事,便答应了。时隔不久就登出了。现在天津华文天下的编辑祁定江又找我,说要出小说集,这篇小说非常适合入选。既然如此那就选吧,我给祁编辑打出协议寄去。期待早日成书。还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是小说刚刚在《小说月报》发表不久,一个笔名叫“子瓜”的网友,我米胖网上的博客里写文章赞扬这篇小说,我在搜这篇小说的时候发现了这篇文章,便十分感慨,于是与子瓜取得了联系,感谢他对这篇小说的深入解读。下面刊载子瓜的解读文章:


http://www.mipang.com/blog/331151.d92.htm

浅谈秘书工作及秘书素养——以《市长秘书的一天》中的白明刚为分析对象

作者云淡风清

写于2009-12-24 12:44:00

对于“秘书”一词和这一特殊社会职业,绝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不少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他们自己认同或假想的秘书形象,当然,这些有关秘书的形象绝大多数受到部分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影响。那么,在普遍人心目中的秘书是怎样的呢?换而言之,秘书形象被文学、影视作品一般是如何塑造的呢?不少作品中都将秘书描写成下面这种形象:老总经理的女秘书一般都是较为年轻漂亮的,并且成天什么也不做除了不停地照镜子化妆,多是以情人、第三者的形象出现的;政府机关的男秘书居多,他们都是带个眼镜,欺下瞒上,心机极深。

那么,秘书真实的形象真是如上面所说的这样吗?秘书所做的工作就是一份闲职吗?其实,秘书作为一种职业有着这种职业的特殊性。在无数描写秘书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也不乏有将秘书形象描写的比较客观、具体、真实的,岩波的中篇小说《市长秘书的一天》便是一例。在此,我便以小说《市长秘书的一天》为切入点来谈谈秘书这一特殊职业的工作情况、一些从业素质以及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秘书的要求。

小说《市长秘书的一天》的主人公白明刚是一个省会城市市长刘梧桐的秘书,并且已经干了五年,可谓是一个老练的政府秘书。小说通过白明刚的视角详细讲述了“我”这位市长秘书如何跟着刘市长度过他繁忙而又劳碌的一天,记叙了包括建委开会、看望下岗职工、吃饭、探望金副省长等的事情,及其清晰地为读者描绘了一位政府秘书一天的工作。

我们按照主人公白明刚一天的行动来解读一位秘书的工作情况及一些秘书这一职业的特殊职业素养。

首先,我们来总体上了解一下白明刚一天的工作概况。小说一开始便告诉了我们,白明刚将他所考虑到得一天的工作安排如下:

1800,督促市长给书记打电话,内容是商业街的改造问题,提醒先问候,书记病刚好;

2830,陪市长去市建委,研究政府大楼改造问题,记住要有‘巴洛克’风格;

31000,陪市长看望一个下岗职工,告诉市总工会先把这个人家里收拾利索了,面子上要好看,电视台同去,要录像;

41200,到干部俱乐部,与德国老板谈开发区投资问题,记住政策优惠底线。同时吃饭,控制白酒不过三盅,啤酒不过一瓶;

51400,到实验中学,谈高中‘校中校’收费标准问题,记住悄悄把副校长季红叫来,是市长老同学;

61600,到合资企业电子琴厂,谈合作到期是否续约问题,提醒市长,这个企业一直没交所得税;

71700,到电视台,与总编室座谈最近电视节目安排为什么老百姓有意见问题。记住,台里新闻部、生活部、电视剧部参加;

81830,到五粮液大酒楼吃饭,电视台人员同去,不带设备不录像;

92000,到副省长老金家看望,老金将退,记住老金贪杯,买四瓶茅台(360元一瓶的);

102200,送市长回家,路上顺便给市长儿子捎一个‘背背佳’(市长儿子有点驼背)。

最后和司机分头回家。

由于小说主人公是一名市长秘书,所以他在安排工作时便充分考虑到刘市长作为一市之长时间紧便详细到具体时间。小说中只是写了白明刚工作安排,其实作为一名称职的秘书工作者,每天的工作安排是必须要提前考虑的,只不过现实中一些行业的秘书不需要将时间都弄得很具体,但必须自己心中有数。由于秘书要做这些,他就必须先于一般工作人员上班。当然,在工作之前除了当天工作安排之外,秘书还得回顾前一天或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存在的不足以求改正。除此而外,修饰自己的仪表等是秘书上班之前的必做功课,因为身为一名秘书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单位及部门领导的一个最初形象体现。

接着,我们来具体的看看白明刚是如何协助刘市长度过这繁忙的一天的。

在刘市长到办公室后,白明刚将事先写好的字条递给刘市长。刘市长拨通书记的电话,与书记交谈了起来。在电话最后,小说是这样描写的“……最后看着纸条又关照书记当心身体。”尽管小说没有明示,但我们不难想象出在刘市长打电话的时候,作为秘书的白明刚在一旁提示市长。从他写的字条上写下关照书记身体这样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位秘书,他必须是一个细心、洞察力很强的人,为领导将每件事都考虑的周全,并能够及时提醒,从而减少领导的工作压力。

在陪同市长到建委去讨论政府大楼改造问题时,白明刚帮刘市长整理好相关材料,并“给刘市长的石英保温杯放上龙井茶,沏好,拧严盖子,放进他的提包”,提着包跟在市长后面。在到了会场,当自己妻子所在的建筑设计所杜所长频频向自己点头示意时,白明刚是以手势直接打断。至此,我们从这些细微处可以看出秘书所担任的是一个服务性角色,端茶递水这些看似如旧时仆人所做的事也是秘书的分内之事。个人以为,服务性是秘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大特点。“我”打断杜所长体现的便是一种主次意识,市长作为核心人物,秘书只是配角,在一些诸如会议室等公共场合秘书必须显得低调,不应太声张,喧宾夺主更是万万不可的。而这一点在探望下岗职工中也有体现,电视台拍市长下车、走进屋内看望下岗职工时,白明刚是闪在一旁的,只不过事先关照过相关部门将采访做的漂亮,面子做足。

在去干部俱乐部的路上我一直在车上一直再考虑政府大楼改造的事,也想出了改电视台的点子。路上堵车,刘市长下车协助疏导交通,误点,没能与德国人谈成合资问题。随后的中午饭是杜所长请的并与妻子一起吃的,说白了,他们想通过白明刚将工程从市长那儿拿下来,秘书白明刚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没有许诺。对此,我以为白明刚的所作所为有好有坏。作为秘书,在为领导安排日程安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一些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像小说中堵车及估计堵车时间应在事先考虑到。而老杜的所求白明刚不许诺是正确的。作为秘书,尤其是一些重要部门领导的秘书,在某些问题上原则性一定要强,立场坚定,要知道秘书只是领导的辅佐人员,千万不可凭借自己特殊的职业性质来为自己或家人、朋友谋私。

作为领导身边工作上最为亲密的人,秘书除了安排好领导的日常工作、为领导出谋划策外,对于领导遇到的一些不便于处理的事情、不想回答的问题等等秘书还得学会“挡驾”。具体的还是以小说为例,下午白明刚陪刘市长去实验中学谈“校中校”收费问题时,刘市长被其老同学季红问的下不了台时,趁大家讨论之际,白明刚则是悄悄将季红拽到外面单独谈话,寻求解决计策。此外,在晚上到电视台赴约吃饭时,刘市长喝了三盅白酒时,白明刚为市长换上啤酒。酒过三巡后,别人敬市长的酒都是白明刚代喝的。当刘市长要走时,电视台的台长等人不让时,也是白明刚拦住众人,护卫着刘市长离开的。小说中写的只是一些琐碎小事,秘书白明刚为市长“挡驾”也没有太难及具体描写。其实,作为领导的贴身秘书为领导“挡驾”的事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当找市长的人直接到市委办公室来时,对于市长不想接见和没时间处理的事情、预约等,秘书都必须档在门外。当然,秘书的“挡驾”不能一概硬生生的回绝,所以秘书就需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他得机灵圆滑地将事情处理好。

在小说中,作者还写了一些细节:每次刘市长考虑问题、接见宾客时,白明刚都会写一张纸条给市长;在去实验中学时,尽管刘市长事先吩咐不要叫季红,白明刚还是将季副校长叫过去;听市长夫人的吩咐不让市长多喝酒;在去看金副省长时,白明刚叫司机将车停在甬道上;为市长儿子买“背背佳”。从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秘书的职业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秘书,他应该非常了解自己的领导的性格喜好,按照符合领导习惯来处理一些杂事,而这些一般不需要向领导请示。因此,秘书必须细心、热情。小说中,白明刚听市长夫人的话、帮着买“背背佳”这并不是分外之事,一切为了提高领导工作效率、尽可能不让领导分心的事(哪怕是生活上的杂事)都是秘书的工作范围。以上谈了许多,谈的也较为分散,最后,我将秘书这一特殊职业的一些要求等来做一个总括。秘书这一职业的基本素质能力有三点:、重德、能谋、擅书。秘书要有三心二意:永不懈怠的 进取心、宠辱不惊的 平常心、谨小慎微的细致心和准确领会 领导意图、不断强化政治意识。作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工作者,以下十种意识是不可或缺的: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协调意识、责任意识、公关意识、反馈意识、纪律意识、前瞻意识、创新意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名秘书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技能,要对新鲜事物很快接受并掌握,尽自己最大能力为领导分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