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割麦子》发表于《中国畜牧业》2021年第18期第75页

(2022-11-07 16:20:25)
标签:

散文

分类: 杂志发表


散文《割麦子》发表于《中国畜牧业》2021年第18期第75页



散文《割麦子》发表于《中国畜牧业》2021年第18期第75页

散文《割麦子》发表于《中国畜牧业》2021年第18期第75页

割麦子
作  者 于小燕
刊  名  中国畜牧业
出版日期 2021
期  号  第18期
页  码 75
ISSN 2095-2473
影响因子 0.1038(2019)
关键词 麦子天气预报蛙声收割
参考文献格式 于小燕.割麦子[J].中国畜牧业,2021,(第18期).
摘 要 每年六月,蛙声阵阵,田里的麦子也黄了。麦子熟之前,父亲就已经天天在地里转了。尤其到最后几天,他一天要看好几次。他得仔细观察,等麦子黄得刚刚好,才会下镰。这时的麦子,正在成熟,多长一天,就要增收好多。可是长得太黄了,麦粒就会滚出来,收割时浪费很多。如果遇到大风

散文《割麦子》发表于《中国畜牧业》2021年第18期第75页
散文《割麦子》发表于《中国畜牧业》2021年第18期第75页



割麦子(1814字)


  于小燕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文友拍的一堆麦子,金黄金黄、颗粒饱满的麦子,引起了我对昔日割麦的回忆。


  那时,我已经初中毕业。每年七月,杏子黄时,蛙声阵阵,田里的麦子也黄了。


  在割麦的前头,父亲就已经天天在地上转了。尤其到最后几天,他一天要上地看好几次。他得仔细观察,等麦子黄得刚刚好,才会下镰。这时的麦子,正在成熟,多长一天,就要增收好多。可是长得太黄了呢,麦粒就会滚出来,收割时浪费很大。尤其是遇到大风,那就糟啦,麦粒会被摇落地上。最糟糕的是遇到连绵雨天,收割不及,麦粒会被雨水打落,没打落的也会在麦子头上发出芽来。所以,一旦看出天气不好(那时天气预报还没有普及),即使长得不是太黄,也一定要抢在下雨前将麦子收割回来。这就十分的需要眼力、经验和判断。我们家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


  父亲一面观察着地里的庄稼,一面正常的上地干活,一面积极地为收割麦子做着准备。早在前半个月,他就开始准备工作了。下班时候,瞅哪儿的芨芨长得高长得好,顺便割几刀回来。把割回来的芨芨摊开晒干。闲下来就用榔头捶扁拍裂,拧成绳子,等到时候了捆扎麦子。他早早就将家里的镰刀都找出来,用盆子盛一点儿清水,坐在院中凉棚下,一块藏青色的磨刀石前,一把一把的细细磨,直到把刀刃磨得明晃晃的,把把锋利,吹毛立断,才肯罢手。


  我们割麦一般是天刚亮就上地去。父亲说,这时候割,太阳没出来。露水大,麦粒儿不滚,糟蹋小,人也不热,麦芒也不刺人。


  母亲是种田的好手,收割麦子的速度与质量,是我们村首屈一指、十里八乡都称赞的。父亲做事有主意,但是他干活却不如母亲。我和父亲加起来,每天割的麦子,都没有母亲割的三分之一。母亲总是第一个下地,下地的同时就弯下腰去,飞舞着镰刀,割很宽的一路,“噌噌噌”地向前去。父亲则蹲在埂子上先抽一根烟,然后才慢悠悠的下地,伸手抓住大大的一把麦子,挥镰一割,麦子唱着欢快的曲儿,整整齐齐的就躺倒在父亲脚下了。我呢,也是非常兴奋,非常激动,非常高兴。因为割麦子这种事儿,不是天天能遇到,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一年里只有这么几天,你做的慢些,或是迟来几天,那么你想割一刀麦子,就要等到下一年了。我匆匆下地,望一眼抽烟的父亲,看着前面的母亲,抓住一大把麦子,就开始割起来。


  母亲见我下地了,不时地回头教我:“才学着割,抓少一点”、“腰抬起一点”、“小心被镰刀割着”、“茬子割低一点”……。父亲也下地了。他也割很宽的一路,不过没有母亲的宽。我虽然下地的早,可是干一会儿,手上就没劲了。我不时地问母亲,是不是我这镰刀磨老了?怎么割不断麦子了?母亲说,胡说,才割这么会儿,怎么能磨老?拿来我看。她接过我的镰刀,挥舞起来。“噌噌噌”,镰刀像是跟我故意过不去似的,在母亲手里割麦立断。母亲说,没老啊,要不然你用我这个,我这个快得很,就是有点重。你还是用你那个好,那个拿在手里轻巧点。


  我就又提着我的小镰刀回到原处,奋力割起来。虽然父亲和母亲渐渐的向我这边倾斜,他们割的麦子行行越来越宽,最后只给我留下了窄窄的一路,我还是跟不上去。手里越来越无力,越割越慢,镰刀放在麦子上,几乎是要往出来拔麦子了。母亲割完她的,就转过头,又迎着我割过来。


  等我们三的麦子都割完,父亲、母亲和我一起说着笑着,走到地边。这时,太阳才升到树梢,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照得麦地里一片金黄。燕子在我们头顶,飞来飞去。喜鹊站在白杨树的高枝上,翘着细长的尾巴,“喳喳”的叫着,一晃一晃。我们听着鸟儿的叫声,看着对面一地的油菜花蜂飞蝶舞,在田埂上的大树底下坐下来。母亲拿过来时带的暖瓶、杯子、馍馍,给我们晾开水。父亲抱过来时拿的西瓜,伸手“啪”地一拍,西瓜就开了口。父亲一分三块,给我们一人一块。他拿起勺子,把自己那块里的西瓜心儿,挖到我的里面,叫我吃。又拿起母亲蒸好晒干的馒头,掰成块儿,泡进西瓜,高兴地吃起来。我和母亲不泡馍。父亲胃不好,一顿吃的少,那时弟弟还小,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父亲出力最多,所以需要多吃几顿。


  母亲吃几口瓜,喝杯水,就又下地开始割了。我一直坐着,总觉得力气还没有缓回来。等父亲都下地好久了,我坐得自己都觉得十分不好意思了,才又下地,割窄窄的一路,去追赶父亲和母亲。


  如今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我庆幸自己那时候能跟父亲和母亲一起割麦子。割麦虽然很累,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开心和甜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